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9篇
化学   273篇
数学   2篇
物理学   5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杜芹芹  张旭  宋凤瑞  刘志强  刘淑莹 《应用化学》2010,27(10):1209-1214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与电喷雾质谱联用技术(HPLC-ESI-MS),对不同质量比的人参与干姜或赤芍配伍过程中人参皂苷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发现随加入的干姜量增加,共煎液中的人参皂苷含量依次降低;少量的赤芍可以使各皂苷的溶出量增加;同时测定了人参单煎液、人参与干姜、赤芍共煎液中正丁醇提取物和水提物的抗氧化活性。 以抗坏血酸(500 μmol/L)作对照,人参与干姜、赤芍配伍溶液的抗氧化活性比人参单煎液要好,同时人参与干姜、赤芍共煎液中正丁醇提取物的FRAP(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测定)值分别为1562.29和2969.78 μmol/L,高于人参与2种药单煎液(1260.27和2502.07 μmol/L)之和。  相似文献   
62.
用毛细管区带电泳 -电化学检测法测定了黄芩及其制剂中黄芩素和黄芩甙的含量。研究了电极电位、电解液酸度和浓度、电泳电压及进样时间等对电泳的影响 ,得到了较为优化的测定条件。以直径为300μm的碳圆盘电极为检测电极 ,电极电位为0.90V(vsSCE) ,在100mmol/L硼酸盐缓冲液(pH9.0)中 ,上述两组分在8min内完全分离。黄芩素和黄芩甙浓度与电泳峰电流分别在5.0×10 -7~1.0×10 -3mol/L和1.0×10 -6~1.0×10 -3mol/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 ,检出限分别为2.24×10 -7mol/L和5.48×10 -7mol/L。7次测定分别含5.0×10 -4mol/L黄芩素和黄芩甙试样溶液 ,峰高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53%和4.03%。  相似文献   
63.
介绍草乌毒蛋白提取方法。草乌根经PH7.25 PBS溶液(含9g=/LNaCl)浸提,浸提液经CM-SFF柱和SephacrylS-200凝胶过滤柱分离,然后在高效凝胶过滤柱上制德ACO毒蛋白,利用光电二极管列检测器的光谱性能确认色谱峰的纯度,并根据标准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校正曲线求得ACO的相对分子质量,用柱后衍生荧光法测定了其氨基酸组成。  相似文献   
64.
银黄口服液的质量控制及其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丽聪  曹玉华  徐红兰  叶建农 《色谱》2006,24(4):367-372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建立了复方银黄口服液及其原料药材黄芩和金银花的指纹图谱,测定了银黄口服液中黄芩苷 和绿原酸的含量。以Lichrospher C18色谱柱(250 mm×4.6 mm i.d.,5 μm)为分离柱,以甲醇和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 相进行二元梯度洗脱,流速0. 6 mL/min,在254 nm波长下检测。采用夹角余弦和相关系数的方法,计算6批银黄口服液指 纹图谱的相似度均在0.99以上,表明银黄口服液的质量未见显著差异。将银黄口服液指纹图谱中的共有峰与原料药材黄芩 和金银花的指纹图谱中的共有峰相比较,对其归属进行确认,大部分共有峰可以匹配。  相似文献   
65.
以黄连与甘草为配伍组成的复方是一种沉淀性配伍, 它属于仲景古方系列之一。其汤剂呈混浊状, 分别对离心分离后的溶液与沉淀物的成分进行研究。运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飞行时间质谱(TOF-MS)的方法, 对单煎黄连、单煎甘草和混煎黄连与甘草的溶液和沉淀物的结构组成进行研究。文章着重报道沉淀物成分的研究, 同时还将混煎沉淀物和溶液的谱学行为做了比较。结果发现, 在混煎黄连与甘草的沉淀物中, 黄连的有些化学成分被保留下来, 有些成分却被抑制了;而甘草的化学成分基本都消失了;同时在混煎黄连与甘草的沉淀物中还产生了在单煎黄连与单煎甘草中所没有的一些新物质。此结果说明黄连与甘草在混煎后其沉淀物的结构组成发生了变化, 这是由于在此复方中发生了甘草与黄连化学成分的相互作用所致。根据飞行时间质谱的数据, 推测黄连与甘草发生的化学反应可能有加成反应、分解反应和缔合反应等类型。它表明甘草在此复方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通过混煎沉淀物与溶液的研究结果比较还表明, 在沉淀物中可能含有比溶液中更多的化学活性成分,它为古方的药用和疗效提供了一定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6.
