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6篇
  免费   149篇
  国内免费   252篇
化学   1572篇
晶体学   5篇
力学   15篇
综合类   52篇
数学   86篇
物理学   24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128篇
  2020年   118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担载于ZrO2上的Ru3(CO)12-Fe(CO)9混合簇的红外光谱表明,Ru3(CO)12以Ru(CO)2O2表面络合物存在.混合族在真空中随温度升高而发生脱羰基作用,500℃左右羰基完全脱掉;以Al2O3为载体者其羰基不易脱除,升高温度出现多种羰基带.混合簇中的Fe2-(CO)9极易脱羰基.担载混合簇在Ar气中进行TPDE时,低温时以脱羰基为主,高于150℃时发生表面歧化反应而生成CO2;在H2气中,低温时仍以脱羰基为主,高于150℃时发生表面加氢反应而生成CH4.混合簇的脱羰基和表面反应能力与Ru/Fe比及载体有关.担载混合簇在CO加氢反应中以Ru(CO)2O2和分散Fe存在,还出现-CHx多种表面物种.  相似文献   
22.
翁维正  万惠霖 《分子催化》1993,7(5):339-346
采用XRD、Raman、XPS及催化剂性能评价等手段,考察了Bi_3(FeO_4)(MoO_4)_2和Fe_2(MoO_4)_3分别存在及两者共存时对Bi-Mo复氧化物体系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两种含Fe物种的存在都有助于改善Bi-Mo系复氧化物催化剂对丙烯选择氧化反应的催化性能.但两者在作用机理上有所不同.Fe_2(MoO_4)_3本身无催化活性,但在反应条件下可部分还原为FeMoO_4形成Fe~(3+)/Fe~(2+)氧化还原对;且其地结构上与α-Bi_2(MoO_4)_3相匹配,这些因素都有助于促进催化体系中电子和氧物种的传递及催化剂表面活性中心的再生,从而提高催化性能.Bi_3(FeO_4)(MoO_4)_2在反应条件下也可形成Fe~(3+)/Fe~(2+)氧化还原对,但由于其Fe~(3-)所处的化学环境与Fe_2(MoO_4)_3很不相同,且Fe的含量也不及Fe_2(MoO_4)_3,因此它在促进催化体系中电子和氧物种的传递及催化剂表面活性中心的再生等方面的性能较差,但它对提高催化剂表面的活性中心(Bi-Mo对)数目有贡献.  相似文献   
23.
水解聚合铝形态一直是分析、催化、土壤、地球化学、新材料、环境科学和生物毒理学等众多领域研究的前沿和热点。Keggin 结构的Al30 形态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电荷最高的水解铝聚合阳离子,具有独特的分子结构和纳米分子尺寸,它对催化化学、新型功能材料、高效絮凝剂的开发以及铝的水解聚合转化规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论述了Al30形态的形成、形态分析方法、结构模型以及形成机理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水解聚合铝溶液的研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4.
有机磷配位铐或钴联基配合物是生产难或醇的工业催化剂,一般公认金属氢化物是反应的催化活性物种.通常反应活性物种仅存在干反应状态下,其结构表征非常困难,在许多研究中只能关联催化剂母体与其活性的关系[‘1;而未能揭示出催化的本质,给催化剂设计造成很大困难,因而对催化剂活性物种的直接表征受到普遍关注.B。wn问、Morrista]及本文作者研究组*均采用加压原位红外光谱方法,在烯烃氢甲酸化反应条件下捕捉到HCO(CO)3L存在的信息·但用相同方法在反应条件下,在RhH键特征吸收谱带195O-2200Cm‘内未观测到错氢化物的Rh-…  相似文献   
25.
The molecular orientation distribution function of a stable radical 4-hydroxy-2,2,6,6-tetramethylpiperidine-1-oxyl in magnetic-field oriented 4-cyano-4’-n-pentylbiphenyl was determined from the angular dependence of the ESR spectra. The preferred molecular orientation of radical species in the liquid crystal matrix was determined. The temperature evolution of the orientation distribution function was studied.__________Published in Russian in Izvestiya Akademii Nauk. Seriya Khimicheskaya, No. 1, pp. 190–195, January, 2005.  相似文献   
26.
制备了一系列V,Ag,Ni原子比不同的三元氧化物,应用TPD-MS技术研究了样品表面氧的性质,并测定了甲苯选择性氧化生成苯甲醛的催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样品表面存在有多种吸附的氧物种。在脱附温度<900℃:当Ni含量对Ag(或V)的原子比为0.25或0.50时,仅在低温处出现有表面的O^-和O^2^-两种氧物种的脱附峰;当Ni含量对Ag(或V)的原子比增高到>0.75时,除有表面的O^-和O^2^  相似文献   
27.
过氧化氢氧化酸碱滴定法测定苯甲醛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巫淼鑫  张宝玲 《分析化学》1995,23(5):536-538
本文提出和建立了一种分析醛类化合物的方法,并用此方法测定了分析纯苯甲醛的含量为99.4%,相对标准偏差为0.21%,实验苯甲醛中所带的寻质苯甲醇以及乙醇,甲醇均不干扰测定,苯甲酸的干扰可以扣除,本法操作简单,终点易于掌握,推广应用方便。  相似文献   
28.
测定了一系列氧化物的电子结合能,显示了铋系超导体与二元氧化物衬底材料的化学反应性可以用固态酸碱反应理论来描述,其反应性大小除了可以用衬底氧化物的酸碱参数估计以外,还可以用衬底氧化物氧离子的内层电子结合能估计.  相似文献   
29.
Three flavonoid copper(II) complexes Cu2(quercetin)(CH3COO)3(CH3OH) ( 1 ), Cu(anthrarufin)(CH3COO)·1/2H2O ( 2 ) and Cu(naringin)(OCH3)(CH3OH)2 ( 3 ) have been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IR, electronic absorption and EPR (X‐band) spectroscopy. The complexes have a strong protective action over the Δsod1 mutant of S. cerevisiae against reactive oxygen radicals generated by an external source of free radicals (H2O2 or the superoxide‐generating, menadione). On the other hand, the complexes cleave DNA efficiently even in the absence of reducing agents. The main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esponsible for the DNA strand cleavage have been determined using radical scavengers. A probably mechanism of the DNA damage is proposed.  相似文献   
30.
Comparatively high CH3OH selectivity (60.0%) and yield (6.7%) were obtained on MoOx/(LaCoO3 Co3O4) catalysts in selective oxidation of methane to methanol using molecular oxygen as oxidant.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MoOx and La-Co-oxide modified the molecular structure of molybdenum oxide and the ratio of O^-/O^2- on the catalyst surface, which controlled the 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MoOx/(LaCoO3 Co3O4) catalys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