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89篇
  免费   6927篇
  国内免费   4989篇
化学   7934篇
晶体学   694篇
力学   561篇
综合类   187篇
数学   168篇
物理学   27261篇
  2024年   202篇
  2023年   712篇
  2022年   830篇
  2021年   971篇
  2020年   490篇
  2019年   922篇
  2018年   706篇
  2017年   950篇
  2016年   948篇
  2015年   1094篇
  2014年   1972篇
  2013年   1595篇
  2012年   1665篇
  2011年   1833篇
  2010年   1676篇
  2009年   1900篇
  2008年   1981篇
  2007年   1592篇
  2006年   1620篇
  2005年   1395篇
  2004年   1376篇
  2003年   1139篇
  2002年   1021篇
  2001年   946篇
  2000年   852篇
  1999年   769篇
  1998年   667篇
  1997年   756篇
  1996年   656篇
  1995年   761篇
  1994年   548篇
  1993年   465篇
  1992年   480篇
  1991年   388篇
  1990年   383篇
  1989年   337篇
  1988年   97篇
  1987年   67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脉冲激光引信用PFM和PWM式LD驱动电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激光引信的通讯系统中,针对引信用脉冲式半导体激光器驱动电路的脉冲宽度、频率、功率可调的需要,根据LD驱动电路的工作原理,建立了LD驱动电路的一般模型。然后用电子多频振荡器提供驱动信号,用双MOS驱动器来驱动半导体激光器,通过大量的实验、仿真、分析、比较,设计出了方便可调的大功率LD的驱动电路,该电路的脉冲频率和脉冲宽度可方便调整。并且该驱动电路的频率调节范围大(10Hz~20kHz);脉冲宽度可以从几ns到几百ns进行调节,大大提高了激光引信通讯系统的性能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992.
黑米花色苷易受外部环境影响发生降解致使局部分子结构破坏而使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有所下降。利用有机酸提供酰基对黑米花色苷进行修饰来提高花色苷结构的稳定性。利用红外光谱分析经咖啡酸酰化修饰黑米花色苷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黑米花色苷酰化修饰前后于官能团区3 650~3 200和1 680~1 620 cm-1处均有吸收峰,且其于指纹区1 282.68和1 277.51 cm-1处出现酚羟基吸收峰,于1 056.07和1 054.03 cm-1处出现醇羟基吸收峰,719.90和719.71 cm-1处出现苯环上C-H面外弯曲振动吸收峰。由此可见,黑米花色苷酰化修饰后主要结构框架仍为花色苷的芳环结构。此外,黑米花色苷酰化修饰前后于1 900~1 650 cm-1间1 714.28和1 728.13 cm-1处均出现共轭羰基的特征吸收峰,对应于可直接连接在苯环上的α-羰基结构,由此说明黑米花色苷结构中存在着酰基基团。黑米花色苷经酰化修饰后红外图谱于1 517.20 cm-1处出现新吸收峰,其正好处于1 800~900 cm-1双键(不含氢)伸缩振动区,指纹区876.65 cm-1处亦出现了苯环上的C-H面外弯曲振动吸收峰。与之相呼应在经二阶导数处理后红外光谱图中在2 500~2 000 cm-1间出现了新的波动,此波段为累积双键伸缩振动区,而官能团区3 650~3 200 cm-1间3 370.20 cm-1处的吸收峰正好处于多分子缔合区。由此可见,在咖啡酸作为酰基供体,酰化修饰黑米花色苷时由于分子间的重新缔合于结构中引入了新的酰基基团而呈现出一种双酰化的空间结构。黑米花色苷酰化结构中有机酸与糖链相连,将有机酸置于2-苯基苯并吡喃骨架的表面,这种堆积作用模式可以较好地抵抗水的亲核攻击和其他降解反应进而提高黑米花色苷结构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93.
以季戊四醇为原料,先合成四对甲苯磺酸季戊四醇酯,然后四对甲苯磺酸季戊四醇酯与硫氰酸钾在N,N-二甲基甲酰胺中加热反应,生成了2,3,7,8-四硫螺[4,4]壬烷,2,3,7,8-四硫螺[4,4]壬烷经四氢化铝锂还原、酸化,得到季戊四硫醇.产物结构经熔点、红外光谱、质子核磁共振谱、拉曼光谱鉴定.  相似文献   
994.
