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6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1748篇
化学   2674篇
晶体学   43篇
力学   3篇
综合类   21篇
数学   2篇
物理学   14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118篇
  2003年   128篇
  2002年   109篇
  2001年   127篇
  2000年   112篇
  1999年   108篇
  1998年   125篇
  1997年   81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85篇
  1994年   64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焙烧对HZSM—5分子筛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尉东光 《分子催化》1996,10(6):445-448
运用魔角自转固态核磁共振谱(MAS-NMR),研究了焙烧对HZSM-5分子筛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焙烧将引起HZSM-5分子筛骨架的脱铝,当焙烧温度从500℃增加到700℃时,HZSM-5的骨架Si/Al比由16.7增加至22.7;而当焙烧温度由700℃到800℃时,骨架Si/Al比则由22.7增加到48.5,Al-MASNMR结果表明,从骨架上脱下来铝,部分地形成了NMR不可见的无定形态,随  相似文献   
72.
利用IR,EXAFS, ~(13)CO同位素交换反应及与NO作用等手段研究了Pt羰基簇合物[Pt_3(CO)_6]~(2-)_n(n=3,4)在NaY分子筛超笼内的合成机理.在氧化样品Pt~(2+)/NaY上300-373 K的还愿羰基化过程中,首先Pt~(2+)与CO反应生成PtO(CO)物种(波数σ_(CO)=2110 cm~(-1)),然后聚集成“Pt_3(CO)_6”(σ_(CO)=2112,1896和1841 cm~(-1)),最后生成深绿色的Pt羰基簇合物Pt_(12)(CO)_(24)]~(2-)/NaY(σ_(CO)=2080,1824 cm~(-1)).“Pt_3(CO)_6”的羰基在室温下能迅速地与~(13)CO发生交换,而[Pt_3(CO)_6]~(2-)_n(n=3,4)的羰基与~(13)CO的同位素交换即使在343 K也进行得很慢,室温下,NO能逐步破坏Pt羰基簇合物的层间和层内Pt-Pt键,得到中间物种“Pt_3(CO)_6”和PtO(CO),同时在气相产生CO_2和N_2O.而由上述两中间物种出发,300-353 K温度下,在CO气氛中的还原羰基化又能可逆地得到原羰基簇合物.  相似文献   
73.
在不同投料比(SiO2/Al2O3=13.8,19及21)条件下,合成了三种Ω型分子筛原粉.对投料比为13.8的原粉样品进行了四种不同方式的脱铝处理,即水热、SiCl4、EDTA和(NH4)2SiF6处理,而形成了系列脱铝Ω型分子筛样品.对原粉及其脱铝样品进行了29Si和27AlMASNMR测试,确定出样品骨架硅铝比和铝在两种晶体学不等价T位上的占据比率,以探索四种脱铝方法的效果.实验结果与分析表明:在所有样品中,铝原子的占据具有择优B位的倾向;且铝在TA与TB位上的占据比率与合成条件有关;四种处理方式对Ω型分子筛的脱铝效果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74.
采用巨正则蒙特卡罗法(GCMC)研究了二甲苯异构体在AlPO4-5中的吸附,得到了有关吸附平衡常数、吸附热、吸附等温线及吸附位等信息.结果表明,在303K时,邻二甲苯的吸附量高于其它异构体;而在523和573K时,对二甲苯的吸附量最高.低吸附量时二甲苯的平均势能基本不发生变化,而高吸附量时二甲苯的平均势能随着吸附量增加而降低,尤其邻二甲苯的平均势能变化更加明显.由此对二甲苯各异构体在AlPO4-5中的吸附量差别以及它们在分子筛中的排列方式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5.
表面含磷酸的介孔分子筛P-SBA-15的合成及其性能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后合成法,将磷酸固载在纯硅介孔分子筛SBA-15表面上。利用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IR)、氮气吸附 脱咐法(BET)分析方法表征催化剂的物理性能。结果表明,催化剂P-SBA-15在高温焙烧后保持了稳定的介孔分子筛SBA-15结构,该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别为605.45m2/g和5.576nm(磷硅摩尔比5%)。选用十一碳烯酸与异丙醇的酯化反应对催化剂P-SBA-15的催化反应性能进行评价,同时与其他几种微孔沸石分子筛催化剂催化性能相比表明,磷酸改性的介孔分子筛P SBA 15是合成十一烯酸异丙酯较为理想的固体酸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6.
