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7篇
化学   116篇
晶体学   1篇
综合类   5篇
物理学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7 毫秒
1.
以2-巯基苯并咪唑为保护剂,聚乙烯吡咯烷酮为稳定剂,水合肼为还原剂,“一锅法”合成2-巯基苯并咪唑保护的,高稳定性、强荧光、大斯托克斯位移的铜纳米团簇(Cu NCs),并用于检测水样中的银离子含量。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铜纳米团簇的结构进行表征,通过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对其光学性能进行研究。研究表明:该铜纳米团簇的最大激发和发射波长分别为340和558 nm,在日光灯和紫外灯下分别为无色和橙色。Cu NCs具有较高的分散性,尺寸大小为2~3 nm。在最佳反应条件下,铜纳米团簇可以选择性地被银离子猝灭,且灵敏度高,线性范围为1~40μmol/L,检测限为0.5μmol/L。该方法用于检测实际水样(自来水、湖水)中银离子的浓度,结果令人满意,表明在环境监测中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吸附条件对活性碳纤维SACF氧化还原吸附Ag^+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研究了吸附条件对活性碳纤维SACF氧化还原吸附Ag^+的影响。结果表明:Ag^+初始浓度的提高,反应温度的升高均可提高SACF对Ag^+的吸附量;Ag^+的吸附量还强烈地依赖于溶液的PH值,用NaAC、HAC+NaAC或NH3.H2O调高Ag^+溶液的PH,可有效地增加SACF对Ag^+的吸附量;用NH3.H2O调节会再现一个最佳的PH值;通过增加SACF用量,Ag^+的吸附率可达99%以上。  相似文献   
3.
将纯石墨电极经三氧化二铝抛光与浓硝酸和浓硫酸(1+1)混合酸使其极性化,之后于1 g·L-1聚氯乙烯(PVC)环己酮溶液10μL中浸渍片刻,取出,用红外灯照射烘干30 min,冷却后,将电极置于含有哌嗪、K3PO4及二甲基甲酰胺(DMF)(2:1:8)的混合液中使其反应;最后在氢氧化钠存在下与二硫化碳反应,用水洗至中性,即制成修饰有二硫代氨基甲酸螯合树脂的石墨电极,将其用于银的测定。与未修饰的电极相比此电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好的选择性,在1.0×10-8~1.0×10-5mol·L-1范围内,峰电流与浓度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5.0×10-9mol·L-1。  相似文献   
4.
测定了Ag+离子在笼形聚偕胺肟树脂(CAO)及其酸、碱处理产物(ACAO、BCAO)上的吸附容量.Ag+离子在BCAO树脂上吸附容量较高,但同非选择性吸附,在ACAO上的吸附容量则与处理树脂的酸的pKa值有关.用高pKa值的硼酸、苯酸和对氨基酚处理所得的ACAO树脂的吸附容量接近BCAO树脂的水平,认为是胶后胺肟基发生互变异构所致.吸附动力学表明Ag+离子在H3BO3/ACAO和C6H5OH/ACAO树脂上进行多层吸附.在吸附中伴随有氧化还原反应并生成Ag(O)微晶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利用G-四链体DNA(5′-CTGGGAGGGAGGGAGGGA-3′)与氯化血红素结合形成G-四链体-Hemin DNA酶,其能高效催化H_2O_2氧化反应底物由无色变为绿色,当溶液中有Ag~+或Hg~(2+)存在时会阻碍该DNA酶的形成,导致绿色溶液变浅。基于此,建立了比色法测定Ag~+和Hg~(2+)的传感器。在最佳实验条件下,溶液的吸光度与Ag~+和Hg~(2+)浓度分别在100.0~1 000.0 nmol/L和80.0~800.0 nmol/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3δ/Slope)分别为55.9 nmol/L和64.3 nmol/L。该方法具有较好的选择性,采用该方法对实际样品进行测试,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硫酸溶液中Ag+离子对Mn2+离子阳极氧化的催化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nodic oxidation of Mn2+ and Ag+ ions and anodic oxidation of Mn2+ ion on platinum electrode in H2SO4 solution catalyzed by Ag+ ion are studied by using RRDE and triangle voltammetry techniques. Mn2+ ion is oxidized on the anode surface with adsorped OH group to form a certain compound containing Mn3+, which causes Mn2+difficult to be oxidized directly on anode. Near the potential of oxygen evolution from H2O decomposition, Ag+ ion is oxidized to form Ag2+ ion. This is the main reaction on anode because of its reversability. At higher potential silver oxide is formed on the anode. The oxide catalyzes the decomposition of H2O strongly. The anodic oxidation of Mn2+ion catalyzed by Ag+ takes place and Ag2+ ion and silver oxide are no longer the product of Ag+ anodic oxidation when Mn2+ exists in solution at the potential for Ag+ anodic oxidation. It is confirmed that the catalysis reaction is homogeneous and very fast.  相似文献   
7.
