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3篇
化学   453篇
综合类   12篇
数学   9篇
物理学   3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81.
取经粉碎匀浆的番茄样品(5.0g)于50mL聚丙烯离心管中,加入酸化乙腈(每升中加入甲酸4.0mL)10mL,超声提取30min,使得测定的5种链格孢霉毒素[链格孢酚(AOH)、交链格孢酚单甲醚(AME)、交链孢烯(ALT)、腾毒素(TEN)及细交链格孢菌酮酸(TeA)]溶入乙腈中,加入氯化钠0.5g,无水硫酸镁5g脱水后高速离心5min,取提取液1.5mL,加入C1825mg作为净化剂,涡旋1min除去其中色素等共提取物,取经净化的提取液0.5 mL,置于离心管中,加入1mmol·L~(-1)碳酸氢铵溶液0.5mL,再次高速离心5min,取上清液供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选择ACQUITY UPLC BEH C_(18)色谱柱作为固定相,以不同比例的1mmol·L~(-1)碳酸氢铵溶液(A)和甲醇(B)的混合液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串联质谱测定中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切换扫描和多反应监测模式。用基质匹配法绘制标准曲线,所测定的5种链格孢霉毒素的线性范围均为0.5~100μg·L~(-1),其检出限(3S/N)在0.6~3.0μg·kg~(-1)之间。以空白样品为基体,加入5种链格孢霉毒素的标准溶液按所述方法测定后计算其回收率,所得结果在81.6%~115%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在2.1%~11%之间。  相似文献   
382.
建立了多组分免疫亲和柱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测定水产饲料中黄曲霉毒素AFB_1、AFB_2、AFG_1及AFG_2含量的方法。饲料样品用80%乙腈水超声提取后,经多组分免疫亲和柱净化,采用UPLC-MS/MS测定,外标法定量。以0.1%甲酸-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分离,电喷雾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检测。结果表明,AFB_1、AFG_1和AFB_2、AFG_2分别在2.25~22.5 ng/mL和0.75~7.5 ng/mL质量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7;AFB_1、AFG_1的定量下限均为0.7μg/kg,AFB_2、AFG_2的定量下限均为0.2μg/kg。AFB_1、AFG_1在1.5μg/kg,AFB_2、AFG_2在0.5μg/kg加标水平下的回收率为78.7%~85.5%,日内相对标准偏差(RSD)为6.0%~6.5%,日间RSD为6.6%~7.0%。该法操作简单,耗时少,重复性好,灵敏度高,适用于水产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测定。  相似文献   
383.
小麦不仅是我国主要的粮食品种,也是一种重要的饲料和工业原料。小麦易受赤霉病感染从而产生呕吐毒素,学名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具有一定致癌性,对人畜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尤其近年来极端异常气候频发,小麦DON污染风险呈不断上升趋势,已成为影响其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然而,传统DON检测方法过程繁琐、耗时费力,因此发展一种快速、低成本且适用于在线的检测方法对小麦安全生产及加工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从江苏各地收集不同赤霉病感染程度的小麦样品200份,磨粉后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法(UPLC-MS/MS)测定小麦中DON含量,再利用光谱仪在线采集小麦的可见/近红外光谱。数据处理步骤为:采用多元散射校正以及二阶导数对光谱进行预处理,同时根据竞争性自适应权重取样算法提取特征波长,最后利用线性判别分析(LDA)与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PLS-DA)建立小麦粉样品的定性分析模型(以国家标准1 000 μg·kg-1为界限),根据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建立小麦粉样品DON含量定量分析模型。UPLC-MS/MS结果表明小麦DON污染风险较高,所测样品超标率约为50%。可见/近红外光谱分析表明不同DON含量小麦样品光谱特征具有一定的差异,原始光谱和二阶导数谱图可看出1 420 nm处DON含量越高,吸光度越低。由于DON绝对含量低而光谱仪的检测限有限,通过主成分分析未能发现明显的聚类趋势,但根据全光谱以及特征光谱所构建的LDA与PLS-DA判别模型均能够对超标和未超标样品进行快速识别与筛查,最佳识别率达87.69%。从定量分析结果来看,所构建的小麦样品DON含量的PLSR模型结果不太理想,最优模型结果:预测集相关系数(rp)为0.688,均方根误差(RMSEP)为727 μg·kg-1,相对分析偏差(RPD)值为1.38,模型精度和稳健性有待进一步提升。利用可见/近红外光谱和化学计量学方法,实现小麦DON含量超标与否的在线判别与筛查,为我国小麦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提供了技术参考。但对DON含量的定量分析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究外部因素对模型的影响,并拟扩大样品量,收集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的小麦样品,提高模型的精度及普适性。  相似文献   
384.
