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7篇
  免费   819篇
  国内免费   967篇
化学   1757篇
晶体学   46篇
力学   274篇
综合类   48篇
数学   36篇
物理学   1352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115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105篇
  2009年   129篇
  2008年   154篇
  2007年   161篇
  2006年   180篇
  2005年   155篇
  2004年   132篇
  2003年   150篇
  2002年   148篇
  2001年   144篇
  2000年   113篇
  1999年   108篇
  1998年   93篇
  1997年   91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97篇
  1994年   67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65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60篇
  1989年   6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41.
利用微孔滤膜作筛分器分离了K136高温合金中的γ'与η相。对固溶处理和时效处理的一系列样品的分析结果与萃取残渣-X射线定量相分析的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942.
铽对Ni50Mn29Ga21磁性形状记忆合金抗弯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Tb对Ni50Mn29Ga21磁性记忆合金抗弯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Tb可以通过两种途径提高合金抗弯强度在Tb含量<0.1%时,Tb利用它的还原性除去合金内容易引起合金脆性的有害元素氧来净化合金;在Tb含量>0.1%时,Tb除了净化合金作用外,还通过细化晶粒提高合金抗弯强度.  相似文献   
943.
化学镀镍—高磷合金的微观结构及晶化行为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混合络合剂在酸性体系中进行化学镀镍-高磷合金,并用原子力显微镜(AFM),透射电镜(TEM)、差热分析(DSC)、X射线衍射(XRD)等技术研究所得到的化学镀镍-高磷合金的微观结构和晶化行为。结果表明,化学镀镍-高磷合金具有胞状结构的微观形貌,镀态时呈典型的非晶态结构,300℃以下对热非常。镀层在343.8℃开始晶化,400℃时完全转化成亚稳用Ni5P2,440.4 ℃,时进一步转变成稳定的Ni和Ni3P相其晶化行为同从碱性乙二胺镀液中得到的高磷化学镀镍层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944.
 用化学还原法制备了NiB和NiP非晶态合金催化剂,并用XRD,DSC,SEM和TEM鉴定了样品的非晶性,用ICP测定了样品的组成.在脉冲微反-色谱装置上考察了这两种催化剂催化苯加氢反应的活性.采用在线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了这两种催化剂的还原及苯加氢反应过程.结果表明,所制备的NiB和NiP合金均为非晶态,且都是纳米尺度.NiB的粒度要比NiP小,晶化温度也比NiP低,表明Ni与B之间同Ni与P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同.对苯加氢反应,NiB非晶态合金具有更大的优势,原位红外光谱结果证实催化剂的活性中心与还原态镍有关.  相似文献   
945.
研究了熔融氯化锂与氯化钾在摩尔比为58:42的熔盐中,锂在镁电极上的电沉积过程.利用电化学工作站,采用循环伏安法扫描技术,考察了在450℃,扫描速度为20 mV/s时,锂在钼电极和镁电极上的析出电位,得到析出电位分别为-2.4和-2.28 v.结果说明,镁电极对于锂的析出具有诱导作用;发现在所研究的温度范嗣内,电流效率均大于92%;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考察了镁电极沉积锂前后表面形貌的变化,发现镁电极上沉积锂之后与未沉积锂前相比,表面形成了均匀致密的合金层;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表明,合金试样中的杂质元素主要为氧,可能是南于样品放置在空气环境中所致,测量时间内引起的.  相似文献   
946.
SiC_p/Al-Si合金梯度材料的磨损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离心铸造技术制备了 Si Cp/ Al- 8.8% Si合金梯度材料 ,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HV- 5型小负荷维氏硬度计和ML- 10 0型销 -盘磨粒磨损试验机等设备研究了该梯度材料组织、硬度及耐磨性的梯度分布规律 .结果表明 :因 Si C颗粒的密度比铝合金液的大 ,其在离心力场中偏聚于试样的外侧 ,含量由外向内逐渐降低直至消失 ,呈梯度变化 ;Si Cp/Al- 8.8% Si合金梯度材料的硬度由外向内逐渐降低 ,呈梯度变化 ,与 Si C颗粒的分布规律一致 ;Si Cp/ Al- 8.8% Si合金梯度材料的耐磨性能取决于 Si C颗粒的数量及其分布 ,耐磨性能由外向内逐渐变差 ,呈梯度变化 ,与硬度的分布规律一致  相似文献   
947.
