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0篇
  免费   179篇
  国内免费   709篇
化学   1618篇
晶体学   7篇
力学   69篇
综合类   148篇
数学   138篇
物理学   498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161篇
  2013年   156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119篇
  2009年   146篇
  2008年   140篇
  2007年   114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正>A modified method of preparing 20(S)-ginsenoside Rh_2(G-Rh_2) and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20(S)-ginse-noside Rh_2 on Hep-A-22 cells were investigated.The total saponins and strong alkali were dissolved in glycerol at the atmospheric pressure,and the degradation was performed at a high temperature.After G-Rh_2 had been isolated and purified,MTT(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 assay was applied to evaluating the effect of 20(S)-ginsenoside Rh_2 on the cells viability and morphological changes were observed.It was shown that 20(S)-ginsenoside Rh_2 can reduce Hep-A-22 cells viability in dose-dependent manner and the cells took on cell shrinkage,membrane blebbing,chromosomal condensations,especially under the higher concentrations of it.In conclusion,20(S)-ginsenoside Rh_2 can be prepared effectively that not only decreases viability but also induces the apoptosis of Hep-A-22 cells.  相似文献   
132.
We investigate the activation of living monocytic U937 cells induced by interleukin-6 (IL-6) at the single cell level. We employ home-built Raman tweezers to measure the Raman spectra of living U937 cells with and without IL-6 at the single cell level. Raman peaks of amide III, amide I, DNA backbone, as well as guanine and adenine in U937 cells, change at 1312, 1652, 1090, and 1576 cm ?1 , respectively, shortly after IL-6 is added in the medium. The change is a dynamic temporal process. In the activation process of U937 cells induced by IL-6, the protein signals recover in 20 min, while the nucleic acid signals continue to increase for 20 min.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biochemical cascades of activation in signal transduction induced by IL-6 can be investigated in situ at the single cell level.  相似文献   
133.
微束辐照装置是将辐照样品的束斑缩小到微米量级,能够对辐照粒子进行准确定位和精确计数的实验平台,是开展辐照材料学、辐照生物学、辐照生物医学以及微加工的有力工具.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IMP)正在研制中能重离子微柬辐照装置.该装置以兰州重离子加速器(HIRFL)系统提供的中能和低能重离子束流为基础,采用磁聚焦方式形成微米束.束运线上两台铅垂方向的偏转磁铁辅以四极磁铁构成对称消色差系统,将束流导向地下室,再用高梯度的三组合四极透镜强聚焦形成微米束斑,在真空中或大气中辐照样品.它将成为国内首台能够提供从低能(10MeV/u)到中能(100MeV/u)的重离子微束的公共实验平台,用于定位、定量照射靶物质(生物细胞、组织或其它非生物材料等),有助于深入揭示重离子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本质,也为探索重离子辐照效应的应用提供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134.
135.
用荧光染色技术及流式细胞仪分析方法研究了 A1/京防861 和 B/沪防931 两株流感病毒感染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探讨利用嗜麦芽假单胞菌黑色素抑制流感病毒诱导 M D C K 细胞凋亡的可能性 结果显示:黑色素在 100 m g· L- 1 浓度范围内,对 M D C K 细胞无细胞毒性; A1/京防 861 和 B/沪防 931 两株流感病毒均可诱导 M D C K细胞凋亡,但二者存在毒力差异(p< 0.05)病毒感染12 h 后,荧光染色可观察到典型的凋亡核形态,流式细胞仪则可检测到病毒诱导 M D C K 细胞产生的凋亡峰,且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7.02% 和 2729% ;20 m g· L- 1 的黑色素可有效抑制两株流感病毒诱导细胞凋亡,使细胞凋亡指数从25% ~35% 降至3% 以下 结果表明,黑色素可以抑制 A 和 B型流感病毒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36.
细胞色素C电化学反应的静电作用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37.
铈和钆对体外培养正常二倍体细胞的作用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采用同位素示踪、细胞周期分析和组化等技术,研究Ce3+和Gd3+对动物正常二倍体细胞的生物学作用。结果表明,Ce3+和Gd3+仅在一个狭窄的剂量范围(1×10-6~1×10-5mol/L)可促进正常二倍体细胞增殖,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Ce3+和Gd3+在高浓度时(1×10-3mol/L),对细胞具有毒性,可使细胞坏死、增殖缓慢并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38.
成纤维细胞基因治疗血友病B的临床Ⅰ期试验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首次报道了以皮肤成纤维细胞为靶细胞,对血友病B患者实施基因治疗的监床Ⅰ期试验。首先用构建有人凝血因子Ⅸ cDNA的反转录病毒载体(XL-Ⅸ和N2 CMV-Ⅸ)感染血友病B患者皮肤成纤维细胞(HBSF),选择得到表达有人Ⅸ因子蛋白的细胞,而后进行一系列安全性检测,包括细胞连续传代形态观察;染色体分析,软琼脂试验;裸鼠接种试验;胶原过敏试验;内毒素试验等,在确定表达人Ⅸ因子蛋白的细胞的安全性后,大量扩增细胞,最后,细胞用胶原包埋,直接注射到血友病B患者腹部或背部皮下。患者1体内凝血因子IX浓度从71ng/ml上升到约240 ng/ml,至今维持在220ng/ml,持续表达6个月,凝血因子Ⅸ的凝血活性也从2.9%上升到6.3%,该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2体内凝血因子Ⅸ浓度亦从130 ng/ml上升到约280 ng/ml,至今维持在220 ng/ml,持续表达5个多月,但活性增加不稳定。两名受试者至今没有发现任何副作用和危害,正在随访之中。我们认为反转录病毒介导的基因转移自体皮肤成纤维细胞,用胶原包埋,皮下移植是安全可靠的,也是简便易行的,从而成功地完成了血友病B基因治疗的临床Ⅰ期试验。  相似文献   
139.
刘寄星 《物理》2003,32(6):403-409
文章介绍了我国生物学家汤佩松先生和理论物理学家王竹溪先生42年前在植物生理学方面作出的一项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贡献.他们于1941年先于西方科学家二十多年提出解释植物细胞水分关系的热力学理论,首先引入了水势概念.然而这项贡献一直被埋没四十多年才得到承认.文章分析了汤佩松和王竹溪先生工作的内容、历史地位及其产生的背景,讨论了其在国内外的遭遇的原因及今日应当从中记取的教训.  相似文献   
140.
用于细胞及组织培养的中等强度LED生物光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制出可用于细胞及组织培养的中等强度发光二极管光源,介绍了光源的光路原理和简要结构,测试了该光源的辐射照度及其强度分布,使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拟合得到该光源的辐射照度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