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43篇
  免费   2099篇
  国内免费   7151篇
化学   15116篇
晶体学   318篇
力学   540篇
综合类   452篇
数学   1599篇
物理学   6968篇
  2024年   143篇
  2023年   521篇
  2022年   670篇
  2021年   710篇
  2020年   487篇
  2019年   646篇
  2018年   442篇
  2017年   642篇
  2016年   629篇
  2015年   681篇
  2014年   1169篇
  2013年   1289篇
  2012年   1082篇
  2011年   1196篇
  2010年   1046篇
  2009年   1113篇
  2008年   1249篇
  2007年   1074篇
  2006年   1098篇
  2005年   976篇
  2004年   884篇
  2003年   812篇
  2002年   666篇
  2001年   728篇
  2000年   557篇
  1999年   525篇
  1998年   533篇
  1997年   510篇
  1996年   435篇
  1995年   456篇
  1994年   431篇
  1993年   338篇
  1992年   343篇
  1991年   261篇
  1990年   258篇
  1989年   243篇
  1988年   54篇
  1987年   42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以4-吡啶-NH-1,2,3-三唑(L)为配体与ZnCl2·H2O分别在溶剂热和室温挥发条件下得到了配合物[Zn2(L)2Cl4](1)和[Zn(L)2 Cl2]·2H2O(2),并进行了红外、元素分析、单晶衍射、粉末衍射等表征。2个配合物中,超分子相互作用对于配合物的结构有很大影响。其中,配合物1由氢键和π-π相互作用形成3D堆积结构,配合物2通过氢键作用形成堆积结构。同时,在常温下研究了配体以及2个配合物的固体和液体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992.
水热法合成了2个配合物{[Cu2(L)2(tp)]·2H2O}n(1)和[CuL(ClO4)]n(2)(L=4-羧酸-2,2':6',2"-三联吡啶,H2tp=对苯二甲酸)。对其晶体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12都通过配体和金属离子组装成一维链结构;配合物1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并通过链间的氢键作用形成三维的网状结构;配合物2通过链与链间的氢键作用形成二维的层状结构。对其热稳定性和荧光性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93.
基于H4dpa和bpy(H4dpa=4-(2,4-二羧基苯氧基)邻苯二甲酸,bpy=4,4''-联吡啶)为配体,在水热条件下设计、合成了金属锌配位聚合物(Zn-CP)[Zn(H2dpa)(bpy)1.5]n (1),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等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在1中相邻Zn2+与H2dpa2-离子和bpy配位形成的一维双链结构,相邻的一维双链通过氢键作用扩展形成三维超分子网结构。荧光研究表明:1是一种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多响应的荧光传感器,可用于农药和硝基爆炸物的检测。有趣的是,2,4,6-三硝基苯(TNP)和嘧霉胺(Pth)对1的荧光发射显示出明显的猝灭效果,而抑霉唑(Ima)对1有荧光增强效果。此外,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寿命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探究了1的荧光传感机理。  相似文献   
994.
利用室温挥发方法合成了手性化合物[Cd(bbp)2(H2O)2]·bbp·2NO3·H2O(bpp=1,3-二(4-吡啶基)丙烷);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了产物的分子结构,并测定了其荧光光谱和固体圆二色光谱.结果表明,合成产物具有含一维手性链[Cd(bbp)2(H2O)2]n的手性超分子结构;其在室温下表现出中等强度的倍频效应,其二阶非线性极化率为尿素的0.4倍,是潜在的二阶非线性光学材料.此外,合成的手性化合物呈现弱的荧光,其固体圆二色光谱则呈现正的Cotton效应.  相似文献   
995.