NiB和NiP超细非晶合金的退火晶化行为及催化性能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XAFS),X射线衍射(XRD)和差热分析(DTA)等方法研究了以化学还原法制备的NiB和NiP超细非晶态合金催化剂在退火过程中的结构变化.XRD结果表明,在300℃下退火时,NiB超细非晶态合金晶化生成纳米晶Ni3B亚稳物相,NiP超细非晶态合金则主要晶化生成金属Ni和部分晶态Ni3P的混合物相;在500℃退火且近于完全晶化的条件下,大部分超细非晶态合金都晶化为金属Ni.XAFS结果定量地说明,对于NiB和NiP初始样品,第一近邻Ni-Ni配位的平均键长Rj分别为0.274和0.271nm,其结构无序度σS很大,分别为0.033和0.028nm,其热无序度σT分别为0.0069和0.0060nm.300℃退火后,晶化生成的Ni3B的Ni-Ni配位的σS降低到初始样品的33%,仅为0.011nm.500℃退火后,NiB样品的结构参数与金属Ni基本一致,但NiP样品的Ni-Ni配位的σS还远大于σT,仍为0.0125nm,表明NiB和NiP超细非晶态合金的退火晶化行为有很大的差别.纳米晶Ni3B催化苯加氢反应的转化率比超细Ni-B非晶态合金或多晶金属Ni更高,表明纳米晶Ni3B中的Ni与B原子组成了苯加氢催化反应的活性中心.  相似文献   
948.
室温下在单晶Si中注入(0.6—1.5)at%的C原子,部分样品在C离子注入之前在其中注入29Si+离子产生损伤,然后在相同条件下利用高温退火固相外延了Si1-xCx合金,研究了预注入对Si1-xCx合金形成的影响.如果注入C离子的剂量小于引起Si非晶化的剂量,在950℃退火过程中注入产生的损伤缺陷容易与C原子结合形成缺陷团簇,难于形成Si1-xC关键词: 离子注入 固相外延 1-xCx合金')" href="#">Si1-xCx合金  相似文献   
949.
贮氢材料及其纳米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70年代席卷全球的石油危机促使各国开始寻求新型的、来源充足的能源;随着环境意识的加强,人类迫切需要一种清洁能源。氢能作为一种来源丰富、清洁、高能量密度的能源(见表1),早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不过由于氢是一种密度很低的气体,传统氢气贮运以气体、液体状态为主。气态贮运贮存量小,液态贮运需消耗大量液化热,而且需要杜瓦瓶等附属设备;它们的安全性能均很差。1970年荷兰菲利普实验室发现LaNi5材料具有可逆吸放氢的特性,贮氢体积密度高于液氢(见表2),安全性能很高;他们还指出贮氢材料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从而引起全球贮氢材料研究的浪潮。  相似文献   
950.
NixZry(x:y=1∶2或2∶1)团簇的量子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化学键理论和拓扑学原理,设计了非晶态团簇NixZry(x:y=1:2或2:1,x+y≤9)的几十种可能的构型,并应用量子化学从头算方法对它们的几何构型进行了优化,分析比较了这些构型的能量和稳定性。结果表明对于NixZry(x:y=1:2)低对称性的平面构型最稳定,而NixZry(x:y=2:1)三棱柱构型最稳定。这可能是由于两者外层价电子的数量差异所致:Zr仅有4价电子,较适宜配位数低的平面构型,而Ni(4s^23d^8),更适宜立体构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