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15篇
  免费   1030篇
  国内免费   1519篇
化学   3750篇
晶体学   174篇
力学   124篇
综合类   185篇
数学   44篇
物理学   2387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26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136篇
  2020年   110篇
  2019年   132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129篇
  2016年   143篇
  2015年   176篇
  2014年   299篇
  2013年   286篇
  2012年   208篇
  2011年   245篇
  2010年   217篇
  2009年   266篇
  2008年   348篇
  2007年   262篇
  2006年   256篇
  2005年   264篇
  2004年   364篇
  2003年   323篇
  2002年   279篇
  2001年   270篇
  2000年   170篇
  1999年   149篇
  1998年   159篇
  1997年   155篇
  1996年   132篇
  1995年   168篇
  1994年   169篇
  1993年   99篇
  1992年   99篇
  1991年   96篇
  1990年   75篇
  1989年   76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8 毫秒
41.
混凝土碱骨料反应中混凝土碱含量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碱是混凝土发生碱骨料反应的重要条件之一.混凝土碱含量的来源包括:水泥、外加剂、掺合料、水、骨料等.  相似文献   
42.
掺Eu3+硅基材料的发光性质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通过溶胶-凝胶技术制备了掺Eu^3 的硅基材料并测试了其三维荧光光谱、激光谱和发射光谱,结果显示,最佳激发波波长为350nm,最强荧光波长为620nm;在350nm光激发下的发射光谱显示Eu^3 的特征发射光谱,产生4条谱带,分别是577nm(^5D0-^7F0),588nm(^5D0-^7F1),596nm(^5D0-^7F1)和610nm(^5D0-^7F2)。  相似文献   
43.
聚异丁烯高活性端基含量及相对分子质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使用核磁,VPO和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聚异丁烯活性端基含量以及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进行了详细研究,分别建立核测定聚异丁烯活性端基含量以及其他烯键含量和近红外光谱快速测量聚异聚丁烯活性端基含量。其他烯键含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的分析方法。成对t检验结果表明,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测定结果与核磁和VPO方法测定结果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4.
45.
本文介绍了空气中水含量的计算式并编制了空气中的水含量表。实验证明,表上的数据适用于色谱分析。  相似文献   
46.
反相液相色谱法测定啤酒花浸膏中的α-酸和β-酸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反相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啤酒花浸膏中α-酸和β-酸含量,以NovapakC18(150 mm×3.9 mm ID,4 μm)为分析柱,甲醇∶水(85∶15,v/v,磷酸调pH=2.5)为流动相,紫外313 nm检测.样品用甲醇溶解过滤后直接进样,外标法定量.α-酸和β-酸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42 5-0.690 mg/mL、0.020-0.32 mg/mL,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2%,97.3%,RSD%分别为1.3%、1.2%(n=5),最低检测浓度均为0.001 mg/mL.本法7 min完成一次分析,具有简单、快速、准确等特点.  相似文献   
47.
基于尼群地平在碱性条件下对铁氰化钾鲁米诺化学发光体系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联用流动注射技术建立了测定尼群地平的新方法.本法的线形范围为0.1~100.0 μg/mL,检出限0.02 μg/mL ,此法用于尼群地平片剂含量测量和药典法对照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48.
We investigate the capillary effect and the residual stress evolution in the wetting, drying and rewetting stages of porous silicon using x-ray diffraction and micro-Raman spectroscopy. A reversible capillary effect and an irreversible oxidation effect are the driving forces for the residual stress evolution. The lattice expansion of the porous-silicon layer is observed to decrease slightly by x-ray diffraction and the tensile residual stress increases rapidly by micro-Raman spectroscopy, with the change of about 82 MPa for the oxidation effect and the change of 2.78 GPa (enough for cracking) for the capillary effect. Therefore, the capillary effect plays a major role in the residual stress evolution in the stages. A simple microscopic liquid-bridge model is introduced to explain the capillary effect and its reversibility. The capillary emergence has a close relation with a great deal of the micro-pore structure of porous silicon.  相似文献   
49.
提出用发展中的硅微机械加工技术设计制作硅一体化薄膜微电极器件.这类微电化学器件具有微电极所特有的全部优点,而且由于结构上的一体化,便于器件整体的微型化和集成化.试用薄膜微电极器件电流法常温直接检测CO2气体,取得了满意的结果。设想通过器件三维构型设计的改进和完善,器件工作的长期稳定性可望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