《光学技术》2013,(6):522-525
提出了一种从外腔式氦氖激光器平凹谐振腔腔内产生光强分布具有椭圆对称性的因斯高斯光束(InceGaussian Beams,IGBs)的方法。利用3.5mm大毛细管直径的放电管,通过轻微调节放电管俯仰角和球面反射镜来打破谐振腔的对称性,可得到丰富的高斯模式和较好的IGBs光场分布图,与理论计算图对比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95.
采用水热法和后续热处理合成出单斜相LaPO4以及LaPO4:Dy3+,通过XRD对样品进行物相分析,结果表明:所得样品为LaPO4,且XRD图谱及拉曼光谱中峰位的偏移表明Dy的存在,即Dy被掺杂到LaPO4基质中。通过研究用Dy对LaPO4进行不同量掺杂后其拉曼光谱的变化规律,进而找出用Dy对LaPO4进行不同量掺杂后其内部结构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用Dy对LaPO4进行不同量掺杂后,随着掺杂比例的增大,晶格畸变程度先上升后下降,且在镧镝物质的量比例为1∶0.06时对基体晶格结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996.
利用激光束的高亮度、高方向性、高单色性等特点,让固体激光器所产生的激光依次通过光阑、准直镜组、聚焦透镜来获得光斑半径小、强度高的光束,并用其对金属靶材进行加工,得到了优于机械打孔的微孔.  相似文献   
997.
利用第一性原理的密度泛函理论和非平衡格林函数的方法研究了C74分子的分子轨道密度、振动光谱和态密度。结果显示C74分子的能隙0.6eV。比较C74分子的电子云分布发现,在HOMO和LUMO状态下的电子只分布在C74分子的半球表面侧,电子在成键过程中都表现出了较好的离域特性。C74分子的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显示,碳碳键的振动在有些频率处只有红外活性,有些频率处只有拉曼活性,还有一些频率处既有红外又有拉曼活性。另外,考虑电子自旋作用时C74分子态密度的极大值数量有所增加,并使简并的能级发生分裂。  相似文献   
998.
应用溶菌酶内源荧光光谱研究了芳香族化合物β-紫罗兰酮与卵清溶菌酶蛋白之间的结合反应,测定了两者之间的结合常数kA为1.44×103L·mol-1,结合位点数n为0.85.根据Foe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确定了能量给体与受体之间的结合距离为2.27nm,符合非辐射能量转移条件.通过同步荧光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进一步研究了β-紫罗兰酮对溶菌酶蛋白构象的影响,结果显示β-紫罗兰酮的加入引起溶菌酶蛋白构象的变化,溶菌酶内部色氨酸残基所处环境的疏水性降低.  相似文献   
999.
本文利用一种绿色合成工艺,采用巯基乙酸作为配体,在水溶液中成功合成了水溶性的Cu∶CdS纳米晶。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场发射扫描电镜显微分析(FE-SEM)、能量色散X射线谱(EDX)、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对样品的晶体学性质、结构、形貌、成分、吸收光谱性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着重研究了掺杂浓度对Cu∶CdS纳米晶的晶体学性质及吸收光谱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的Cu∶CdS纳米晶为立方相,通过谢乐公式估算的平均晶粒尺寸约为2 nm;随着掺杂浓度的增加,产物的晶胞参数也逐渐增大,表明Cu离子已经掺入到CdS纳米晶中,该发现与EDX结果相吻合。FT-IR红外光谱发现,配体巯基乙酸成功包覆在纳米晶的表面。UV-vis吸收谱表明,掺杂后的Cu∶CdS纳米晶的吸收峰向长波长方向移动。这种红移主要是Cu离子在CdS纳米晶中的掺杂而形成电子能级跃迁所致。  相似文献   
1000.
样品以盐酸、过氧化氢进行溶解,以铁氰化钾作氧化剂,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金属镁中痕量铅。研究了氢化物发生的介质和酸度、硼氢化钾溶液的浓度、氢氧化钠的浓度、铁氰化钾的浓度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测定条件。同时对仪器的操作参数进行了最佳选择。在最佳条件下,铅浓度在0~20μg/L范围内与荧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大于0.9995,方法的检出限为0.37μg/L。样品中铅的加标回收率在91%~102.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4.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