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09篇
  免费   1172篇
  国内免费   2708篇
化学   3760篇
晶体学   221篇
力学   679篇
综合类   266篇
数学   764篇
物理学   2399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16篇
  2022年   130篇
  2021年   126篇
  2020年   110篇
  2019年   139篇
  2018年   104篇
  2017年   128篇
  2016年   127篇
  2015年   174篇
  2014年   304篇
  2013年   265篇
  2012年   282篇
  2011年   271篇
  2010年   258篇
  2009年   271篇
  2008年   347篇
  2007年   295篇
  2006年   238篇
  2005年   265篇
  2004年   249篇
  2003年   316篇
  2002年   278篇
  2001年   318篇
  2000年   254篇
  1999年   189篇
  1998年   153篇
  1997年   148篇
  1996年   180篇
  1995年   113篇
  1994年   291篇
  1993年   313篇
  1992年   260篇
  1991年   192篇
  1990年   154篇
  1989年   231篇
  1988年   86篇
  1987年   95篇
  1986年   75篇
  1985年   80篇
  1984年   54篇
  1983年   52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刘世雄  冯云龙 《化学学报》1996,54(11):1094-1100
合成了N,N'-亚乙基双(1-苯基-3-亚氨基-1-丁酮)硫氰酸根合锰(Ⅲ),Mn(C~2~2H~2~2·N~2O~2)(NCS), Mr=459.44。该配合物晶体的晶体学参数为: 三斜晶系,P1空间群, a=1.0702(3), b=1.2342(2), c=0.8999(2)nm, α=93.74(2)°,β=97.09(2)°, γ=109.07(2)°, V=1.1078(9)nm^3, Dc=1.377g·cm^-^3, Z=2,F(000)=476, μ=6.85cm^-^1。晶体结构用直接法解出, 3205个I≥4σ(I)的可观测点用于结构修正, 最终R=0.052, Rw=0.067。Mn原子由三个N原子和两个O原子形成扭曲的四角锥配位构型, 晶体沿c轴方向存在贯穿整个晶体的空"隧道"。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均表明配体在形成配合物后, ν~C~=~N, ν~C~=~O和ν~C~=~C带均移向低频。ν~C~≡~N带(2063cm^-^1)表明NCS^-是通过N原子与Mn(Ⅲ)配位。拉曼光谱中,462cm^-^1和399cm^-^1分别为Mn-O和Mn-N的振动带。电子光谱表明有d~d^*,π~π^*跃迁和d~π^*荷移跃迁。电极电位测定表明该配合物中Mn(Ⅲ)不易被氧化和还原。并进行了量化计算。  相似文献   
992.
本文根据分子碎片结合原理, 用直接法由简单的单质元素, 金属盐类及配体, 通过控制反应温度、压力, 时间及配体用量在CO气氛下一步合成含羰基和不含羰基的簇合物: Pd3(SC6H4OH)3(PPh3)3(OH)2Cl(1),Fe2S2(CO)5Pd(PPh3)3(2), Fe2S2(CO)5Pt(PPh3)3(3)。对它们进行了IR, NMR,EDS, 元素分析, 金属分析和化合物1的X光单晶衍射结构分析。化合物1属单斜晶系, 离子型, P21/n空间群, 晶胞参数a=1.4629(3)nm, b=1.9263(3)nm,c=2.4908(7)nm, β=94.53(2)°, Z=4, R=0.053。  相似文献   
993.
合成的标题化合物晶体(C~2~3H~2~9N~3O~6Zn)属正交晶系, 空间群P2~12~12~1, 晶胞参数a=0.9345(2), b=2.6620(5), c=0.9748(4)nm, V=2.425(2)nm^3, Z=4。利用热重分析对配合物第一步热分解过程进行了非等温动力学研究, 探讨了反应的可能机理, 得到其相应的动力学参数, 非等温动力学方程为:da/dt=A·e^-^E^/^R^T·(1-a)。  相似文献   
994.
层状液晶中水溶性超微粒子材料[Co(NH~3)~6]Cl~3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溶剂在层状液晶中的渗透性和层状液晶中溶剂厚度的限定性, 在TritonX-100/C~10H~21OH/H~2O体系层状液晶中, 以4%Co(NH~3)~6]Cl~3水溶液组分水制备水溶性超微粒子材料[Co(NH~3)~6]Cl~3, 粒径约为3~6nm。  相似文献   
995.
