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9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631篇
化学   1452篇
晶体学   4篇
力学   14篇
综合类   136篇
数学   36篇
物理学   31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126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s,简称MTs)是一类富含巯基和金属的低分子量蛋白质,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中.MTs 通常含61个氨基酸,其中20个为半胱氨酸,不含芳香族氯基酸和组氨酸,因此在280nm 附近没有吸收峰.MTs 通常结合7个Cd 或zn,20个巯基全部去质子化并参与配位,从而形成牢固的结构域.有证据表明MTs 可能有储存Zn 和Cu 的作用,同时能减轻重金属对动物细胞的毒性,但其生理功能一直不很清楚.近几年的研究表明,MTs 能增强机体对电离辐射的耐受力、修复DNA 损伤,这可能与MTs 中含有丰富的巯基有关.体外实验测得k_(MT/OH)=10~(12)dm~3·mol~(-1)·s~(-1),k_(MT/O(?))=5×10~5dm~3·mol~(-1)·s~(-1),但其辐解机理尚不清楚.本工作利用脉冲辐解技术研究了免肝MT-I 稀水溶液辐解时的中间过程,并作了初步的解释.  相似文献   
92.
蛋白质定量是探索疾病发生发展状况和寻找新药靶标的重要手段。在shotgun蛋白组学中,目前常用定量方法包括综合同位素标记后的质谱峰强度方法和无标记定量方法。根据数据类型无标记定量方法可以分为两类:基于鉴定蛋白的质谱数的方法和基于质谱峰强度的方法。本研究主要用EM算法改进基于鉴定蛋白质谱数的定量方法,并用免疫印迹实验获得的酵母全蛋白的丰度来验证EM算法改进后定量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改进后的质谱数和蛋白丰度的相关性比改进前有一定的提高。同时,利用这些数据对主要的几种基于鉴定蛋白的质谱数的模型进行了比较,发现PAI模型最好,SpS模型次之,emPAI模型最不适合于蛋白质定量。  相似文献   
93.
微管作为细胞骨架的主要成分之一,在细胞内执行许多功能.微管是一个动态的结构,既参与细胞运动和细胞内物质运输[‘个又感受、转导外界信号问的刺激产生相应灵敏的反应.尤其它是许多药物,如:紫杉醇(Taxol)、秋水仙素(Colchicine)、等作用的靶子问,因而,微管已成为筛  相似文献   
94.
目的以重组人钠/碘转运体(hNIS)基因转染结肠癌SW480细胞并检测hNIS mRNA及蛋白的表达,为放射性碘治疗非甲状腺肿瘤提供新思路。方法将构建好的重组质粒(pcDNA3.1+-hNIS)进行酶切、测序鉴定并扩增、提取。SW480细胞分为重组质粒(pcDNA3.1+-hNIS)转染组、空白质粒(pcDNA3.1+)转染组、空白对照组,转染后以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hNIS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酶切和测序结果显示插入的hNIS基因大小和方向均正确。RT-PCR和Western blot显示重组质粒转染组SW480细胞可见hNIS mRNA和蛋白的表达,而空白对照组和空白质粒转染组均未检测到hNIS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论脂质体法可有效地将hNIS基因转染至SW480细胞并成功表达hNIS蛋白。  相似文献   
95.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主要由IGF1和IGF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IGF receptor,IGFR)I型和II型,以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 binding protein,IGFBP)家族组成.实验中发现IGFBP可以抑制IGF2促肿瘤生长的活性,但二者之间的结合位点并不清晰.计算化学可以对蛋白质的结合亲和力进行预测,在药物设计领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使用分子动力学(molecular dynamics,MD)模拟对IGFBP6与IGF2之间的结合位点进行了扫描式搜索,通过对RMSD(Root Mean-Square Displacement)、相互作用能、有效吸附残基、接触面积等分析,发现IGF2与IGFBP6的结合位点主要集中于C端结构域,其中Arg、Gln、His、Asp、Glu、Asn等极性残基贡献最多,它们主要通过静电相互作用来促进IGFBP6-IGF2复合体系之间的结合.这些结果不仅有助于构建IGFBP6与IGF2二者相互作用的网络图谱,还可以用于推测IGF家族中蛋白质的未知功能,对了解生命活动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6.
