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李强国 《大学物理》1998,17(4):25-27
对纯液体沸腾泊化过程的热力学问题用吉布斯自由能判据进行了详细讨论,指出生成一个球形所泡新相时必须克服一个能峰,而且这个能峰随液体的过热度的增大而变小,从而合理地解释了液体沸腾汽化的过热现象。  相似文献   

2.
多组元液体混合物的理论极限过热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引言纯物质液体的极限过热度问题研究,已引起人们充分重视。通常研究液体过热的方法分为热力学极限和动力学极限过热度方法。但这两种方法并不能真正确定液体的极限过热度。为此,本文作者之一提出了一个假说,并从统计热力学涨落理论出发,建立了一个确定液体极限过热度的新方法山。文献[2]中的计算证实了新方法的正确性。一定条件下,当多组元液体混合物中发生核化时,存在与纯质液体核化不同的效应,即气相也是混合物。气核内部各组元成份通常与液体对应组元的成份不同。其原因在于不同组元具有不同挥发性。因此,相平衡条件必须包括…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对纳米流体在金属表面的沸腾现象进行研究,揭示纳米流体的沸腾换热机制。模拟系统分为蒸汽氩、液体氩、固体铜板和铜纳米颗粒四部分。着重探讨了近壁区的纳米颗粒对沸腾换热的影响。在高过热度和低过热度两种加热情况下,探讨纳米流体和基础流体的沸腾现象。结果表明纳米颗粒的添加对沸腾过程有显著的影响:氩的温度、系统净蒸发率显著提高。近壁区的纳米颗粒做无规则运动并且不随流体运动。颗粒的尺寸及过热度对强化效果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了深入研究闪急沸腾喷雾二次破碎即大尺度液滴的破碎机理,本课题以甲醇和乙醇两种燃料为研究对象,利用特殊设计的过热液滴发生器,通过显微阴影成像技术捕捉并分析处于闪沸状态过热液滴的宏观形态、内部空隙率及其破碎特性,研究表明:甲醇及乙醇两种燃料的过热液滴形态主要受液滴温度和过热度影响,而当过热度增加时,液滴内空隙率逐渐增加,从而显著降低了液滴的表面张力。此外,当过热度达到250C时,过热液滴内部空隙率超过50%从而发生剧烈破碎,伴随产生大量小尺度液滴,标志着闪沸喷雾二次破碎模式由传统的机械破碎模式向热力学破碎模式的转变。同时结果表明对于两种实验燃料,过热液滴破碎的临界过热度及对应的空隙率数值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5.
烧结网多孔表面的沸腾换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几种不同目数的烧结网形成的多孔表面在大容积和薄层液体条件下的沸腾进行了实验研究.以水和甲醇为工质在三种不同的压力下进行实验,并对突发沸腾的瞬态传热过程及突发沸腾前的过热度和饱和温度的关系进行了测量。  相似文献   

6.
针对初始过热充注的液氧储箱内温度分层现象,通过数值模拟对储箱在停放过程中低温工质温度场的变化特征进行研究,同时分析了初始过热度以及漏热形式对温度发展规律的影响。研究表明:常压停放过程中,受到液体初始过热度的影响,储箱内液氧温度呈现从汽液界面至底部逐渐升高的趋势,与实验结果相一致;液体初始过热度越大,相界面蒸发速率越快,同一时刻对应气枕区的温度越低;增加气枕区绝热性能相对于底端绝热更有助于储箱内状态尽快稳定。  相似文献   

7.
1引言微型结构由于其巨大的应用潜力,作为热控制和冷却的有效手段已被引入电子集成电路、生物医学、航天、高效紧凑式与微型换热器、材料加工等现代高新技术领域。由于相交换热能传递更多的热量,微结构中的流动沸腾受到了日益重视。但微通道中流体流动和换热的特性当然与所用工质有关。微通道内液体混合物的流动沸腾至今极少见到公开报道[‘]。彭和王等人l‘-‘]报道了对微通道和微槽结构内单组元液体流动沸腾的研究,发现起始沸腾点所需壁面过热度比常规尺度槽道内的低得多,没有明显的部分核沸腾现象,同时发现微槽尺寸对流动沸腾的…  相似文献   

8.
沸腾分析     
郭赫 《大学物理实验》2007,20(2):49-52,56
本文对不溶有空气的化学纯液和溶有空气的化学纯液的沸腾问题进行分析,讨论这两种液体沸腾时温度变化的情况,指出它们在液沸腾时都要经过一段过热过程。  相似文献   

9.
初始条件对瞬态闪蒸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验研究了初始水温、过热度及水位高度对方腔内池水闪蒸瞬态过程的影响,利用可视化方法观察了闪蒸现象变化特点.实验条件为:水位高度40 mm.60 mm、100 mm、150 mm,初始水温50~88℃,过热度3~35℃.实验结果表明:初始水温一定,过热度越大,水温变化越快,闪蒸现象越剧烈;过热度一定,仞始水温变化对水温随时间的变化影响不大;水位高度增加液体温度下降速度减缓,闪蒸结束后液体温度越高.根据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拟合得出了瞬态闪蒸过程的特性关联式.  相似文献   