合成了新的大环配体12-十八烷基-1, 4, 7, 10-四氮杂环十三烷-11, 13-二酮(odt), 研究了odt的液膜传输Cu^2+的动力学。结果表明传输过程为串联一级反应,k~1=8.1×10^3h^-1, K~2=5.5×10^-2h^-1。载体odt与Cu^2+生成配合物的反应速率比配合物离解反应速率小, 前者为速率控制步骤。传输过程无阴离子参加, 但受溶液酸度控制, 根据酸度的不同, 可将Cu^2+选择性地由低浓度向高浓度传输, 这与细胞对金属离子的主动传输类似。  相似文献   
996.
本文合成了7, 8, 17, 18-四溴-5, 10, 15, 20-四苯基-21, 23(H)-卟啉(H~2TPPBr~4)及其金属配合物MTPPBr~4[M=Cu(II), Ni(II), Co(II)和Zn(II)]。测定了它们的可见紫外光谱和循环伏安, 用四轨道模型(Four Orbital Model)计算了MTPPBr~4的相对前线轨道, 并解释了配合物的可见紫外光谱及电化学性质。测定了NiTPPBr~4的晶体结构, 晶体属单斜晶系, 空间群C2/c, a=2.6077(7),b=1.0414(4), c=1.9312(3)nm, β=137.1(7)°, Z=4, 最后偏离因子R=0.067, 晶体结构直接证明了卟啉亲电溴化反应具有区域选择性, 四个溴分布在相对两个吡咯环上。  相似文献   
997.
本文合成了六个4, 4'-联吡啶桥联配合物: [M(TTA)~2(μ-4, 4'-bipy)]~n,[M=Mn(II), Fe(II), Co(II), Ni(II), Cu(II), Zn(II); TTA=噻吩甲酰三氟丙酮], 经元素分析、IR、 1^H NMR和晶体结构分析, 确定配合物具有一维无限链状结构。Mn(II)配合物的晶体属三斜晶系, 空间群PI, 晶胞参数: a=0.9549(2),b=0.9600(3), c=1.1556(3)nm, α=65.99(3), β=83.96(4), γ=68.89(3)°;V=0.9017(4)nm^3; Z=1; Dc=1.417g.cm^-3; μ=5.3cm^-1; F(000)=393; 最终R=0.067。Mn(II)处于畸变八面体配位环境中。由Cu(II)配合物的ESR谱近似了分子轨道系数和键合参数。Mn(II), Cu(II)配合物的变温磁化率表明, 金属离子间磁行为服从Curie定律。  相似文献   
998.
在液氮温度下, 测定了均匀Fe~3O~4胶体粒子制备过程中陈化时间为1小时内的不同时间所得样品的Mossbauer谱。结果表明, γ-FeOOH为Fe~3O~4均匀胶粒形成过程的中间产物, 并提出均匀Fe~3O~4胶粒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999.
[Pb(NTO)~2(H~2O)]的制备, 分子结构和热分解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3-硝基-1, 2, 4-三唑-5-酮(NTO)的钠盐水溶液与硝酸铅水溶液反应, 制备了标题配合物, 并用TG-DTG、元素分析、13^C NMR分析和红外光谱对它进行了表征。其结构用单晶分析法测定, 所得晶体学参数为: a=0.7284(2), b=1.2166(3), c=1.2310(3)nm, β=90.36(2)°, V=1.0908(4)nm^3, Z=4, D~c=2.96g.cm^-3,μ=156.40cm^-1, F(000)=888; 晶体属单斜晶系, 空间群为P2/n, 最终偏离因子R为0.0667。根据TG-DTG和FT-IR技术得到的分析结果, 提出了线性升温条件下标题配合物的热分解机理。  相似文献   
1000.
α-Keggin结构钼硅四电子杂多蓝的量子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半经验的INDO法,首次完成了α-Keggin 结构钼硅四电子杂多蓝K~ 3H~ 5[Simo^v~4-Mo^Ⅵ~8O~4~0].12H~2O量子化学计算,获得102个成键轨道和68 个反键轨道,轨道能级,键序及电荷等数据,证明了杂多酸盐还原产物杂多蓝,还原后Keggin结构阴离子中各原子上电子云密度重新分配,产生一定程度的结构畸变, 但仍保持α-Keggin结构,最高占据轨道由组成分子的各原子轨道组成,其中的桥氧(O~b'O~c)成分较多,表明O~b'O~c为分子中的主要化学活性点HOMO和LUMO为负值, 表明仍可进一步接受电子生成四电子以上的杂多蓝,Muliken分析进一步证明了还原钼原子的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