The naphthalimide derivative. NA1 was synthesized, which consists of a bis(2-(ethylthio)ethyl)amine group binding cations and naphthalimide unit as chromogenic and fluorogenic signaling subunit. Absorption and emission spectra and the effect of polarity of solvents and pH values were studied. The photo-induced electron transfer (PET) occurred from the donor of bis(2-(ethylthio)ethyl)amine group to the naphthalimide fluorophore. The present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NA1 is a viable candidate as a fluorescent receptor for a new Ag^+ ion sensor. This silver ion chemosensor can discriminate Ag^+ ion well among heavy metal ions by an enhancement of the fluorescence intensity in ethanol-water (1 : 9, V : V). And NA1 is also a pH-sensor because the fluorescence of the compound varies with the pH values.  相似文献   
8.
通过将2个4,4''-联吡啶基团用偶氮基团连接,我们合成了新的配体顺式-和反式-1,2-二((4,4''-联吡啶)-3-氮烯)(cis-L和trans-L),并利用trans-L与银离子和钴离子构筑了配位聚合物{[Ag2trans-L)(ClO42]·4CH3CN}n1)和{[Co(trans-L)2(H2O)2](ClO42}n2)。其中1为一维梯形链,链与链之间通过π-π以及Ag…Ag相互作用堆积;2为三维无限dendrimer结构,其Co中心具有合适的氧化还原电位,在以荧光素为光敏剂的条件下,可作为光催化剂实现光解水放氢。  相似文献   
9.
采用两步法合成了 sod 基系列分子筛(EMT、FAU、SOD),并通过离子交换法引入 Ag+得到载银分子筛,通过 X 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证明离子交换前后分子筛骨架结构和晶粒尺寸没有发生明显变化;通过红外光谱(IR)、热重(TG)证明制得的载银分子筛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对获得的载银分子筛进行了Ag+释放实验与抗菌能力测试,考察了分子筛种类和晶粒尺寸对抗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具有笼状结构的FAU与EMT分子筛因可储存更多的Ag+而具有更好的抗菌性能,而具有超笼结构的 FAU 分子筛抗菌性能最优。通过对比不同晶粒尺寸载银 FAU 分子筛抗菌数据发现,晶粒尺寸为 100 nm 的载银FAU分子筛因外表面丰富的抗菌活性位点以及其内部可以储存并不断释放 Ag+而具有最优的抗菌性能和抗菌寿命。而晶粒尺寸为10 nm的载银FAU分子筛由于晶粒尺寸较小、外比表面积大、扩散路径短,Ag+的释放速率最快,抗菌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10.
本工作利用圆二色光谱研究了Ag+与Hg2+对4种代表性G-四链体DNA结构的破坏作用。结果表明Ag+可能通过与碱基G螯合从而破坏G-四链体结构;Hg2+能通过形成T-Hg2+-T碱基对,及其他方式破坏G-四链体结构。含巯基(-SH)的半胱氨酸与Ag+与Hg2+可以发生较强的配位作用,从而使被Ag+与Hg2+破坏后的G-四链体DNA结构得以回复。基于此,一个新颖的Ag+/Hg2+-半胱氨酸-DNA逻辑门得以构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