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8篇
  免费   157篇
  国内免费   574篇
化学   757篇
晶体学   9篇
力学   79篇
综合类   48篇
数学   58篇
物理学   57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以正丁醛和1,5-戊二醇为起始原料, 以不对称烯丙基化、改良的Julia成烯反应和Yamaguchi内酯化为关键步骤, 通过13步反应, 立体选择性地合成了具有植物毒性的天然十元内酯化合物Herbarumin Ⅲ(3)及其差向异构体22.  相似文献   
72.
Effects of self-coiling of organic molecules on intramolecular exciplex formation of compound I,in which the carbazole chromophore and terephthalic acid methylester acceptor group are linked by one (CH2)10 chain,and the decrease of the fluorescence intensities of compounds Ⅱ,Ⅲ,and Ⅳ,in which the carbazole chromophore and 3,5-dinitrobenzoate are connected by one aliphatic chain of (CH2)10 (Ⅱ),(CH2)12(Ⅲ),or (CH2)4(Ⅳ),have been studied in the dioxane (DX)-H2O binary system.The results show that self-coiling of organic molecules in DX-H2O facilitates intramolecular exciplex formation of I and induces the decrease of fluorescence intensities of Ⅱ,bacause of the proximity effect brought about by selfcoiling of organic molecules under hydrophobic-lipophilic interaction(HLI) between the excited carbazole chromophore and the acceptor.Since the similar effects are observed even 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probes are less than their CAgCs(critical aggregate concentrations )in the DX-H2O mixture with the same φ values,formation of the intermolecular exciplex has been excluded.The effects are found to be strongly depended on φ values,indication that they are mainly driven by HLI.The properties of the acceptors can also affect the intramolecular exciplex formation.With terephthalic acid methylester moiety as the acceptor,the carbazole chromophore exhibits the fluorescence spectra of the exciplex,while with 3,5-dinitrobenzoate moiety as the acceptor,only the fluorescence spectra of excited carbazolyl chromophore are observed.  相似文献   
73.
无机盐对正负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滴体积法测定了四种离子强度下(μ=0.02, 0.05, 0.1, 0.2 mol·kg~(-1), 支持电解质为NaBr)C_(12)H_(25)SO_4Na/C_6H_(13)(NC_5H_5)Br混合体系在五种比例(10:1, 3:1, 1:1, 1:3, 1:10)时的临界胶团活度cma(25 ℃). 提出了无机盐对正负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临界胶团活度的影响程度的计算式.  相似文献   
74.
N,N-二丁基癸酰胺萃取硝酸有机相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界面张力、电导、FT-IR等研究了不同硝酸浓度下萃取有机相的微结构。利用Gaussian曲线拟合处理N,N-二丁基癸酰胺(DBDEA)的羰基吸收峰,结果表明体系中存在多种以氢键结合的物种如DBDEA·HNO3、(DBDEA)2·HNO3等。在较高酸度下有机相中萃取剂分子自组装成小的聚集体-反相胶团,极性核由水、硝酸和萃取剂高电荷密度的极性部分构成。  相似文献   
75.
用电导法、稳态荧光法和粘度法研究了二聚表面活性剂C12-s-C12*2Br分子中的连接基团链长度(s=2, 3, 4, 6)对其在水溶液中聚集行为的影响. 实验发现, C12-s-C12*2Br的胶团生成能力远比其单体C12TABr强得多, 前者cmc值较后者降低一个数量级. 胶团聚集数N随表面活性剂浓度c的增大而增大, 其中当s=2时的N值在c=7.7 mmol/L后开始急剧增大. 计算结果表明, 此时胶团形状发生了明显变化, 形成了椭球形的胶团. 粘度测定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76.
随着油田深部调剖应用的不断推广,以及环保要求的提高,适用于深部调剖调驱体系的低污染有机锆交联剂逐渐受到关注。以ZrOCl2·8H2O、乳酸、乙二胺、硫脲为原料,制备了有机锆交联剂和HPAM-锆交联凝胶,其结构和性能经SEM和岩心驱替装置表征。并利用正交实验法优化了制备条件。结果表明:制备有机锆交联剂的最佳条件为:氧氯化锆、乳酸、乙二胺及硫脲的质量比为7.8/1/6.7/5,反应温度为70 ℃,反应时间为3 h。交联温度为60 ℃,HPAM浓度为2 g·L-1、聚锆比为30/1时,聚合物凝胶成胶强度达到24968 mPa·s,成胶时间约8 h,凝胶体系可维持90 d不破胶。在级差为3.9的双管驱替岩心实验中,两管的岩心分流率均接近50%,剖面改善率达到66.77%。  相似文献   
77.
锆助剂对低温液相合成甲醇用铜铬硅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考察了含锆的铜铬硅催化剂低温液相合成甲醇性能,并进行了BET、TPR-H2、TPD-H2、TPD-CO、XRD和XPS表征。结果表明,锆作为结构助剂及电子助剂对催化剂在低温液相合成甲醇反应中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反应活性可提高32.25 %。锆助剂能有效提高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促进催化剂中铜铬组分的分散及表面富集。ZrO2加入在催化剂表面产生的Cu+与催化活性的改善密切相关,Zr4+、Cr3+、Cu+可形成复合中心,为价态的稳定性提供微环境,在H2活化及C O键的断裂等反应步骤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8.
TiO2-Al2O3复合载体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用混胶法和共沉淀法分别制备的TiO2-Al2O3复合载体(TiO2含量为0.08g/gγ-Al2O3)进行了对比研究,采用的表征方法有XRD,XRS,LRS等,得出的结论如下:两种载体均保持了γ-Al2O3的骨架结构,但TiO2的分散状态不尽相同,混胶样品中TiO2主要以表面富集的形式分散在γ-Al2O3表面,这有利于集二者的优点于一体,共沉淀样品中TiO2趋于整个体相均匀分散,这有利于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79.
C12-s-C12•2Br和C12En混合水溶液的胶团化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季铵盐二聚表面活性剂C12 s C12•2Br(s=2、3、4、6)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C12E10或C12E23在水溶液中生成混合胶团.其临界胶团总浓度cmcT值介于二元复配体系中各组分的临界胶团浓度和之间.当添加少量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的摩尔分数α2=0.1)时,混合胶团中C12E10或C12E23的摩尔分数均已超过0.35;随着溶液中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含量的增大,混合胶团中逐渐以C12E10或C12E23成分为主.  相似文献   
80.
张兰辉  朱步瑶  赵国玺 《化学学报》1992,50(11):1041-1045
研究了四种氧杂氟表面活性及其与同电性直链碳氢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的表面活性;考察了混合体系中的表面吸附和胶团形成现象.在吸附层中分子间有明显的互疏作用,在溶液中倾向于各自形成胶团.还讨论了反离子结合度不同对理想混合胶团的组成CMC的计算的影响,提出了一般的计算式,实验测得这些氧杂氟表面活性剂有较低的胶团反离子结合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