张婷  王丽 《化学研究》2013,(3):260-263
利用量子力学第一原理研究了储氢材料膦化三氢化铝(AlH3PH3)在催化剂膦(PH3)作用下的释氢反应机理;首先在MP2/aug-cc-pVDZ水平上计算了反应物、过渡态和产物的几何构型和频率,进而利用内禀反应坐标理论确定了反应的最小能量路径,随后在CCSD(T)/aug-cc-pVDZ水平上对基于MP2优化的几何构型进行了能量校正.结果表明,AlH3PH3释氢的能垒高于Al―P键的离解能,而催化剂PH3不能降低AlH3PH3的释氢能垒.因此,需要寻找其他的催化剂以使AlH3PH3成为一种合用的储氢材料.  相似文献   
996.
罗丹明6G本身能产生特征荧光,而Fenton体系产生的羟自由基能迅速氧化罗丹明6G使其荧光猝灭,当加入抗氧化剂时可清除羟自由基,导致体系荧光猝灭程度降低,据此建立了筛选抗氧剂的荧光分析新体系。应用所建立的方法测定了红藤、连翘、山楂、黄柏和玉米须5种常见中草药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红藤、连翘、山楂、黄柏和玉米须的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997.
应用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青蒿素与溶菌酶的相互作用,发现青蒿素对溶菌酶荧光有猝灭作用。以Lineweaver-Burk双倒数方程和能量传递原理分别计算了二者反应的结合常数(K25℃=646.4L/mol,K35℃=518.8L/mol)和作用距离(r=3.08nm)。实验表明,随着温度升高,溶菌酶与青蒿素的猝灭曲线斜率降低,证明了二者的相互结合作用为单一的静态猝灭过程,其作用机制属能量转移机制。通过测定热力学参数,判断了青蒿素和溶菌酶之间的作用力类型,青蒿素与溶菌酶以疏水作用力相结合,导致溶菌酶内源荧光的静态猝灭。通过青蒿素与溶菌酶的结合反应,探讨了药物青蒿素在生物体内与蛋白酶的相互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998.
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采用紫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和同步荧光光谱法研究查尔酮、4′-甲氧基查尔酮和4′-氯查尔酮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及其构效关系。实验表明:三种查尔酮类化合物对HSA的荧光猝灭机制主要为静态猝灭,与HSA均形成1∶1复合物,结合常数K分别为2.50×104、0.697×104和0.277×104 L.moL-1,结合距离r分别为3.78、3.93和4.25nm,其作用力均以氢键和范德华力为主。查尔酮类化合物中取代基的不同对其与HSA的结合产生影响,其作用力大小依次为查尔酮>4′-甲氧基查尔酮>4′-氯查尔酮。  相似文献   
999.
本文简要综述了金属-半导体异质结构纳米晶的设计、可控制备和物性研究的相关工作.设计了异相成核与生长、选择硫化和种子介导液相外延生长3种不同的方法并以此制备了多种金属-半导体异质结构纳米晶,对其中所涉及的反应机制进行了论述,并简要探讨了金属-半导体异质结构纳米晶的热稳定性、表面等离子共振活性、荧光特性以及异质界面的电荷转移和保持能力.  相似文献   
1000.
茚三酮衍生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测定纯奶中的甘氨酸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茚三酮衍生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测定纯奶中甘氨酸含量的方法,该法可选择性测定甘氨酸含量。使用氯化镁为蛋白沉淀剂,沉淀效果较好,研究了甘氨酸–茚三酮聚合物衍生条件,确定最佳实验条件为:未涂层弹性石英毛细管柱(60 cm×75μm,有效长度49 cm),分离缓冲溶液为3.5 mmol磷酸二氢钾–8.2 mmol磷酸氢二钠(pH 6.8),检测波长为570 nm,电泳电压为25 kV,进样压力为25 kPa,进样时间为3 s,电泳温度为室温。甘氨酸的线性范围为2.00~200.00μg/mL,检出限为0.14μg/mL,线性相关系数不小于0.999。甘氨酸的加标回收率为88.7%~107.2%,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9%~4.2%(n=6)。该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测定纯奶中甘氨酸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