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124篇
化学   168篇
晶体学   7篇
力学   16篇
综合类   4篇
数学   8篇
物理学   10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31.
王宇翔  陈硕 《物理学报》2015,64(5):54701-054701
超疏水表面因其优异的自洁作用一直是表面科学领域关注的重点.本文使用多体耗散粒子动力学(many-body dissipative particle dynamics, MDPD)方法模拟研究了不同粗糙结构下液滴的浸润特性, 并与Cassie-Baxter理论进行了对比. 研究使用了一种具有长吸短斥作用的流固作用函数来获得不同的液滴浸润性, 并利用一种简洁的数值方法来测量接触角. 模拟结果表明本研究方法能够稳定地捕捉到液滴在粗糙表面的静态和动态特性. 模拟了粗糙结构对三相接触线运动的黏滞作用, 与物理实验结果相符合, 表明Cassie-Baxter理论在实际应用中尚存在一定局限性. 研究分析了在动态铺展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关系, 并指出在低值表面容易引起液滴反弹.  相似文献   
32.
周宏伟  王林伟  徐升华  孙祉伟 《物理学报》2015,64(12):124703-124703
利用落塔的短时微重力条件, 实验研究了与容器连通的毛细管中的流体在微重力条件下的毛细流动过程, 并通过理论分析建立了相应的毛细管中弯月液面高度随时间变化的微分方程. 结果表明, 对于不同的接触角和不同的容器/毛细管参数, 由建立的理论公式得到的数值解结果都与实验结果在定量上较为一致. 此外, 实验中发现, 改变乙醇和去离子水混合液的比例可以明显地改变接触角参数, 但对毛细流动的影响很小, 建立的理论公式也对这一现象给出了合理的解释. 该研究对于预测和分析微流道及空间微重力条件下的毛细流动行为具有明显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3.
合成了以4,4’-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HMDI)和乙二胺(EDA)为硬段、聚碳酸六亚甲基酯二醇(PHC)为软段的聚酯型聚氨酯脲(PUU),并用聚氧乙烯和肝素(heparin)对其进行了表面改性。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接触角等研究了PUU材料的表面结构和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室温等离子体方法,成功在PUU...  相似文献   
34.
本文对固─液接触问题提出宏观液面、宏观接触角和亚宏观液面、亚宏观接触角的概念,给出亚宏观接触角的近似公式;并指出,由于忽视了上述概念之间的区别,一种流行的接触角的分子理论所给出关于宏观接触角的定量公式并不正确;不过在内聚力与附着力成比例的条件下,该公式关于润湿与否的定性结果还是适用的。  相似文献   
35.
表面沸腾中接触角对液体过热度的影响刘朝,曾丹苓(重庆大学热力工程系重庆630044)关键词液体过热度;接触角;涨落;统计系综1引言液体极限过热度的研究是研究沸腾热物理过程的基础。更为重要的是,液体的过热现象直接涉及到许多工程问题和技术安全问题。在实际...  相似文献   
36.
表(界)面张力测定方法的进展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近年来,由于计算机技术和成像技术的迅猛发展,以滴外形法,尤其以悬滴法研究表(界)面现象成为一个热点。本文综述了测定表(界)面张力和表面压的方法,着重介绍了悬(躺)滴法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7.
纳米粒子构建表面的超疏水性能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疏水纳米粉体压片法和岩心吸附法构建了具有微纳米结构的表面,测试了这些表面的接触角,拍摄了水滴在吸附纳米粒子的岩石表面的滚动过程照片,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检测了表面的微结构.实验结果表明:无机纳米粒子经弱疏水性材料修饰后,其表面润湿性由强亲水变为强疏水;疏水纳米粒子吸附表面的接触角均大于120°,滚动角约7°,显示出超疏水特性;SEM照片显示,这些超疏水表面是具有不规则微纳米结构的气固复合面,符合Cassie-Baxter的复合表面模型. 关键词: 超疏水 纳米粒子 微纳米结构表面 接触角  相似文献   
38.
39.
超疏水性表面的制备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磊鑫  方莉 《化学通报》2016,79(10):897-904
近年来,受荷叶、水黾腿、壁虎脚等天然超疏水生物表面特性的启发,研究者们进行了大量仿生超疏水表面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超疏水性表面因其特殊的微纳分层结构,具有自清洁、防覆冰、防腐蚀、减阻等优异性能。本文阐述了表面润湿、疏水的基本机理,以及超疏水表面研究的理论基础,对超疏水表面制备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揭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介绍了超疏水表面在涂料、织物、防腐、抗菌及防雾等领域中的应用,展望了其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前景。  相似文献   
40.
研究了液滴平壁铺展过程中的接触角滞后效应,从接触线附近流体的压力、速度以及能量分布等角度考虑滞后效应的成因和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之上分析了固体表面粗糙度对滞后效应的影响,并借助部分三维形貌参数(ISO 25178)建立了固体表面形貌与接触角滞后效应之间的量化关系.为了研究以上内容,应用数值仿真软件建立了液滴铺展动力学模型,并结合固体表面上的滞后性实验进行了相关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由于表面粗糙度的存在,液滴铺展至平衡位置时,位于铺展前沿的液体分子被钉扎在固体表面的凹坑或低谷中,使得前沿接触角逐渐增大,后沿接触角逐渐减小,接触角发生滞后;驱动液滴铺展的Laplace压力和自身重力与阻碍液滴铺展的黏性阻力之间的平衡关系,是接触角发生滞后的主要力学机制.另外,实验结果表明接触角滞后效应与固体表面形貌密切相关,具有相同表面粗糙度(Sa)的固体表面,由于表面形貌不同接触角滞后效应可能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