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7篇
  免费   1008篇
  国内免费   1407篇
化学   2420篇
晶体学   475篇
力学   58篇
综合类   205篇
数学   193篇
物理学   1661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94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98篇
  2015年   114篇
  2014年   287篇
  2013年   253篇
  2012年   230篇
  2011年   222篇
  2010年   236篇
  2009年   263篇
  2008年   276篇
  2007年   275篇
  2006年   292篇
  2005年   292篇
  2004年   205篇
  2003年   233篇
  2002年   177篇
  2001年   170篇
  2000年   115篇
  1999年   107篇
  1998年   109篇
  1997年   104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81.
不久前,上海科学家根据DNA可以灵敏识别特定分子的原理研制出新型电化学生物传感器,该传感器能灵敏检测出细胞中的能量分子三磷酸腺苷(ATP)的含量,将来可能用这种方法便捷地判断食品的新鲜程度。  相似文献   
82.
The mixed ligand complex [Pd(biqu)(pmal)]·H2O (where biqu is 2,2′-biquinoline, pmal is phenethylmalonate) has been synthesized and its interaction with sperm DNA was determined by fluorescent spectra、 UV-Vis spectra and CD-spectra. The binding constant (Kb) of the complex and sperm DNA is 1.26×104 and its interaction with pBR322 plasmid DNA was also determined by gel electrophore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plex interact with DNA mainly by intercalative mode.  相似文献   
83.
5-氟尿嘧啶-1-乙酸合铜(Ⅱ)的合成及其与DNA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5-fluorouracil-1-acetic acid (5FuAA) and its Cu(Ⅱ) complex (5FuAACu) were synthesized and the date for the crystal complex was obtained. The interaction of 5-fluorouracil-1-acetic acid (5FuAA) and its Cu(Ⅱ) complex (5FuAACu) with DNA was also investigated by using spectral, viscometric, electrochemical and agarose gel electrophoresis methods. The results of interaction with DNA suggest that both 5FuAA and 5FuAACu can bind to DNA in a static electricity attraction mode. But the attraction of 5FuAACu is greater than that of 5FuAA.  相似文献   
84.
按照Watson-Crick的碱基配对原则,在理论上能够人工设计与合成DNA碱基序列并自组装成任何一维和二维结构的DNA晶体。DNA分子这种底端向上(bottom-up)的自组装模式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精确合成纳米材料的方法。本文将从程序化设计、合成刚性的DNA分子瓦(DNA tile)、分子瓦自组装成二维DNA晶体以及二维DNA晶体作为模板在纳米技术中的应用等方面展开,简述这一新奇的并且有着潜在应用前景的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85.
含DNA配体的VT吸附剂结构及其血液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异氰尿酸三烯丙酯 TAIC)为交联剂,醋酸乙烯酯(VAC)为单体合成的共聚物(VT),经皂化和活化后,固载上DNA,即得含DNA配体的VT吸附剂。测定了各产物的物理性能,表面形态,红外光谱和血液相容性。实验结果表明:聚合物具有较大平均孔径,皂化后亲水性增强,随活化而使比表面积增大,孔分布趋于均匀,固载DNA的能力高,致使最后产物表面DNA覆盖致密程度高,考察其血液相容性良好,对血小板粘附率约为10%,对白细胞无破坏,每克吸附剂清除抗-DNA蛋白2小时可达60%以上。  相似文献   
86.
巯嘌呤金属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的作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用溴化乙锭为探针研究了巯嘌呤(mercaptopurine, MP)金属配合物与小牛胸腺 DNA的作用机制,探讨了其作用模式,即巯嘌呤与DNA是非嵌插结合,巯嘌呤金属酴 物与DNA之间的作用为静电方式和一定的嵌入方式。并求得巯嘌呤金属配合物与 DNA的结合常数。  相似文献   
87.
根据活性亚结构拼接原理,以ε-己内酯和硫代对称二氨基脲为基体,制得中间体3-(5-羟戊基)-4-氨基-5-巯基-1,2,4-三唑,再与ω-卤代芳基乙酮反应合成了8个新的3-(5-羟戊基)-6-芳香基-7H-1,2,4-三唑并[3,4-b][1,3,4]噻二嗪类化合物,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 IR和元素表征。采用室内培养皿法考察了化合物的植物生长调节活性。结果表明: 3a~3h对双子叶萝卜茎和单子叶小麦茎的生长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浓度为10 mg·L-1时,抑制率为50%~69%,浓度为50 mg·L-1时,抑制率达到88%以上,3c对两种植物茎生长的抑制率均达到100%。  相似文献   
88.
水热合成MoO3纳米带的生长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祁琰媛  陈文  麦立强  胡彬  戴英 《无机化学学报》2007,23(11):1895-1900
以离子交换法制备的氧化钼溶胶为前驱体,在水热条件下制备了单晶MoO3纳米带,对样品进行了XRD、SEM和TEM分析。通过考察水热反应温度和时间对产物结构和形貌的影响,结合材料热力学和动力学理论,探讨了MoO3纳米带在水热条件下的生长机理。离子交换法制备的溶胶在水热条件下首先转变为热力学亚稳相h-MoO3六角柱,随着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h-MoO3按照溶解-重结晶过程转变为稳定相α-MoO3纳米带。  相似文献   
89.
In this work, Ba(NO3)2 crystals with single crystal face were induced by using the the method of bio-mimetic mineralization and double LB films of behenic acid (BA) as the template. The crystals were characteri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and X-Ray Diffraction (XRD). The crystals were observed in regular square shape with uniform size about 5~8 μm by SEM, and they were found by XRD to grow along the (111) plane. From these experiments, we can conclude that the good selection of the (111) crystal face of Ba(NO3)2 is due to the electrostatic interactions , the match between this crystal face and the definite lattice structure of the LB films.  相似文献   
90.
在1000 ℃用活性炭把二氧化锡粉末还原成单质锡, 锡作为催化剂, 硅片作为硅源同时作为收集衬底, 在硅片上制备出了非晶SiO2纳米灯笼. 灯笼的一端连在硅片上, 另一端为一个锡球, 中间是一些圆弧状的SiO2纳米线把两端相连. 纳米灯笼具有良好的对称性.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选区电子衍射(SAED) 和HRTEM自带的能谱分析仪(EDS)对样品的表面形貌、微观结构和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 灯笼中SiO2纳米线为非晶态, 结点是晶态锡, 结点表面覆盖一层非晶态的硅的氧化物. 结合实验条件对纳米灯笼的生长机理进行了讨论, 提出了纳米灯笼生长的一个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