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57篇
  免费   1620篇
  国内免费   4011篇
化学   6344篇
晶体学   803篇
力学   1236篇
综合类   266篇
数学   117篇
物理学   3122篇
  2024年   95篇
  2023年   268篇
  2022年   318篇
  2021年   324篇
  2020年   267篇
  2019年   345篇
  2018年   242篇
  2017年   362篇
  2016年   365篇
  2015年   399篇
  2014年   779篇
  2013年   665篇
  2012年   551篇
  2011年   558篇
  2010年   562篇
  2009年   577篇
  2008年   664篇
  2007年   433篇
  2006年   422篇
  2005年   383篇
  2004年   441篇
  2003年   537篇
  2002年   460篇
  2001年   429篇
  2000年   257篇
  1999年   177篇
  1998年   127篇
  1997年   123篇
  1996年   133篇
  1995年   144篇
  1994年   99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72篇
  1991年   66篇
  1990年   69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49 毫秒
141.
FFC-1离子交换纤维对酸碱有害气体吸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系统考察了不同直径及反离子形式的FFC-1聚羧酸离子交换纤维对酸碱有害气体的穿透吸附,各种温、湿度条件下的吸水率,以及作为有害气体吸附滤除材料的重复使用与再生性能。研究表明:FFC-1纤维直径的减小有利于提高对有害气体的动态吸附容量。在体系温度、相对湿度分别为15℃、50%时,以3D腈纶为起始原料的钠型FFC-1离子交换纤维的吸水率≥350mg/g.纤维;对SO2的穿透吸附容量可达200mg/g.纤维。FFC-1离子交换纤维具有良好的重复使用与再生能力,经20次再生循环使用后,纤维交换容量未见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42.
纳米SrTiO3对高铁酸盐电化学性能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Two ferrates, K2FeO4 and BaFeO4, had been prepared and characterized by XRD, IR and SEM. The electrochemical tests of the samples were carried out in the voltage range of 0.8~2.0 V and current density of 0.5~3.0 mA·cm-2.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performance of Zn-BaFeO4 battery was superior to that of Zn-MnO2 and Zn-K2FeO4 batteries. Nanometer SrTiO3 prepared by Sol-gel methode with different ratio was added to the BaFeO4 cathod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discharge performance. The discharge capacity of the BaFeO4 cathode was increased from 224 mAh·g-1 to 246 mAh·g-1 by addition of 5% nanometer SrTiO3. The reason of enhancing BaFeO4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wa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43.
谭建华  钟顺和 《分子催化》2006,20(3):245-248
采用表面改性法制备了负载型光催化材料CeO2-TiO2/SiO2,并用X射线衍射,比表面积测定,红外光谱,程序升温还原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技术对固体材料的结构和光响应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eO2与TiO2在材料表面存在相互修饰作用,CeO2能拓展TiO2的光响应范围,使TiO2吸光区域由紫外拓宽至可见光区,从而提高材料的光能利用率;Ti4 可以进入CeO2晶格,形成Ce-O-Ti键合,使得Ti4 平均配位数增加,同时提高了CeO2体相晶格氧的活性;TiO2有助于提高CeO2在载体表面的分散程度,减小CeO2的微晶尺寸,提高固体材料的能隙值和氧化还原能力.  相似文献   
144.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是理想的移动电源,但因金属Pt阴极催化剂的选择性较差,甲醇在阴极产生“混合电位”,导致电池效率降低。抗甲醇氧电还原催化剂可降低“混合电位”,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5.
无机胶体法制备Pt/C催化剂及其性能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燕  田建华  张灿  单忠强 《无机化学学报》2005,21(10):1475-1478
采用无机胶体法制备用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的Pt/C催化剂。研究了影响PtO2胶体生成和稳定性的因素(溶液的pH值、浓度和温度条件等)以及不同还原剂浓度对Pt/C催化剂性能的影响。透射电子显微镜测试结果表明,采用经优化的工艺条件所制备的Pt/C催化剂平均粒径为3 nm,且分散性好、粒度均匀。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催化剂中Pt(111)晶面的相对含量较高,有利于加速氧还原反应。单体PEMFC的电压/电流密度曲线测试表明,所制备的Pt/C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146.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一种V2O5/C复合材料.扫描电镜(SEM)和红外光谱(FTIR)分析表明,这是一种外层V2O5胶体包覆内层乙炔分子的多孔复合材料.以V2O5/C作正极,锌片为负极,Zn(ClO4)2溶液为电解质组成水相锌二次电池,采用循环伏安(CV)和电化学阻抗谱(EIS)等方法研究发现:V2O5:C质量比为1:1时电极具有最好的电化学性能,电池开路电压达1.64 V; Zn2+能分别在1.01 V和1.26 V处分步嵌入V2O5/C结构中A、B两种位置,其嵌入电流密度峰值最高可达70 mA•g-1,并且具有较好的循环充放电性能;在一定放电深度下,V2O5/C电极反应速率受Zn2+的扩散过程控制.  相似文献   
147.
酞侧基聚芳醚砜和聚芳醚酮共混物的高温流变行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锥板粘度计测试了酞侧基聚芳醚砜(PES-C)和酞侧基聚芳醚酮(PEK-C)及其共混物的熔体流变行为.试样的流动活化能分别为145、133和112KJ/mol.共混物的熔体粘度显著低于PES-C和PEK-C粘度的对数加和值.并证明试样的熔体流动性和加工稳定性都已达到注射成型工艺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8.
合成了1-甲基-3-羟乙基咪唑四氟硼酸盐离子液体([C2OHmim]BF4),用红外光谱表征了其结构。以所合成的离子液体作为还原剂、稳定剂与反应介质制备了Ag纳米微粒,用XRD和TEM对微粒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在四球摩擦磨损实验机上研究了[C2OHmim]BF4离子液体及掺入Ag纳米微粒后的离子液体的摩擦学性能。掺入银纳米微粒后,离子液体在高载荷下的润滑性有了大幅的改善。用SEM和XPS分别对磨痕表面的形貌和元素组成、化学状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低、高载荷分别起润滑作用的是有机膜和金属-有机复合膜。  相似文献   
149.
酞菁氧钛/卟啉氧钒复合体系光导性能的协同增强效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酞菁氧钛(TiOPc)/卟啉氧钒(VOTPP)复合光生材料中发现了光敏性的非线性增强现象,对复合体系的电子跃迁光谱和X射线衍射图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基态下两种材料之间没有明显相互作用,光致放电研究说明,该现象来自光激发状态下复合体系中的隙间态跃迁对光导的贡献,XPS测试结果表明酞菁氧钛与卟啉氧钒分子之间存在着定向的部分电荷转移,光致激发状态下的电荷转移是协同增强效应的起因,这种协同增强效应为利用弱的电子给体与弱的受体复合体系设计新型光导材料与器件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0.
光固化环氧丙烯酸酯/SiO2杂化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FTIR、SEM、DSC和TGA表征了光固化环氧丙烯酸酯/SiO2杂化材料[(EA-TMSPM)/SiO2],研究了盐酸、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TMSPM)和无机物浓度对(EA-TMSPM)/SiO2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无机物浓度高的(EA-TMSPM)/SiO2杂化体系中SiO2粒子尺寸略大于无机物浓度低的体系;盐酸和无机物浓度的增加,都可以增强杂化材料的耐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