黄芩中黄芩苷的亚临界水提取及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建立了黄芩药材中黄芩苷的亚临界水提取 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分别考察了温度、压力、提取时间、提取物颗粒度、溶剂比等因素对提取量的影响,并与有机溶剂提取法比较。结果表明,当两者具有相同的提取效果时,亚临界水提取法的提取时间及提取溶剂的消耗量大大减少,避免了使用有机溶剂造成的污染。黄芩苷提取最佳条件为:样品颗粒度80~100目,溶剂比0.2 mL/mg ,5 MPa,130 ℃保持10 min。并通过提取 高效液相色谱联机分析实现了对提取物的实时监测。该技术有望成为从中药材中提取脂溶性成分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7.
黄芪中微量元素的形态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按照传统煎煮法对中药黄芪中铜、锌、铁、镁、钙和铬6种元素进行提取;用微孔滤膜分离提取液中的可溶态与悬浮态;利用大孔吸附树脂柱对可溶态中的有机态与无机态进行分离;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各种形态中的6种元素进行测定。结果显示:黄芪中6种元素的总提取率在44.0%~74.4%,浸留比在79·4%~293.8%,悬浮态颗粒吸附率在10%左右,可溶态中铬的有机态与无机态的比例为114.6%,铜、锌、铁、镁、钙的有机态与无机态的比例在3.7%~43.5%。该法对各元素的加标回收率在96.8%~103.1%;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5%。  相似文献   
68.
落葵中硝酸盐、维生素C及胡萝卜素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野生落葵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所含的硝酸盐、维生素C及胡萝卜素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并将野生落葵和人工栽培落葵所含的以上成分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落葵富含胡萝卜素,维生素C含量中等,野生落葵硝酸盐含量较低,人工栽培落葵硝酸盐含量比野生落葵高出近1倍,须经煮熟后方可安全食用.  相似文献   
69.
ICP-AES法测定丹参中的镉和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测定丹参中重金属元素Cd和Pb的方法,比较了干灰化法和湿化法两种样品处理方法对分析结果的影响,并测定了山东一些地区丹参中的Cd和Pb含量。结果表明: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检测丹参中的Cd和Pb,最低检出限(DL)分别为1.92和1.07 ng·mL-1;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3.14%和1.83%;回收率分别为103.05%和96.24%。利用湿法消解样品,精密度好,回收率高,优于干灰化法。干灰化法适合测定丹参中Pb,但不适合测定Cd,其回收率仅为0.1%。用湿法消解样品,测定不同产地丹参的Cd和Pb含量,结果表明:所测地区丹参的Cd, Pb含量大大低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规定的中药材重金属含量标准,符合GAP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70.
In the move towards the elimination of organic solvents in the extraction process in botanicals, a new method combining surfactant and pressurized hot water extraction (PWHE) with an applied temperature below the boiling point and lower pressure from 10 to 20 bar was developed for the analysis of marker compounds that are reasonably hydrophobic such as tetradeca‐4E,12E‐diene‐8,10‐diyne‐1,6,7‐triol and tetradeca‐4E,12E‐diene‐8,10‐diyne‐1,6,7‐triol‐O‐β‐D‐glucoside in Radix Codonopsis pilosula (DangShen). Because reference substances for the proposed botanicals were not available, a method was developed to isolate the marker compounds in Radix Codonopsis pilosula. Other than surfactant‐assisted PHWE, the marker compounds present in Radix Codonopsis pilosula were extracted using pressurized liquid extraction (PLE) with methanol and PHWE with a mixture of water/ethanol (80:20). The extracts were analyzed using liquid chromatography and liquid chromatography/electrospray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 With surfactant‐assisted PHW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added surfactants such as sodium dodecyl sulfate and Triton X‐100 was studied. Surfactant assisted PHWE with Triton X‐100 proved to be at least equivalent or better compared to Soxhlet extraction in terms of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marker compounds in Radix Codonopsis pilosula. The method precision was less than 8% (RSD, n = 6). The presence of surfactants in PHWE was found to enhance the solubility of target compounds naturally occurring in medicinal pla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