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8篇
化学   108篇
物理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钱建华  刘琳  姜贵吉 《有机化学》2000,20(6):927-929
报道了异喹啉酮与格氏试剂反应合成四氢-4-羟基异喹啉酮化合物,NBS和混酸(HNO~3/HAc)与异喹啉酮反应合成异喹啉酮衍生物。6个新化合物的结构,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质谱给予证实。  相似文献   
22.
张宁  刘克文 《化学教育》2008,29(2):71-72
格氏试剂的发现是20世纪初有机化学合成研究中的重大发现之一,它促进了有机化学合成的发展,发现者格林尼亚因此而获得1912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相似文献   
23.
2,2,4-三甲基-3-戊醇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志敏  高洪福  左霞  吴谊群 《合成化学》2003,11(2):153-155,162
以氮代叔丁烷和异丁醛为原料,通过格氏试剂法合成了2,2,4-三甲基-3-戊醇,研究了溶剂种类与用量、滴加时间、反应时间等因素对收率的影响及其规律,提出了较佳的合成条件。  相似文献   
24.
本文作者进行了在双环戊二烯基二氯化钛催化下, 异丙基格氏试剂对偕二卤代烷的还原反应的研究, 这对扩大该催化还原体系的应用范围是有意义的。本文报道该反应的研究结果及可能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25.
介绍了双格氏试剂、镁杂碳环化合物和含有多官能团的格氏试剂的制备、反应化学及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等。  相似文献   
26.
Cp~2TiCl~2-PR^iMgBr体系中二苯乙炔的催化加氢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作者曾研究了炔烃的钛的钛氢化反应, 钛氢络合物是催化剂, 其主要还原剂是格氏试剂。该反应的优点是高度立体选择性和可控性, 但缺点是消耗大量格氏试剂。钱延龙等发现, 在催化剂量Cp~2TiCl~2Pr^iMgBr存在和常温常压下, 烯烃可被氢定量地还原为烷烃。在钛氢络合物存在下, 用色谱法对二苯乙炔与H~2的反应进行了跟踪, 首次发现在常温压下,炔烃经钛氢络合物催化, 也可加氢定量地生成烷烃。反应中间过程有顺式及反式烯烃的生成及转化, 本文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 提出了初步的反应机理设想。  相似文献   
27.
陈振初  吴千里  黄宪 《有机化学》1983,3(3):188-190228
亚烃基丙二酸亚异丙酯与格氏试剂的共轭加成和α-烃化串联反应提供了一种合成不对称双取代丙二酸亚异丙酯的新方法。由于不对称双取代丙二酸亚异丙酯易水解失羧和醇解失羧转化成相应的羧酸及酯,因此本法也是合成α-及β-高取代的羧酸及其酯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8.
顺-11-十六碳烯醛(10)是鳞翅目昆虫信息素的主要组份之一,它的合成在文献上已有一些报道。本文则报道从顺-5-癸烯醇-1(3)  相似文献   
29.
本文报道(N,N-二烃基胺基)二氯硼烷的反常三烃化反应。2-苯并噻唑基Grignard剂与(N,N-二乙胺基)二氯硼烷反应,得到二乙胺合三(2-苯并嚷唑基)硼烷,并讨论了反应机理。分子结构经X单晶结构分析确证。晶体结构属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2_12_12_1,晶胞参数a=11.570(3),b=12.496(4),c=16.577(4)nm;Z=4,V=2397.3nm~3,D_0=1.348g/cm~3,μ(MoK_a)=3.167cm~(-1)。  相似文献   
30.
研究了格氏试剂与马来海松酸三甲酯(2)的各官能团的反应活性差异,获得了2个区域选择性加成产物(化合物3和4),各化合物的结构均经元素分析、NMR和MS表征,用COSY,HMQC和HMBC进一步对化合物3进行了结构分析,并由X射线单晶衍射确认了其立体结构.实验结果表明,2上的3个甲酯基的位阻影响了加成反应的选择性,内酯3的生成阻止了其进一步生成TADDOL(tetraaryl-1,3-dioxolane-4,5-dimethanols)类产物,但反应不影响松香环式原有的立体结构.产物3和4有望作为手性衍生试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