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293篇
化学   413篇
晶体学   49篇
力学   13篇
综合类   4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6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531.
Y2O3 stabilized ZrO2 (YSZ) thin films with different Y2O3 molar contents (0, 3, 7, and 12 mol%) are deposited on BK7 substrates by electron-beam evaporation techniqu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Y2O3 contents on residual stresses and structures of YSZ thin films are studied. Residual stresses are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two different techniques: the curvature measurement and x-ray diffraction method. It is found that the evolution of residual stresses of YSZ thin films by the two different methods is consistent. Residual stresses of films transform from compressive stress into tensile stress and the tensile stress increases monotonically with the increase of Y2O3 content. At the same time, the structures of these films change from the mixture of amorphous and monoclinic phases into high temperature cubic phase. The variations of residual stress correspond to the evolution of structures induced by adding of Y2O3 content.  相似文献   
532.
自放热条件下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毕先钧  王真 《应用化学》1999,16(1):71-73
天然气组成的90%以上是甲烷.目前由天然气制合成气的主要方法是水蒸汽重整法,这种方法投资大、设备复杂、能耗高、生产的合成气不适于直接用来合成甲醇和烃类等.甲烷部分氧化可直接制得H2与CO摩尔比为2的合成气,这是一个温和的放热过程、具有大空速和低温等优...  相似文献   
533.
运用BET、XRD、FT-Raman以及微量吸附量热等手段对由浸渍三种晶型氧化锆及其前体氢氧化锆制备的负载钨催化剂的结构及其表面酸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起始原料和制备条件对氧化锆的结构有显著影响。浸渍在氢氧化锆上的钨物种会使氢氧化锆转变为四方晶型氧化锆。但浸渍于氧化锆上的钨物种使氧化锆发生晶型转变相对较难。负载钨催化剂表面强酸位的形成与载体晶型、表面钨物种WOx以及WOx与载体氧化锆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催化剂上的强酸位可因残留的Na+离子所毒化或阻抑。少量Y3+离子对表面酸性则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34.
6影响稀土复合氧化物电性的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玉芳 《化学学报》1995,53(11):1088-1092
合成了多种类型的稀土复合氧化物, 研究它们的结构、电学性质。通过大量实验数据, 总结了电子构型、自旋状态、电子输运通道与原子簇对稀土化合物电性影响的规律。中心离子的最外层电子轨道中若有未成对电子, 并未呈半充满状态时,导电性好; 化合物结构中必须具有原子间距小于0.31nm的-M-X-M-X-或-M-M-M-连续输运通道, 且中心离子的电子构型符合上述导电性好的条件, 化合物导电性好。孤立的原子簇不能成为导电通道, 因此它的存在将减少导电性能。  相似文献   
535.
江义 《电化学》1998,4(4):353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是八十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型绿色发电技术,以其能量转化效率高,环境友好,燃料适应性强和寿命长等显著优点,引起许多发达国家的重视.根据1997年6月在德国亚琛市举行的第五届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国际会议交流情况和多年来对SOFC的了解,本文对管式、平板式以及其它新型结构的SOFC电池的最新发展动态作以全面的描述.同时对近两年来YSZ薄膜型和新型固体电解质中温电池的发展热点也作了全面的介绍  相似文献   
536.
制备了基于氧化锆(ZrO_2)/聚亚甲基蓝(PMB)修饰电极的无标记DNA传感器,用于转基因植物CaMV35S启动子基因的检测。探针DNA(ssDNA)通过ZrO_2和DNA的磷酸基的相互作用修饰到电极表面,以PMB氧化峰的示差脉冲伏安响应为检测信号,传感器和完全互补的DNA片段杂交后,PMB的氧化峰电流明显降低,当和完全不匹配的DNA片段杂交时,峰电流无明显变化。对于完全互补的DNA片段,在2.0×10~(-12)~2.0×10~(-8) mol/L浓度范围内峰电流的变化值和浓度的对数成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4.1×10~(-13) mol/L(S/N=3)。所制备的传感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再生性和重现性,用于样品检测,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537.
 用辅以回流处理的两步法制备硫酸化氧化锆(SO2-4-ZrO2), 再用浸渍法制备Li质量含量为0.5%~15%的LiCl/SO2-4-ZrO2催化剂. 650 ℃时,在Li含量为15%的催化剂上,获得了90.6%的乙烷转化率、85.9%的乙烯选择性和77.8%的乙烯收率,在24 h的实验考察中,乙烯的收率一直保持在71%以上. 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低温N2吸附、程序升温脱附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对催化剂的体相结构、比表面积、表面酸碱性和表面元素组成等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LiCl的添加使催化剂中四方相ZrO2的含量降低,比表面积减小,表面酸性减弱,乙烷氧化脱氢催化性能明显提高,但ZrO2的体相结构对其催化性能没有明显影响. 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 LiCl慢慢流失,催化剂的乙烯选择性逐渐下降. 与未经回流处理制得的硫酸化二氧化锆相比,采用回流处理后的ZrO2制得的SO2-4-ZrO2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单位质量的样品可负载更多的LiCl, 有利于延缓催化剂活性因LiCl流失而下降.  相似文献   
538.
 以ZrO2, La2O3或MgO为助剂制备了氧化铝担载型铱基催化剂,考察了其对甲醇裂解反应的催化性能,并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程序升温还原、 H2程序升温脱附和CO程序升温脱附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ZrO2, La2O3和MgO助剂的引入均能提高主产物氢气和CO的选择性. ZrO2是甲醇裂解反应的优良助剂,可以显著提高甲醇的转化率和氢气的收率. 氧化铝担载型贵金属铱基催化剂上存在强的氢溢流现象,这使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反应性能,同时有利于产物的脱附,氧化物助剂的加入能够进一步促进氢的溢流.  相似文献   
539.
通过室温浸泡和回流改性的方式,制备了苄基膦酸改性氧化锆色谱固定相.元素分析表明,室温浸泡和加热回流都能够得到较大膦酸吸附量.红外光谱、差热分析证实苄基瞵酸是以Lewis酸碱作用吸附在氧化锆表面的.色谱分析该固定相具有很好的疏水性能和离子交换性能,对某些碱性物质的分离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40.
提出了一种简单、无标记、可再生的电化学方法研究适配体和凝血酶之间的相互作用,采用亚甲基蓝(MB)做电化学指示剂,氧化锆(ZrO2)-金纳米粒子(AuNPs)涂层修饰玻碳电极(GCE)。利用金-硫键及杂交化学反应,捕获探针和适配体依次修饰到电极表面,亚甲基蓝插入到DNA上,形成适配体传感器。电极表面的DNA双链在凝血酶的存在下发生解旋,MB在DNA上的吸附量随之减少,峰电流也显著降低,达到检测凝血酶的目的。实验显示,凝血酶在20 pmol/L~150 nmol/L的浓度范围内,峰电流的减小量随凝血酶浓度的升高而增大,检出限为20.6 fmol/L。该方法简单、灵敏、选择性好,并成功用于实际样品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