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764篇
  免费   5237篇
  国内免费   17336篇
化学   36978篇
晶体学   1216篇
力学   1163篇
综合类   1056篇
数学   4763篇
物理学   11161篇
  2024年   284篇
  2023年   1099篇
  2022年   1184篇
  2021年   1318篇
  2020年   1163篇
  2019年   1516篇
  2018年   971篇
  2017年   1409篇
  2016年   1597篇
  2015年   1724篇
  2014年   2406篇
  2013年   2854篇
  2012年   2868篇
  2011年   2729篇
  2010年   2566篇
  2009年   2731篇
  2008年   3201篇
  2007年   2985篇
  2006年   3252篇
  2005年   2858篇
  2004年   3009篇
  2003年   2242篇
  2002年   1494篇
  2001年   1366篇
  2000年   1046篇
  1999年   1139篇
  1998年   759篇
  1997年   534篇
  1996年   494篇
  1995年   490篇
  1994年   489篇
  1993年   437篇
  1992年   489篇
  1991年   492篇
  1990年   374篇
  1989年   358篇
  1988年   219篇
  1987年   83篇
  1986年   39篇
  1985年   33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1篇
  195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91.
The reaction of aromatic carboxylic acid with oxalyl chloride gives rise to the corresponding acid chloride which without purification is treated with the sodium salt of mercaptopyridine oxide in the presence of 2,2-azo-bisisobutyronitrile (AIBN), radical initiator to give a brominated aromatic compound. After etherification and oxidation, 5-iodovaniline was converted to trisubstituted benzene carboxylic acid which give 1-bromo-3-methoxy-4-propoxy-5-iodobenzene by this new brominating process with a yield of 74%.  相似文献   
992.
稀土掺杂对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2O4结构及电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9  
利用微波加热技术合成稀土掺杂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2-xRExO4(RE=Y,Nd,Gd,Ce),通过XRD、循环伏安及恒电漉充放电测试研究了稀土掺杂离子对合成正极材料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XRD测试结果表明,合适的掺杂量可以起到扩展锂离子脱嵌通道和稳定骨架结构的作用,稀土离子的引入可以部分取代原有的三价锰离子,由于稀土离子的离子半径较三价锰离子大,因此稀土掺杂锰酸锂材料的晶胞参数比未掺杂材料大,在一定程度上扩充了锂离子迁移的三维通道,更有利于锂离子的嵌入与脱嵌;循环伏安及恒电漉充放电测试结果表明稀土掺杂有效提高了LiMn2O4材料的电化学循环可逆性及循环稳定性。  相似文献   
993.
合成了一种新的有非线性光学性能的标题化合物晶体NaAP·HAP,晶体属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2_12_12_1,a=25.773(6),b=12.377(3),c=7.2037(6)(?),z=4,D_c=1.54g·cm~(-3)。晶体结构由HAP分子(2,4-二硝基苯丙氨酸)、AP~-离子和Na~+离子组成。Na~+离子由周围的六个氧原子形成扭曲的八面体配位。这些NaO_6八面体通过共点形成无限链状结构。可用晶体结构的空间因素来解释实验测定的MAP和NaAP·HAP的二次谐波相对强度的顺序。  相似文献   
994.
前报中已证明用三氟化硼-环氧氯丙烷(ECH)引发四氢呋喃(THF)聚合具有较高的引发效率,并对在Ac_2O、水和无水存在下的聚合反应进行了研究。本文报道1,4-丁二醇(BG)对BF_3引发THF聚合反应的影响。通常认为在BG存在下,BF_3是不能引发THF聚合的,但本工作证明BG是有效的分子量调节剂,制备分子量在  相似文献   
995.
传统分子筛是以硅氧四面体和铝氧四面体为骨架的微孔晶体材料. 近年来, 以无机-有机结构单元为骨架组成的微孔晶体材料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1~19]. 该类材料是由金属离子(或金属氧簇)与有机配体(大多数是芳香多酸和多碱)构成的建筑单元通过共价键或者分子间作用力构成的. 无机-有机杂化晶体材料有多种结构类型, 如1-D, 2-D, 3-D和笼状结构等.  相似文献   
996.
光谱;N-(4'-取代嘧啶-2'-基)-取代苯氧基磺酰脲的合成及除草活性  相似文献   
997.
Reactions between CH4 and CO2 under the action of continuous microwave discharge at atmospheric pressure were studied in a special homemade reactor,The main products were CO and H2,while acetylene and ethylene were also found in the products.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conversions of CH4 and CO2 could be higher than 90% without the presence of any catalyst,Effects of CO2/CH4 molar ratio and total flow rate of the feed gas on the reaction were also investigated.  相似文献   
998.
S2O2-8和SO2-4促进ZrO2固体超强酸正戊烷反应性能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考察了常温下S2O2-8促进ZrO2(PSZ)固体超强酸催化剂上正戊烷的反应性能,并与SO2-4促进ZrO2(SZ)反应相比较,观察到PSZ和SZ对正戊烷都具有异构化和裂解的双重作用,主要产物分别为异戊烷和异丁烷.正戊烷的异构化转化率和表观反应速率常数主要取决于样品的焙烧温度.但对于正戊烷异构化反应,PSZ的最佳焙烧温度为550℃,比SZ的低50℃.在各自的最佳焙烧温度下反应1h后,前者的异戊烷生成率为后者的1.3倍.通过S含量和比表面积测定以及用XRD和FTIR等手段分析了PSZ的物理化学特性.从原位FTIR谱图发现,PSZ(550℃)表面S-O键的红外吸收明显比SZ(600℃)的强;通过吡啶红外手段发现PSZ(550℃)吡啶离子吸收峰的红移大于SZ(600℃),表明前者的Lewis酸强于后者.  相似文献   
999.
生物质在流化床中的空气-水蒸气气化研究   总被引:22,自引:6,他引:22  
以流化床为反应器,对生物质的空气-水蒸气气化特性进行了研究。考察了一些主要参变量,如温度 (700 ℃~900 ℃)、水蒸气/生物质比(0~4.04)、空气当量比(0.19~0.27)以及生物质粒度(0.2 mm~0.9 mm)等对气化结果的影响。在实验研究的条件范围内,生物质产气率在1.43 m3/kg~2.57 m3/kg范围内变化,产气的低热值在6 741 kJ/m3~9 143 kJ/m3范围内变化。实验结果表明:较高的气化温度有利于氢的产生;但气化温度过高会使气体热值下降;与常规的空气气化相比,水蒸气的加入使生物质气化产气率显著提高,但水蒸气加入量过多使气化温度下降,产气率和产气热值降低;生物质颗粒粒度的大小对产气组分的分布和产气率均有影响,较小颗粒的生物质会产生较多的CH4、CO和较少的CO2。  相似文献   
1000.
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和气相色谱—质谱法,以己二酸二(1—丁基戊基)酯为内标,测定塑料浸泡液中己二酸二(2—乙基己基)酯,考察了盐效应、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热解吸时间等因素对方法灵敏度的影响;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该法对己二酸二(2—乙基己基)酯的检出限为0.05μg/L(S/N=3);回收率为90%~94%,相对标准偏差为5.5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