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3篇
  免费   135篇
  国内免费   183篇
化学   906篇
晶体学   24篇
力学   9篇
综合类   2篇
数学   6篇
物理学   13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Complex nanomaterial‐film‐metal substrate architectures, which are composed of ZnS nanorods, island‐like ZnS film and Zn foil, have been formed via a simple vapor deposition route. The growth of the complex nanostructures is initiated by the preferred formation of ZnS film, and ZnS nanorods branches out from ZnS film flows a liquid‐phase epitaxial growth mode. The ZnS nanorod is switched to an angle, which may be attributed to the sudden change of vapor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reduction by the end of vapor deposition process. The room‐temperature photoluminescence spectrum shows that complex ZnS nanostructures have a strong blue emission band centered at about 423 nm and a weak broad green emission band centered at about 515 nm. (© 2011 WILEY‐VCH Verlag GmbH & Co. KGaA, Weinheim)  相似文献   
182.
Fast evolving nanoseienees and nanotechnology in China has made it one of the front countries of nanotechnology development. Ill this review, we summarize some most recent progresses in nanoseienee research and nanotechnology development in China. The topics we selected in this article include llano-fabrication, nanocatalysis, bioinspired nanoteehnology, green printing nanotechnology, nanoplasmonics, nanomedicine, nanomaterial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nanoteehnology, nano EHS (nanosafety), etc. Most of them have great potentials in applications or application-related key issues in future.  相似文献   
183.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作为一种新型光学传感器, 在疾病诊断领域展现出日益广泛的应用性. 借助于纳米材料研究的最新进展, 该传感技术可实现浓度极低生物标记物的有效检测. 我们针对表面等离子体传感器在癌症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介绍了最新研究进展、重要发现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4.
宋延超  刘俊秀  张阳阳  史文  马会民 《化学学报》2013,71(12):1607-1610
从三个方面考察与总结了一些常用的纳米材料(如碲化镉量子点,纳米金和碳纳米点)在生物分析应用中存在的问题:(1)纳米材料的毒性. 三种裸露纳米材料的平行比较实验表明,碲化镉量子点能够导致细胞代谢活性下降、细胞发生皱缩、甚至死亡,具有很强的毒性;纳米金在高浓度(30 μg/mL)时可对细胞代谢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而碳纳米点对细胞几乎不产生影响,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 三种纳米材料的相对毒性为:碲化镉量子点>>纳米金>碳纳米点. 这种相对毒性还得到了绿豆芽生长抑制实验的支持. (2)纳米材料的非均一性.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粒径分布的非均一性,表面修饰/性质的非均一性,以及在生物样品(如细胞)中分布的非均一性. (3)纳米材料的环境敏感性或稳定性. 实验表明,碲化镉量子点、纳米金和碳纳米点的光学性质对环境pH的改变均十分敏感,而且纳米金不抗盐,在离子强度较高的盐溶液中不稳定、易聚集. 这些问题的严重性在许多以往的研究中并未引起人们的全面重视. 我们希望通过本研究以及对这些问题的再次探讨,能促使人们在实际应用中对相关纳米材料进行重新的审视和合理的选择. 此外,为克服这些问题,我们在文中提到的一些措施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5.
由于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能,使其在许多领域被广泛应用。纳米材料使用的日益增多要求我们仔细评估其难以预料的毒性(细胞毒性、溶血毒性、血液毒性和免疫毒性)和生物学相互作用。到目前为止,已有大量的研究旨在探索纳米材料与人的细胞或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在临床应用中,有些生物医用纳米材料常通过静脉注射、渗透、溶解和扩散等方式引入到血液组织中。血液是一种高度复杂的组织,主要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组成。其中血浆是一个复杂的体液,它包含超过3700种不同的蛋白质。无论采用哪种方式,这些纳米材料将不可避免地会与丰富的血浆蛋白(或其他血液成分)发生某种联系和相互作用。然而,纳米材料和血浆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在决定纳米材料的毒性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对纳米材料与血浆蛋白(或其他血液成分)在分子水平会发生怎样的相互作用知之甚少。本文主要综述了典型的三类高分子纳米材料(包括聚阳离子,高分子胶束和药物(基因)/载体复合纳米粒子)与血浆蛋白的相互作用以及研究这些相互作用相关的分析技术的研究进展,这些内容对体内使用的纳米材料的分子设计和血液安全性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86.
寇波  谈玲华  王倡春  肖守军 《化学进展》2014,26(10):1720-1730
通过光敏分子与DNA相互作用,可以实现光控DNA杂交与解链,这种光控DNA有望成为下一代DNA功能构筑材料和纳米机械能量输入模式。本文总结了可逆光控DNA杂交/解链的各种途径及其作用机理,并分析其使用条件和光控效果。已有实验结果的对比和归纳表明,从DNA骨架上楔入含侧链偶氮苯官能团的单元,通过顺反异构实现DNA双链解链与杂交的可逆光控最具应用潜力,并且仍有一定的改进空间。本文介绍了这种骨架楔入偶氮苯光控DNA材料在纳米技术和生物技术方面的应用,并对其进一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7.
杜娟  卢瑛  王祎龙  郭桂萍  潘迎捷 《化学进展》2014,26(12):2019-2026
具有非对称结构的纳米材料显示出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生物传感、靶向药物运载以及分子检测等生物医学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就非对称纳米材料的性质及其应用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首先,我们从三个不同方面讨论了非对称纳米材料的性质及相关应用,即表面双亲性、催化特性和生物相容性;然后着重强调了非对称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上的应用,如生物传感、靶向运载、基因疫苗以及杀菌剂;最后,我们对非对称纳米材料在制备技术的改进及其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8.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纳米材料电化学与生物传感器在有机微污染物检测中的研究现状,分析了这些传感器中纳米材料修饰电极的特点,重点阐述了纳米材料在有机微污染物检测中的重要作用,列举了一些纳米材料电化学与生物传感器在有机微污染物检测中的应用。最后对纳米材料电化学与生物传感器用于有机微污染物的检测研究进行了简要评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189.
Summary: Polyesters produced from renewable resources and susceptible to hydrolysis under the industrial composting conditions offer ecological advantages as compared to thermoplastics polymers and elastomers produced from fossil carbon sources. In this paper the degradation behaviour of polymer compositions of BTA, PLA and a-PHB in natural environment of industrial composting pile, consisting of leaves - 40%, branches - 30% and grass - 30%, have been presented. The extend of degradation was monitored by macroscopic observations of sample surfaces, changes of molecular weight, polydispersity and composition of the tested materials and their weight loss.  相似文献   
190.
高小迪  张维冰 《色谱》2016,34(8):745-751
糖蛋白及与蛋白质结合的糖链在生物体内的丰度一般极低,为实现其准确定性及定量,去除高丰度非糖蛋白、非糖肽的干扰,通常需要进行富集前处理操作。该文设计并制备了一种基于点击化学反应和烯丙基氯多功能化位点聚合物的葡萄糖改性核-壳-壳型磁性纳米颗粒,并建立了相应的用于糖肽亲水富集的固相微萃取方法。以人免疫球蛋白G酶解液为样品,共测得32个糖肽信号。该方法检出限可达10 fmol,每克磁性分离介质的富集容量达100 m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