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46篇
  免费   332篇
  国内免费   2533篇
化学   5281篇
晶体学   60篇
力学   99篇
综合类   83篇
数学   9篇
物理学   779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96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174篇
  2013年   205篇
  2012年   147篇
  2011年   158篇
  2010年   165篇
  2009年   189篇
  2008年   202篇
  2007年   205篇
  2006年   210篇
  2005年   219篇
  2004年   250篇
  2003年   286篇
  2002年   280篇
  2001年   283篇
  2000年   214篇
  1999年   210篇
  1998年   226篇
  1997年   226篇
  1996年   224篇
  1995年   226篇
  1994年   194篇
  1993年   209篇
  1992年   224篇
  1991年   184篇
  1990年   172篇
  1989年   183篇
  1988年   45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从单核及双核二甲胺钼络合物出发,制备了SiO_2负载的钼催化剂。程序升温分解实验(TPDE)及红外测试表明,双核钼络合物与SiO_2作用生成双钼中心物种,此物种可催化乙烯的二聚反应。280℃活化后此双钼中心物种变成单钼中心物种,单钼物种只催化乙烯的同系化及歧化反应。  相似文献   
102.
任飞  李秋小 《催化学报》2007,28(9):829-834
以水合肼和硼氢化钾为共还原剂制备了四元合金催化剂Ni-Cu-Co-La,并将其应用于乙腈催化加氢反应.采用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透射电镜和H2程序升温脱附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催化剂组分对乙腈选择性加氢制乙胺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u,Co和La的加入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在反应压力1.8 MPa,反应温度120℃,反应时间1 h的条件下,乙腈转化率和乙胺选择性分别为100%和98.24%,优于使用Raney Ni、非晶态Ni-B和Co-B合金催化剂时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3.
用降解法合成了未见报道的标题配合物.通过化学分析、ICP和TG曲线确定了其化学式为K10H3[Y(SiW9Mo2O39)2];利用IR、XRD、183W-NMR、循环伏安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杂多阴离子为α-型Keggin结构.采用稀土多元渗的方法对配合物进行了气相热扩渗,ICP和XPS测试表明,微量的稀土元素La,Sm和Dy可以渗入到配合物的体相,并与组分元素发生键合作用;导电性的测试结果表明,室温扩渗后,试样的电导率提高了约104倍,有望成为具有实际应用的固体电解质.  相似文献   
104.
利用手性相转移催化剂(氯化苄基莘可宁)诱导合成了具有光学活性的炔桥钴钼双金属异核配合物, 并实现了此配合物中手性四面体骨架催化二乙基锌与苯甲醛加成反应的不对称诱导, 从而证实了四面体骨架手性对催化反应的不对称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5.
本文报道了同时测定钴和镍的一种方法.在 0.01mol/L NH_3·H_2O-0.01mol/LNH_4Cl-3.0×10~(-5)mol/L安息香缩氨基硫脲(BTSC)溶液中,钴(Ⅱ)和镍(Ⅱ)均产生非常灵敏的还原波,其峰电位分别是:-0.94和-0.75V(vs.SCE),峰电流与钴和镍的浓度分别在2.0×10~(-8)~1.0×10~(-6)和1.0×10~(-8)~8.0×10~(-7)mol/L范围内成直线关系,该方法用于测定水中痕量钴和镍,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4~2.0%和2.1~2.5%,回收率分别在98.0%~101.8%和97.9%~102.1%之间.  相似文献   
106.
以N2与H2的混合气为反应气,和三氧化钼进行多段程序升温反应,制得一种β晶型的氮化钼。以噻吩为模型化合物的常压加氢脱硫反应表明,β-Mo2N0.78具有较强的加氢脱硫活性和强的抗硫化性能。同时考察了预还原、反应温度以及氮化末温、升温速率、反应气中N2-H2比及氮化时间等制备参数对β-Mo2N0.78加氢脱硫活性的影响。研究发现,β-Mo2N0.78的加氢脱硫活性在320 ℃~400 ℃随反应温度的升高增强,而还原预处理会降低催化剂的活性。氮化末温、氮化时间、反应气组成和升温速率等制备参数对催化剂的活性有明显的影响:随着氮化末温的升高,所制备的催化剂催化加氢脱硫活性降低;在氮化末温恒温较长时间,可以引起制备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活性下降;存在最佳的反应气组成和各段升温速率。小晶粒的β-Mo2N0.78具有强的加氢脱硫活性。  相似文献   
107.
The Cu-Mo/ZSM-5 catalysts with different Cu/Mo ratios were prepared by wet impregnation method, and their catalytic performance for 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of NOx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u-Mo/ZSM-5 is a very effective catalyst for NOx catalytic reduction with ammonia, especially when Cu/Mo molar ratio is about 1.5. It not only exhibited the extremely high catalytic activity, but also showed good stability for 02. The bulk phase structure of Cu-Mo/ZSM-5 catalysts was determined by XRD technique, an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re is a maximum dispersion for Cu species when Cu/Mo molar ratio is 1.5, and an interaction between Cu and Mo along with HZSM-5 may be present in Cu-Mo/ZSM-5, which may possibly result in a special structure favorable for the catalytic reduction of NOx over Cu-Mo/ZSM-5 catalyst.  相似文献   
108.
A new nickel(Ⅱ)-dicyanamide compound, [Ni(dca)2(en)]n (1) (dca=dicyanamide anion, [N(CN)2]-); en=ethylene diamine), has been synthesized and its structure has been determined by single 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The crystal is monoclinic, space group P21/n with unit cell dimensions: a=0.694 3(1) nm, b=1.041 5(2) nm, c=1.4132(2) nm, and β=90.381°, Z=4, V=1.011 0(3) nm3. In this compound, the adjacent nickel atoms are connected by dca all in μ1,5-bridging mode to form ladder-like units, which are linked with double dca bridges to generate a regular infinite stair-like structure. Temperature-dependent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was also characterized for this compound. CCDC: 208276.  相似文献   
109.
裴文  沈忱  莫峻  许孝良 《有机化学》2007,27(5):653-655
利用Heck反应, 在离子液体、金属钯或镍、碱和膦配体反应体系中, 由卤代萘与烯丙醇反应, 制得了高收率和高选择性的2-取代萘烯丙醇化合物. 该方法原料便宜易得、操作简单、反应体系可循环使用. 并讨论了醋酸镍替代醋酸钯、不同膦配体、溶剂及碱对反应转化率的影响. 通过核磁共振、红外光谱、质谱和元素分析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10.
Ni,Pd/Al2O3对丙酮加氢一步合成甲基异丁基酮性能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Al2O3负载Ni、Pd催化剂上丙酮加氢一步合成甲基异丁基酮的反应活性。考察了不同Ni含量和不同Pd含量对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载体Al2O3中加入不同含量的SiO2后,会改善载体的性能,Ni/Al2O3催化剂中添加稀土元素La或Ce后可改善催化剂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