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3篇
化学   153篇
晶体学   1篇
综合类   2篇
物理学   2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61.
研究了一种新型的化学机械抛光方法,使用以KMnO4作为氧化剂的强氧化性化学机械抛光液(SOAS)进行化学机械抛光.研究了在4H-SiC硅面和碳面的化学机械抛光过程中,SOAS溶液中KMnO4的浓度对抛光质量的影响.使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和精密电子天平,分别测试了表面粗糙度和去除率.结果表明,适量的KMnO4可以大幅度提高4H-SiC的化学机械抛光去除率,同时可提高4H-SiC衬底的表面抛光质量.  相似文献   
162.
孙逸明  丁伟 《化学教育》2017,38(9):55-60
以硫酸氢钠-硫酸钠缓冲溶液为反应介质,研究了温度、溶液pH、高锰酸钾浓度以及草酸浓度等因素对高锰酸钾与草酸反应的反应速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升高温度、降低溶液pH(即增大氢离子浓度)以及增大草酸浓度均能加快反应速率,而高锰酸钾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性不强。  相似文献   
163.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抑制法测定吡罗昔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吖啶橙在氢氧化钠介质中能被高锰酸钾氧化产生较强的化学发光,吡罗昔康能强烈抑制其化学发光,建立了高锰酸钾-吖啶橙-吡罗昔康化学发光抑制测定吡罗昔康的新方法。吡罗昔康在1.0×10-5~7.0×10-4g/mL范围内与化学发光强度呈良好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为4.5×10-6g/mL,对1.0×10-5g/mL吡罗昔康连续进行6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3.6%。  相似文献   
164.
高锰酸钾加热分解过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测量氧气产率,采用TGA(热重分析)和XRD(X-射线衍射)测试技术,对高锰酸钾加热分解过程进行了研究,提出高锰酸钾加热分解制取氧气的主要反应为6KMnO42K2MnO4+K2Mn4O8+4O2↑和KMnO4KMnO2+O2↑.按照该反应方程式的理论产气率为13.43%~20.15%,与实际产气率13%~19%十分吻合。  相似文献   
165.
发现L-乳酸铝对纳米金-酸性高锰酸钾体系化学发光的增强作用,其增强化学发光强度的能力与高锰酸钾及溶液的介质硫酸浓度、金浓度以及蠕动泵的转速、流动注射化学反应体系的流路设计等因素有关,在此基础上首次建立了测定L-乳酸铝的增强化学发光分析法。测定L-乳酸铝的线性范围为7.0×10-5~1.0×10-2g.mL-1,检出限为1.04×10-6g.mL-1(S/N=3),对8.0×10-4g.mL-1的L-乳酸铝标准溶液进行11次平行测定,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48%。该法直接用于L-乳酸铝制备合成反应液以及分离纯化废液中L-乳酸铝的测定,其回收率为95.8%~100.4%,本法与GB/T6987.8-2001法进行了对照,结果令人满意。探讨了该化学发光增强作用是由于L-乳酸铝注入体系后,加速了纳米金与酸性高锰酸钾的反应所致。  相似文献   
166.
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试用过量酸性高锰酸钾吸收空气中甲醛气体,借助分光光度计检测过剩高锰酸钾浓度,从而实现居室甲醛气体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167.
《分析试验室》2021,40(8):890-892
在碱性条件下,KM_nO_4能氧化鲁米诺产生化学发光,硝酸士的宁能抑制该化学发光,且抑制强度与硝酸士的宁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流动注射测定硝酸士的宁的化学发光分析方法。在最优实验条件下,硝酸士的宁的线性范围为0.05~1.0μg/mL和1.0~10μg/mL,检出限为10 ng/mL,线性方程分别为y=70c+891,相关系数R~2=0.995(c为硝酸士的宁的浓度,10~(-8)g/mL);y=448c+9160,相关系数R~2=0.993(c为硝酸士的宁的浓度,10~(-6)g/mL)。对0.5μg/mL的硝酸士的宁连续进行11次平行测定,其相对标准偏差为2.9%。  相似文献   
168.
基于氨基硫脲对高锰酸钾-乙二醛化学发光体系的增敏作用,建立了氨基硫脲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测定方法;在最佳测试条件下,氨基硫脲的检出限为5.0×10-8mol·L-1,线性范围为1.0×10-7-1.0× 10-3mol·L-1;对1.o×10-6mol·L-1的氨基硫脲溶液平行测定11次,其RSD为2.1%.该方法可应用...  相似文献   
169.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硫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酸性介质中,KMnO4能够氧化硫脲产生化学发光,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对该发光体系有增敏作用,据此,建立了测定硫脲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新方法.方法线性范围为4.O×10-7 ~4.0×10-4mol/L,检出限为2.0×10-8 mol/L,对1.0×10-5 mol/L的硫脲平行测定11次,相对标准偏差为1....  相似文献   
170.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黄体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流动注射技术,研究了KMnO4-Na2SO3-黄体酮体系的化学发光行为,对影响化学发光强度的诸因素进行了探讨,建立了化学发光法测定黄体酮的新方法。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黄体酮的质量浓度在8.0×10-8~1.0×10-6g/mL范围内与化学发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3σ)为4.6×10-8g/mL。对浓度为6.0×10-7g/mL黄体酮标准溶液进行11次平行测定,得相对标准偏差为1.5%。此法已用于药品中黄体酮含量的测定,结果与标准方法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