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58篇
化学   267篇
力学   23篇
综合类   11篇
数学   20篇
物理学   9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利用自制的活性炭纤维结合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ACF—SPME/GC~MS)分析了水相中的一丁基三氯锡(MBT,monobutyltin trichloride)。对实验影响因素如萃取温度、离子强度、萃取时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1~100μg/L,检出限为4.5ng/L,相对标准偏差为8.6%。将ACF—SPME/GC—MS技术用于实际海水样品的分析,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42.
超疏水表面改善铝基材料的抗海水腐蚀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通  刘涛  陈守刚  程莎  尹衍升 《无机化学学报》2008,24(11):1859-1863
通过聚乙烯亚胺与十四酸的反应,在铝表面构建稳定的超疏水膜。以X射线衍射,原子力显微镜,扫描电镜,接触角测量仪等手段表征超疏水表面的形成机制与表面结构特征,并利用电化学阻抗方法研究了超疏水表面对铝在海水中的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铝表面形成了一层近似珊瑚状的超疏水膜,海水的接触角大于150°。通过电化学阻抗图谱测试空白样与试样的耐腐蚀性能,表明这种特殊的表面结构的超疏水膜的确降低了铝在海水中的腐蚀速率。  相似文献   
43.
将Ti N纳米粉体与Ta Cl5正丁醇饱和溶液混合制得中间层涂覆液,通过热分解法在不同焙烧温度下得到了含有中间层的Ti/(Ti-Tax)O2/Ir O2电极,并与相同工艺下得到的传统Ti/Ir O2电极进行对比分析.采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制备的电极进行了表征,通过循环伏安曲线、极化曲线和恒流加速寿命测试等电化学手段对电极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引入中间层可以使Ti/(Ti-Tax)O2/Ir O2电极400℃低温焙烧样品表层Ir O2结晶发育更好,得到了通常高温下才具有的典型龟裂纹形貌;相对于500℃高温焙烧样品,其在海水中的电化学活性表面积提高近6倍,在4℃和100 m A/cm2电流密度下的电极电位(1.37 V)降低100 m V,催化性能得到显著提高;同时加速寿命相对于传统的Ti/Ir O2电极提高10倍以上,是一种适用于低温海水环境的、具有较高活性和耐久性的新型阳极.  相似文献   
44.
在便携的高效凹面聚光集热装置基础上, 通过综合利用所获得的太阳热辐射能实现海水淡化蒸馏、 温 差发电以及温箱供暖, 从而达到太阳能高效综合利用的目的. 同时, 为海难及岛礁等特殊情况、 特殊环境下的海水淡 化与供暖需求提供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45.
海水悬浮颗粒物对海洋环境中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海水悬浮颗粒物上富集的脂溶性藻毒素会严重的毒害海洋滤食性生物。本研究建立了海水悬浮颗粒物中8种典型脂溶性藻毒素同步测定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UPLC-MS/MS)分析方法。海水悬浮颗粒物样品经甲醇超声辅助提取后,以5 mmol/L 乙酸铵水溶液和乙腈为流动相,经1.7微米C18色谱柱分离,采用电喷雾串联质谱( ESI-MS/MS)多反应监测( MRM )模式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最佳实验条件下,8种目标物在5 min内分离良好,加标回收率在83.8%~110.4%之间,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 RSD)≤14.1%)和灵敏度(检出限介于2.9~103 pg/g之间),在线性范围内,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6,能满足海水悬浮颗粒物中8种典型脂溶性藻毒素同步检测的要求。采用本方法初步分析了青岛沿岸海域海水悬浮颗粒物中的脂溶性藻毒素,其中PTX2被检出,含量最高可达790 pg/g(干重)。  相似文献   
46.
黄海宁  高少斌  李鑫  陈宏  葛立凯 《分析化学》2016,(12):1808-1813
海水淡化是解决人类淡水资源匮乏的一个重要途径。现有的海水淡化技术存在设备体积大、海水淡化成本高等问题。本研究采用聚二甲基硅氧烷( PDMS)制备了基于离子浓差极化原理的海水淡化器件,采用盐溶液模拟海水,进行盐离子和水分子分离的研究。研究了不同的外加电压、盐溶液在通道中的流动速度、盐溶液通道深度和Nafion纳米通道的深度等实验条件和结构参数对微流控器件分离盐离子和水分子的影响。对微流控器件的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外加电压为25 V、盐溶液流速为4μL/min、盐溶液通道深宽比为1:20、Nafion纳米通道深度为450~500μm的微流控器件进行盐溶液分离,除盐率可达到99%。研究结果对于开发新型高效、低能耗的海水淡化器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7.
根据2013年5月(春季)和8月(夏季)莱州湾海水环境要素的调查资料,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了3个主成分,累计表达原数据矩阵78.57%的信息,然后分别利用监测要素和主成分综合得分的层次聚类分析筛选出监控指标,并确定了水质污染状况及主要污染区域.结果表明,2013年莱州湾水质春季和夏季较差,导致水质状况恶化的主要要素是溶解无机氮,水质污染程度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较大差异,总体上春季海水污染程度高于夏季,莱州湾西侧和南侧处于严重污染或中度污染水平,因此常规监测中应重点关注化学需氧量、无机氮、叶绿素a和石油类这4个指标.  相似文献   
48.
基于微顺序注射-阀上实验室,采用磷钼蓝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海水中总磷,对实验参数进行了优化,并选取了海水中主要成分离子进行了干扰实验。结果表明,海水中总磷质量浓度在0.009~1mg/L范围内与吸光度呈线性关系(r=0.9995),方法的检出限为0.003mg/L。该法测定秦皇岛黄金海岸表层海水中总磷浓度为0.090mg/L,与国标法测定结果0.088mg/L无显著性差异;测定含磷浓度为0.20mg/L的人工海水,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4%,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4.4%~95.7%;海水中主要离子对本实验方法测定产生的干扰在5%以内。  相似文献   
49.
建立流动注射在线分析法测定海水中亚硝酸盐氮的含量.样品中的亚硝酸盐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及磺胺发生重氮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紫红色化合物,在波长520 nm处检测.海水中的亚硝酸盐氮质量浓度在0.00~5.00 mg/L范围与吸光度线性相关,海水中亚硝酸盐氮的检出限为0.005 mg/L.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0....  相似文献   
50.
海水及鲈鱼中有机锡的GC-MS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上海,天津及青岛海水及海鱼中三丁基锡和三苯基锡进行了GC-MS分析测定,分析了有机锡对海洋及生物污染的影响,实验回收率为79% ̄93%,对日本环境厅国立环境研究所的认证标准参考物质的测定结果说明本实验有较高准确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