应用自组装方式,构建了金纳米粒子/核酸适体/氨基碳量子点荧光传感赭曲霉毒素A高灵敏检测方法。在pH 3.0酒石酸-HCl缓冲溶液中,巯基修饰的赭曲霉毒素A核酸适体在金纳米粒子表面自组装,形成金纳米粒子/核酸适体复合物,再在pH 7.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氨基碳量子点在金纳米粒子/核酸适体复合物上自组装,形成金纳米粒子/核酸适体/氨基碳量子点复合物荧光传感检测体系。金纳米粒子的摩尔吸光系数大、能带宽使其具有强烈的荧光猝灭功能,氨基碳量子点形成金纳米粒子/核酸适体/氨基碳量子点后发生荧光猝灭, 此时体系的荧光为背景荧光,其强度记为F0;由于金纳米粒子/核酸适体/氨基碳量子点复合物荧光传感检测体系中核酸适体对赭曲霉毒素A具有特异性识别与结合功能,向金纳米粒子/核酸适体/氨基碳量子点复合物荧光传感检测体系溶液中加入赭曲霉毒素A后,赭曲霉毒素A则与复合物中核酸适体立即发生特异性结合并释放出氨基碳量子点,体系荧光恢复,其荧光强度记为F。依据体系荧光强度的变化(F-F0)与赭曲霉毒素A浓度之间的关系,建立赭曲霉毒素A核酸适体荧光传感检测方法。研究了金纳米粒子和核酸适体摩尔比、孵化时间、pH等因素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优条件为金纳米粒子∶核酸适体t为1∶190、孵化时间为6 min、pH 7.0时;在最优条件下,赭曲霉毒素A浓度在0.005~1.00 ng·mL-1范围与体系荧光强度变化呈良好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F-F0=6.499+211.6c(c为赭曲霉毒素A的浓度,单位:ng·mL-1),相关系数r为0.995 5,按3倍标准差与工作曲线的斜率的比值(3σ/k)计算,得检测限为3 pg·mL-1。在实际样品中的回收率在93.3%~108.9%,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能满足啤酒样品中赭曲霉毒素A快速检测要求。对13个市售啤酒样品进行检测,其中6个样品检出赭曲霉毒素A,污染率为46.15%。受污染样品的赭曲霉毒素A含量在0.008~0.63 ng·mL-1范围。该荧光传感法检测赭曲霉毒素A具有灵敏性好、特异性高、常见真菌毒素无干扰、方法简单、快速,便于大众化推广应用的优点。  相似文献   
385.
黄曲霉毒素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AF)是一种具有强烈毒性和强致癌性的生物毒素,对其进行快速而准确的分析是减小和避免黄曲霉毒素危害的最有效手段之一。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因其快速、灵敏、特异性强、易于微型化等优势在黄曲霉毒素分析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目前,应用于黄曲霉毒素分析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主要有免疫传感器、酶传感器和DNA传感器。本文综述了不同传感器的研究现状,特别介绍了新材料新技术在黄曲霉毒素免疫分析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对黄曲霉毒素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及展望。  相似文献   
386.
张永路  黄夏宁  肖雯晴  钟晴  谷康定 《色谱》2013,31(3):260-263
将固相萃取和凝胶色谱技术相结合,建立了以野外采集的水华蓝藻为原料提取和纯化微囊藻毒素-RR(MC-RR)的有效方法。用70%的甲醇溶液溶解35 g藻浆,经离心等系列处理,得粗提液,旋转蒸发去除甲醇;粗提液经HLB柱固相萃取后,得到7.5 mL洗脱液,然后将其浓缩至2 mL,再用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柱分离纯化,洗脱液分管收集,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每管洗脱液在238 nm的吸收值,并绘制洗脱曲线。使用高效液相色谱对峰值组分进行鉴定,同时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对毒素的光谱特征进行鉴定。最终获得3.65 mg纯度超过90%的MC-RR样品,产品得率为74.1%。其紫外吸收光谱在238 nm处有特征吸收,证明所纯化的样品为MC-RR。  相似文献   
387.
纳米抗体来源于天然缺失轻链的重链抗体可变区,是已知最小抗原结合单元.该研究构建了抗黄曲霉毒素B1(AFB1)纳米抗体的单价及多价串联体,分别与绿色荧光蛋白(GFP)编码片段融合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0.以大肠杆菌BL21(DE3)作为表达宿主,通过异丙基-β-D硫代吡喃半乳糖苷诱导,亲和层析技术分别纯化单、双及三...  相似文献   
388.
利用壳聚糖(CS)、还原氧化石墨烯(rGO)与氮掺杂多壁碳纳米管(N-MWCNTs)合成N-MWCNTs-rGO-CS复合材料,制备修饰电极,结合赭曲霉毒素A(OTA)的特异性适配体,构建高灵敏度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并用于中药中OTA的含量测定。在最优条件下,峰电流变化值与OTA浓度对数值的线性响应范围为2.3 pmol/L~2.3 nmol/L,检测限为0.53 pmol/L。应用该方法对中药饮片中OTA的含量进行加标回收实验,回收率在97.6%~103.2%之间。该方法有望用于中药材中OTA污染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389.
建立了免疫亲和柱净化-自动化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中药薏苡仁中伏马毒素(FB1、FB2、FB3)的分析方法.样品经甲醇-乙腈-水(1∶ 1∶2)振荡提取,免疫亲和柱净化,采用 自动化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测定FB1、FB2、FB3.结果表明:FB1、FB2、FB3在5~200 ng/mL之间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  相似文献   
390.
从眼镜蛇(Najanajaatra)毒中纯化出膜毒素MT-Ⅰ,该毒素与磷脂酶A2产生协同溶血效应,使小鸡颈二腹肌等标本产生进行性挛缩,对体外Hut-78细胞有杀伤作用,腹腔注射能引起家猫的心电图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