汪杰  涂永善  杨朝合 《催化学报》2003,24(6):452-456
 采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模板剂,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以硫酸铝为铝源,水热合成了以催化油浆窄馏分为添加剂的高比表面积Al-MCM-41介孔分子筛,并利用XRD,HREM,TG-DTA及N2吸附-脱附等测试手段对合成样品进行了表征.合成的Al-MCM-41分子筛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分别达到1295m2/g和1.5cm3/g,其平均孔径为4.3nm.重点研究了Al-MCM-41分子筛结晶度、晶胞参数、比表面积、孔体积及平均孔径等结构性质随催化油浆窄馏分添加量及其组成的变化规律,并从合成机理上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77.
吸热碳氢燃料裂解镧改性混合型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制备了吸热型碳氢燃料NNJ-150和镧离子交换改性的USY、ZSM-5分子重申及混合分子筛,考察了NNJ-150在USHY、HZSM-5和两者混合物以及镧改性单分子筛和混合分子筛催化剂上的裂解反应。结果表明,ZSM-5分子筛中添加镧,对NNJ-150的单分子裂解反应有明显影响;混合分子两种分子筛之间存在协同作用,低温(500℃)下,LaUSY LaZSM-5(75:25)混合分子筛对低碳烯烃的选择性较高(41.48%),催化剂寿命较长(35min以上),能有效提高吸热型碳氢燃料NNJ-150的吸热能效。  相似文献   
78.
考察了甲醇/低碳烷烃在ZSM-5分子筛上偶合转化为芳烃和低碳烯烃的反应过程。对特定的催化体系,存在一最佳原料配比,使反应的热效应近似为零。偶合转化时甲醇完全转化,低碳烷烃的转化率低;不同催化剂上偶合转化产物分布差别极大,与HZSM-5相比,Ga改性后可获得较高的芳烃和低碳烯烃收率。  相似文献   
79.
以混合模板剂合成TS-1分子筛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四丁基溴化铵(TBABr)+四乙基氢氧化铵(TEAOH,n(TBA+)/n(TEA+)=1)或以四丙基溴化铵(TPABr)+TEAOH为模板剂,钛酸四丁酯和正硅酸乙酯为原料,于170℃水热合成出TS1分子筛.对合成的TS1样品进行了XRD,FTIR,SEM和BET比表面积分析,证实了样品中钛已进入Silicalite1骨架.选择戊烷氧化为探针反应,考察了TS1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以TEAOH为碱,合成的样品晶粒较大,达到4~10μm,用氨水和TEAOH调节反应液的碱度,对晶体的生长和形貌的影响各不相同.文中还就TEAOH引入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0.
采用氨气还原法制备了NaY分子筛负载的MoCo/Y、MoNi/Y双组氮化物催化剂,用XRD和EXAFS方法征了样品的结构,并测定了其在CH4+CO2重整反应中的活性,在氧化态时,MoCo/Y样品中主要存在CoMoO4和Co3O4两种物相,Mo的配位状态接近于CoMoO4,而Co的配位状态更接近于Co3O4,MoNi/Y样品中主要有NiMoO4和NiO两种物相,Mo的配位状态接近于MiMoO4,而Ni的配位状态可能是NiMoO4和NiO两种化合物中Ni配位状态的平均效果,Ni-Mo之间的朴素作用似乎比Co-Mo相对较强,在氮化态时,两种样品中Mo的配位状态较为相似,但即不同于MoO3,也不同于单组分γ-Mo2N.Co和Ni的配位状态都不同于各在氧化态下的状态,且都在相同的位置出现一个新强峰,这似乎表明MoCo和MoNi生成了结构相似的氮化物,在CH4+CO2重整反应中,氮化态MoCO/Y和MoNi/Y的活性大大超过非负载单组分γ-Mo2N催化剂,其中MoNi/Y的活性相对更好一些,且活性随Ni含量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