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9篇
  免费   527篇
  国内免费   1548篇
化学   1131篇
晶体学   9篇
力学   126篇
综合类   46篇
数学   2034篇
物理学   39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174篇
  2013年   177篇
  2012年   203篇
  2011年   141篇
  2010年   359篇
  2009年   268篇
  2008年   349篇
  2007年   299篇
  2006年   175篇
  2005年   128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126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164篇
  2000年   202篇
  1999年   117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68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01.
低分子量聚乙烯双单体非均相共接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非均相体系中采用甲苯-水共沸条件下由自由基引发剂引发,低分子量的聚乙烯与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甲酯进行双单体共接枝反应,从而对非极性聚乙烯进行化学改性,探索一条新型聚乙烯接枝改性的途径,考察了反应温度、时间、物料比、引发剂用量等诸多因素对接枝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2.
本文研究了铀-2-(3,5-二溴-2-吡啶偶氨)-5-二乙氨基苯酚(3,5-diBr-PADAP)-Triton X-100析相光度体系,建立了矿石中微量铀的测定方法,在pH 7.5三乙醇胺-盐酸介质中,将胶束溶液在 95±1℃加热 1h.络合物即被Triton X-100相完全富集.络合物最大吸收峰位于565nm.摩尔吸光系数为1.02×10~5L·mol~(-1)·cm~(-1),铀含量在0~12μg/5mL服从比耳定律.采用TBP萃淋树脂分离干扰离子,测定矿石中微量铀,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3.
报道了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技术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单分子膜进行分子结构水平的观察研究.由APM图像中得到的PMMA单体所占面积与用π-A曲线中换算出液面上PMMALaugmuir膜中单体的面积符合得很好.从AFM图像中可见PMMALB膜中PMMA的线型碳链是与档板(barrier)平行的紧密排列,与LB提膜方向相垂直.并由此对PMMALB膜的形成过程进行分析.此外,还观察到了在Si基底上PMMA直链的卷绕伸直排列形态,初步分析了其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04.
邹汉法  张玉奎  洪名放  卢佩章 《色谱》1994,12(4):231-233
 本文考察了氨基苯磺酸和氨基萘磺酸染料中间体在反相离子对色谱和离子色谱中的分离行为,结果表明一些异构体在反相色谱中的保留顺序与离子色谱中的顺序发生颠倒。静电作用力在离子色谱中对保留值的贡献比在反相离子对色谱中对保留值的贡献要大,而疏水作用力在反相离子对色谱中对保留值的贡献却较在离子色谱中对保留值的贡献要大。离子对色谱更有利于有机离子的分离分析。  相似文献   
105.
考察甲基丙烯酸甲酯在室温Na2SO3水溶液的聚合能力,发现在该溶液添加聚丙烯酰胺(PAAm)-氯化铜(CuCl2)配合物膜以组成PAAm-CuCl2膜/Na2SO3催化引发体系是必不可少的.采用ESR、IR、XPS和电导率等手段研究该体系催化剂的表面结构.结果表明,膜的单位面积平均含铜量在一定范围内和配位体种类等对催化活性有显著影响,即催化性能与催化剂的表面结构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06.
通过正硅酸乙酯分别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乳液和四氢呋喃溶液中的溶胶-凝胶反应制备出不同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二氧化硅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镜、透镜电镜、差热分析和热失重对试样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利用聚合物乳液可以获得纳米分散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二氧化硅复合材料,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其分散尺度小于利用聚合物溶液获得的复合材料。同时,利用聚合物乳液来制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二氧化硅杂化材料更有利于凝胶过程中二氧化硅网络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7.
在稀土金属氧化物载镍催化剂上通过催化重整乙醇水溶液可以直接转化为H2,H2的选择性达到70mol%,乙醇的转化率达到100%.通过催化剂的优化改性及耦合水汽转化反应可降低产物气中CO的含量,提高H2的含量.该过程对于燃料电池的绿色便携燃料系统的生产应用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该过程也是未来能源系统中实现可再生能和氢能完美结合的自然和谐过程.  相似文献   
108.
微波辐照制备无皂阳离子PMMA胶乳粒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微波辐照条件下 ,用偶氮二异丁基脒盐酸盐 (AIBA)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均聚 ,制得窄分散的无皂阳离子胶乳粒子 .讨论了引发剂的浓度、单体的浓度、离子强度等对粒子大小、分散性和乳液稳定性的影响 .对微波辐照和水浴加热进行比较 ,发现微波辐照反应速度快、反应无恒速阶段 ,所得粒子的粒径小 ,粒子数目多 ,这为通过改变反应条件制备适宜的窄分散的胶乳粒子提供了一条途径 .  相似文献   
109.
吴强  杜淼  彭懋  左敏  郑强 《高分子学报》2007,(3):223-229
采用小角激光光散射(SALLS)并结合动态流变学方法,考察了气相法二氧化硅(SiO2)粒子的加入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丙烯腈无规共聚物(PMMA/SAN)共混体系相行为的影响,得到了添加SiO2粒子前后的相图,发现SiO2粒子对基体相行为的影响与基体的组成有关.对PMMA/SAN(60/40)体系,加入SiO2粒子后相分离温度上升,但并未改变相分离机理,仍为亚稳单相分解过程(spinodal decomposition,SD);而对于PMMA/SAN(30/70)体系,加入SiO2粒子后却降低了体系的相分离温度.该现象可能是SiO2粒子和基体组分界面间组成与PMMA/SAN共混物基体组成的差异造成的.  相似文献   
110.
以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 (SDS)和共乳化剂十六烷醇 (HD)作为复合乳化体系 ,过氧化二苯甲酰(BPO)和N ,N 二甲基苯胺 (DMA)作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 ,甲基丙烯酸甲酯 丙烯酸丁酯 (MMA BA)作为混合单体 ,制备了分散相占 83 %以上的稳定的超浓乳液 ,然后在低温下引发聚合 .探讨了引发剂浓度、氧化剂与还原剂的摩尔比、乳化剂的浓度、液膜增强剂的种类、聚合温度等因素对聚合稳定性和聚合速率的影响 ,测定并计算得到了聚合速率的公式 ;用激光散射粒度分布仪测定了聚合物乳胶粒子的大小及粒径分布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聚合物乳胶粒的形态 ,讨论了乳化剂浓度、聚合温度等对乳胶粒形态、大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