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9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404篇
化学   1046篇
晶体学   15篇
力学   1篇
综合类   37篇
数学   214篇
物理学   8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132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81.
以氧化改性活性炭为载体,用浸渍法制备了系列VOSO4/活性炭催化剂(VO/ACO). 采用FT-IR、XRD、ICP和比表面及孔结构测定等表征了催化剂组成与结构. 考察了VO/ACO催化剂在常压分子氧氧化乳酸乙酯中的催化作用. 结果表明, 氧化活性炭是氧钒催化剂的有效载体,以pH=3的VOSO4溶液浸渍得到的VO-3/ACO催化剂具有优良的催化性能, 在二氯乙烷中常压,80 ℃ 反应18 h, 乳酸乙酯转化完全, 丙酮酸乙酯的选择性达95.2%. 催化剂重复使用三次后的性能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82.
人工细胞膜上天然酶与人工受体的分子间通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集成的分子系统中,分子间的通讯联系是设计分子器件和分子机械的重要方式[1].在水相介质中自组装形成的脂质体可以作为分子间通讯的平台,各种分子可以依靠弱作用力,按照设计思路有组织、有计划地排布其上,构成一个功能化的超分子体,即纳米器件(nanodevice).在脂质体上模拟生物膜上发生的细胞信号转导,成为在分子和超分子水平上开发具有仿生特征的新型纳米器件的重要方法和手段,近年来成为关注的热点[2-6].  相似文献   
83.
以L-丙氨酸为原料,经苄基保护、格氏反应和脱苄基反应合成了(S)-2-氨基-1,1-二苯基-1-丙醇,总收率48.1%,其结构经1H NMR,IR,EI-MS和元素分析表征。  相似文献   
84.
合成了两个新的配合物:[Cu(Phen)(L-Ser)(H2O)]Cl(1)和[Cu(Phen)(L-Tyr)(H2O)]Cl.2H2O(2)(Phen=1,10-邻菲咯啉、L-Ser=L-丝氨酸、-LTyr=L-酪氨酸).用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率、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分别采用NBT光还原法和循环伏安法测定了配合物的SOD活性及电化学性质.结果表明,这些配合物具有较高的SOD活性,配合物1、2催化O2-.歧化分解速率常数KQ值分别为3.16×107和1.54×107mol-1.L.s-1.  相似文献   
85.
本文合成了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剂[18F]FET的两个新型前体:N-叔丁氧羰基-O-(2-三氟甲磺酰氧乙基)-L-酪氨酸甲酯9a和N-叔丁氧羰基-O-(2-三氟甲磺酰氧乙基)-L-酪氨酸叔丁酯9b. 化合物9a9b以L-酪氨酸为原料, 先与甲醇发生酯化反应或与乙酸叔丁酯进行酯交换, 再用叔丁氧羰基保护氨基, 接着在苯环的酚羟基上引入羟乙基, 最后与三氟甲磺酸酐反应形成目标化合物, 这四步反应总收率分别是30%或15%.  相似文献   
86.
以双水相为反应溶剂,丙烯酸酯、苯乙烯与多种芳卤化合物在催化剂碘化亚铜、配体L-脯氨酸的存在下,在较低的温度(75~85 ℃)下得到了产物,该方法具有反应时间短、产率较高、选择性较好等特点,为该反应及该类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一种新方法。产物通过熔点、红外、核磁共振氢谱、碳谱等方法的表征。  相似文献   
87.
用1HNMR、荧光光谱和红外光谱方法研究阿德福韦双L-苯丙氨酸丙酯(FH-1)与改性六元葫芦脲(TMeQ[6])、七元葫芦脲(Q[7])以及八元葫芦脲(Q[8])的相互作用,探讨主客体作用位点及其识别机制.1HNMR图谱表明FH-1中苯丙氨酸残基部分进入葫芦脲的空腔内部受到屏蔽作用,而FH-1其它部分则位于葫芦脲端口外侧.荧光图谱表明FH-1与TMeQ[6],Q[7]与Q[8]分别形成1∶1或2∶1,1∶1或3∶1与2∶1的主客体包结配合物.红外光谱表明Q[7]与FH-1固体包合物发生了主客体相互作用,FH-1特征峰消失.吸湿性考察发现FH-1与Q[7]形成的固体包合物的吸湿稳定性明显提高,室温放置90d后仍然为白色固体.抗乙型肝炎病毒研究提示葫芦脲具有明显降低化合物细胞毒性,增加其抗病毒活性与作用选择性的效果.  相似文献   
88.
以价廉易得的天然L-半胱氨酸为原料,经巯基保护、酯化、氨基保护、格氏反应及环化等5步反应,合成了一个新的手性助剂(4R)-5,5-二甲基-4-苄硫甲基-2-噁唑烷酮,总收率31%.产物结构经IR,~1H NMR,~(13)C NMR及MS表征.  相似文献   
89.
一种新的含硫手性β-氨基醇配体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发展含硫手性配体,以L-甲硫氨酸为手性源,经酯化、缩合、还原氨化,最后与格氏试剂反应,设计合成了一种新的含硫二茂铁基β-氨基醇手性配体,其结构通过IR,1HNMR,13CNMR,HRMS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90.
构建了基于多壁碳纳米管(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MWCNTs)和铂纳米颗粒(Pt-nano)的电流型L-乳酸生物传感器。将Sol-gel膜覆盖在L-乳酸氧化酶(L-lactate oxidase,LOD)和MWCNTs/Pt-nano修饰的电极表面。实验结果表明:传感器的最佳工作条件为:检测电压0.5V;缓冲液pH6.4;检测温度25℃。此传感器的响应时间为5s,灵敏度是6.36μA/(mmol/L)。连续检测4星期其活性仍保持90%,线性范围为0.2~2.0mmol/L,且抗干扰能力强。在实际血样的检测中,此传感器与传统的分光光度法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