总结了不同抑制剂对淀粉样蛋白聚集及纤维化的抑制作用,主要介绍了金属配合物作为淀粉样蛋白抑制剂的研究,并概述了淀粉样蛋白相互作用体系的热力学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7.
宋延嵩  佟首峰  董岩  赵馨 《光子学报》2014,43(4):406001
为了解决空间激光通信系统中单探测器复合轴结构的粗精解耦难题,通过分析二维关联控制矩阵,得出粗精跟踪解耦的必要条件,提出了一种单探测器复合轴结构的工作方式.在跟踪过程中,相机直接配合子轴执行器完成精跟踪工作,而主轴的跟踪信息由子轴的角度偏转器来提供,同时所有的图像处理算法、位置检测算法、以及粗精伺服控制算法都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中实现,完成了系统的轻小型化设计.实验搭建了测试系统,并对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硬件和系统跟踪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单探测器复合控制系统可以实现跟踪准确度优于3μrad,为工程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8.
郑青青  李文伟  沈婷  洪朝阳 《应用数学》2015,37(3):189-192,196
目的 对一个来自浙江省杭州地区的三代先天性白内障家系进行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基因的突变分析,以寻找其可能的致病基因及突变位点。方法 该家系共10例成员,其中包括4例患者。10 例家系成员在浙江省人民医院眼科中心接受眼科专科检查及全身检查,以排除存在白内障以外的眼部及全身疾患。10例家系成员各抽取外周血5ml,提取基因组DNA。针对国内外文献报道的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先天性白内障相关的18 个基因(CRYAA、CRYAB、CRYBA1、CRYBA2、CRYBA4、CRYBB1、CRYBB2、CRYGC、CRYGD、CRYGS、GJA3、GJA8、MIP、BFSP、HSF4、PITX3、EPHA2、PAX6)设计引物,进行PCR 扩增,对扩产物进行测序和序列分析,了解这10例家系成员的以上基因是否存在相应的序列。结果 临床眼科检查显示该家系先天性白内障类型为粉尘状白内障。候选基因序列测定显示在CRYAA 第1 个外显子中第6 位碱基发生C→T 置换,氨基酸同为天门冬氨酸。该家系中所有患者均有此改变,而所有的正常家系成员均无此改变。结论 CRYAA 第1个外显子中第6位碱基发生C→T的同义突变可能是导致该家系先天性白内障发生的致病原因。  相似文献   
99.
利用水热法合成了中空巯基纳米二氧化硅微球(SiO2-SH), 然后在其表面修饰亚氨基二乙酸基团(-IDA), 形成了中空SiO2-SH/IDA双功能化纳米微球。利用该纳米微球表面的-SH和-IDA双功能团, 可以更多的吸附溶液中的Ni2+, 形成SiO2-SH/IDA-Ni2+复合微球从而可以更好的分离以六聚组氨酸为标签的(His-tagged)蛋白。结果显示制备的样品对分离His-tagged蛋白具有广谱性, 并且具有较好的再生能力。  相似文献   
100.
硅蛋白的发现导致了生物无机化学范式的转变,因为它是第一个可以催化无机单体合成无机聚合物分子的酶。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物学数据证实,两种硅质海绵动物,包括寻常海绵和六放海绵,它们的骨针都是由硅蛋白/酶催化合成的。这种酶不仅存在于硅质海绵骨针内部,而且也存在于硅质海绵骨针表面。在硅质海绵骨针生长过程中,它催化生物二氧化硅的合成而构建硅薄层,一层层的硅薄层逐步沉积从而形成硅质海绵骨针。寻常海绵动物Suberites domuncula体外实验获得的硅蛋白活性数据(催化生物二氧化硅的形成)反映了体内骨针生长所需的生物二氧化硅量。本文最后总结了在寻常海绵动物骨针生长和成熟过程中出现的生物熔合现象,即内部的硅薄层"烧结"在一起形成致密的硅棒。强壮的和坚硬的生物二氧化硅骨架的形成需要经历一个硬化过程,这个过程由海绵动物排水通道表面的细胞膜控制,排除生物二氧化硅缩聚反应过程中释放出的水分而使材料固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