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7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15篇
化学   544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6篇
综合类   4篇
数学   6篇
物理学   10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61.
甲醇处理煤的微孔性质及反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低于临界温度下,用甲醇处理了三种不同变质程度的煤,以研究其比表面积及微孔容积等表面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用甲醇处理后煤的微孔性质发生了较大变化,其变化的大小顺序是:沈北褐煤>大同烟煤>晋城无烟煤。随甲醇处理温度或干馏温度升高,煤及半焦的孔径均向小的方向偏移。煤的平均孔径为8.2—8.6A;半焦的平均孔径为6.3—7.5A。煤经甲醇处理后其半焦的反应性均比未处理的高。  相似文献   
162.
高碳转化率下热解神府煤焦CO2高温气化反应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热天平等温热重法研究了6种不同热解速率和热解终温的神府煤焦在反应温度1200℃~1400℃的CO2气化反应性。研究了高碳转化率下,反应温度、热解终温和热解速率对快速和慢速热解焦高温反应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快速热解焦比慢速热解焦的反应性好;随气化温度的提高,煤焦反应性的总体趋势增强,反应温度1300℃~1400℃时,3种快速热解焦的反应速率出现重叠;碳转化率为90%~98%时,慢速和快速热解焦的平均表观活化能为59.64kJ/mol~105.92kJ/mol和34.47kJ/mol~40.87kJ/mol,且气化反应以扩散控制步骤为主。  相似文献   
163.
本文报道了两种不同的神府焦,以二氧化碳、水蒸汽及其混合物为气化介质,于热天平上在900~1000℃条件下进行气化反应性对比实验的结果。研究结果发现:在C+CO_2反应情况下,中试流化床气化炉捕集的飞灰反应活性要高于实验室自制焦的反应活性,有水蒸汽参与的反应,C+H_2O,C+CO_2+H_2O(0.06MPa,0.04MPa)反应,自制焦的反应性大于飞灰的反应性。结合两种反应的不同反应过程,从微观结构特征上分析了微孔表面积同反应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4.
太原东山煤地下气化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地下气化模型试验,获得了东山煤地下气化过程的一般规律。进行了东山煤空气气化及纯氧-水蒸气气化试验,研究了鼓风量及气氧比对煤气组成的影响、气化过程的稳定性以及试验条件下的煤层气化速率变化,进行了纯氧-水蒸气地下气化的物料衡算。试验结果表明,东山煤空气气化可以生产低热值空气煤气,鼓风量会影响空气煤气的组成;纯氧-水蒸气地下气化可以获得合格的二甲醚合成原料气,但需根据气化工作面的移动及煤气组成变化,采用移动点供风气化维持气化过程连续稳定进行。气化过程的物料衡算可以用来预测气化煤气的基本组成。气氧比影响煤气组成变化,试验条件下适宜的气氧比范围为1.8~2.2。气化工作面扩展速率在供风点附近出现最大值,变化平稳,瘦煤地下气化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5.
166.
167.
采用热重分析仪考察了气化温度(850-1 150℃)和煤焦粒径(60、505、950、1 515、2 000μm)对常压下神木煤焦气化反应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运用体积模型、缩核模型和随机孔模型研究了煤焦常压二氧化碳气化反应动力学,分析了内扩散对煤焦气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机孔模型能够准确预测反应速率随煤焦转化率的变化。基于本征动力学数据,通过对Thiele模数、内扩散效率因子的计算,并将其与实验效率因子相比较,发现计算效率因子能够评估内扩散对初始气化反应的影响,但不能准确评估整个气化过程中内扩散对气化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8.
通过高温热台原位研究气化阶段钾基催化剂对神府煤焦的催化气化作用。考察了气化温度(800-900℃)和催化剂负载量(4.4%、10%(质量分数))对煤焦反应性能的影响。通过热台显微镜对煤焦颗粒催化气化过程进行可视化研究并引入分形理论对煤焦颗粒表面结构进行分析,揭示分形维数所表征的气化反应性。实验结果表明,煤焦颗粒的分形维数与之碳转化率呈正相关性,即催化剂负载量一定,改变气化温度,分形维数愈大,煤焦颗粒的碳转化率越大;气化温度一定,改变催化剂负载量,分形维数愈大,煤焦颗粒的碳转化率越大;煤焦颗粒的初始气化反应速率与分形维数关系与碳转化率一致;煤焦颗粒的分形维数与煤焦球度、角度间相关性较大,存在指数关系;即分形维数随煤焦颗粒角度的增加而增大;煤焦颗粒分形维数指标可用于煤焦催化气化过程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9.
利用煤加氢气化半焦作载体、其中的炭作还原剂与介电组分,采用硝酸镍溶液浸渍结合碳热还原工艺制备Ni/碳基复合微波吸收材料;研究磁性组分Ni负载量对复合物微观结构与性能的影响作用及相关机制。结果表明,通过改变复合物的碳含量、碳的石墨化程度以及引入界面与缺陷,调整Ni的负载量可以方便地调控复合物的电磁参数,从而实现良好的阻抗匹配。在碳热还原温度为700℃时,Ni负载量为20%的复合物显示了最优的微波吸收性能。在涂层厚度为2.5 mm条件下,其最低反射损耗可达-42.6 dB,相应的有效带宽为4.1 GHz;而在2 mm涂层厚度条件下,其有效带宽可达5.6 GHz。复合物中起主导作用的微波吸收机制是介电损耗,主要源于石墨化炭引起的漏导损耗及界面与缺陷引起的极化驰豫损耗。  相似文献   
170.
反应性离子交换法合成纳米ZnO及其光催化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 ZnSO4 和 NaOH 为原料, 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为模板, 采用反应性离子交换法一步合成了高纯纳米 ZnO 晶体, 并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 射线衍射和紫外-可见光谱等技术对样品进行了表征, 初步探讨了合成机理. 结果表明, 制得的纳米 ZnO 晶体呈一维棒状, 它在树脂表面的形成过程与 ZnSO4 的初始浓度密切相关. 该 ZnO 样品对光催化降解甲基橙具有较高的活性和循环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