10.
微型槽内流动沸腾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水在截面0.6mm×0.7mm的微型长方槽中流动沸腾的实验研究结果,获单相对流直到核沸腾在内的q~n-T_w特性曲线.对数据的分析比较发现:微型槽内流动沸腾时没有明显的部分核沸腾工况,而旺盛核沸腾传热却得到了很大的强化,所需壁面过热度仅3—8℃,低于通常内部流动时的沸腾;尚未沸腾的单相对流传热则受马拉哥尼效应的影响,影响程度与液体的过冷度和流速有关.  相似文献   

11.
对背面有热流输入的矩形毛细微槽群横截面上的气液分界面形状进行了理论分析,在一定条件下对Wayner蒸发模型进行简化,根据等壁温条件推出蒸发薄液膜区域热流密度近似为定值,通过流体动力学理论推导出了微槽横截面薄液膜区域液膜厚度变化的关系式,并与Wayner蒸发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进一步提出了全新的交界线区域长度的判定方法,根据蒸发薄液膜区域总换热量计算得到蒸发薄液膜区域的长度,交界处接触角,以及固有弯月面区域的曲率半径,从而最终得出了微槽横截面整个气液分界面的形状曲线,理论分析表明:槽宽、热流密度、过热度等因素对蒸发薄液膜区域长度、接触角以及固有弯月面曲率半径等参数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液体理论极限过热度的确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利用统计热力学涨落理论提出一个新的假说,并由此建立了确定液体极限过热度的新方法。用导出的公式对18种液体物质极限过热度的计算结果表明,与其他作者提供的实验数据比较,其平均偏差小于0.67%,最大偏差不超过2.65%。本文给出的表达式具有普适性,可以对任何液体物质进行极限过热度预测。因此,这种新的方法在理论和应用上的价值都是显见的。  相似文献   

13.
微重坏境下旋转对称贮箱内静液面方程Runge-Kutta数值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绪铎  王照林 《计算物理》2000,17(3):273-279
由力学平衡方程导出了旋转对称贮箱内静液面的二阶非线性常微分方程,接着具体了球腔,旋转 椭球腔、柱面腔的边界接触角条件,最后使用Runge-Kutta法在计算机上得出了数值结果,绘出静液面开头曲线,分析了算法特点。  相似文献   

14.
Anderson-Grüneisen参数、热膨胀系数与压强的普遍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严祖同  孙振华 《物理学报》1989,38(10):1634-1641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导出Aderson-Grüneisen参数与体积弹性模量对压强的一阶导数之间及体积弹性模量与压强之间的普遍关系。然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导出Anderson-Grüneisen参数、热膨胀系数与压强之间的普遍关系。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5.
王维镛  林中衡  苏肇冰  郝柏林 《物理学报》1982,31(11):1483-1492
本文是关于非线性响应理论的文章的前半部分。由闭路格林函数的生成泛函的展开式及闭路格林函数的变换关系导出非线性响应的一般表示式。从代数关系、KMS条件、时间反演不变性和谱表示等四个方面,提出寻求多点函数间关系的一般考虑。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6.
余飞鸿  刘立人 《光子学报》1993,22(2):142-149
本文首先用线性系统中脉冲响应函数的概念分析了光学系统中平面周期物体的广义Talbot效应,利用我们以前导得的Talbot和Lau成象条件,导出了广义Talbot成象条件,得到十分简洁的系统脉冲响应表示式,然后利用光学系统的线性叠加和相关原理研究了任意光学系统中Talbot效应、Lau效应和多重成象现象及其相互关系,最后讨论了任意光学系统中三者之间的关系,并进行了实验证明。所用方法简单明了。  相似文献   

17.
借助集团展开的超辐射热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N原子-单模辐射场相互作用系统当作相互作用准玻色子-光子系统并处理作巨正则系综.系统热力学势的明显表达式应用集团展开得到,某些热力学量按通常的热力学公式导出.数值计算和图示表明了这个超辐射系统的热力学行为,在超辐射态临界线上和其他地方出现的奇异性揭示了在此合作系统中存在第二类相变换.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8.
一类不可逆热机的热经济学优化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一类不可逆热机的一般循环模型,以每单位成本的功率输出作为热经济学目标函数,研究投资成本、燃料成本、其它费用成本和几种主要不可逆性对热机性能的影响。导出热机效率和热经济学目标函数间的基本优化关系。由此计算了最大热经济学目标函数及其对应的热机性能参数,给出了在不同传热规律下热机的基本优化关系。确定了热机的最佳工作区域和重要性能参数的界限。  相似文献   

19.
重点沦述光学稳像的光学原理,并引用具体的平面反射镜作为光学补偿元件(也就是光稳元件)的稳像方式加以阐述,由此导出倒像系统和正像系统达到相对稳像和绝对隐像时补偿角与扰动角之间的关系式。论述采用会聚光路稳像时由棱镜的微量转动而达到绝对稳像时棱镜转动中心的求法。论述光稳元件兼作转像棱镜时光稳元件的有效孔径与转功中心和棱镜位置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