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1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1200篇
化学   2586篇
晶体学   21篇
力学   6篇
综合类   77篇
数学   17篇
物理学   287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123篇
  2013年   133篇
  2012年   135篇
  2011年   132篇
  2010年   140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128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150篇
  2005年   121篇
  2004年   117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111篇
  2001年   100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21.
设计并合成了3种含有巴比妥酸基团的具有电子给-受体结构的两亲性有机分子,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确定了其结构,研究了醛与巴妥酸缩合的及醛的反应活性与其IR、NMR谱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2.
范玉华  郝锐  毕彩丰  马玉祥 《合成化学》2003,11(3):230-232,236
合成了稀土硝酸盐与希夫碱盐2-羟基-1-萘醛缩蛋氨酸钾(以KL表示)及邻菲咯啉(Phen)的四种固体三元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IR,UV,DTA-TG及摩尔电导分析等手段确定配合物的组成为[Ln(L)(Phen)(NO3)(H2O)]NO3(Ln=Gd,Dy,Er,Yb),并对它们的配合方式及某些物理和化学性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3.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抑制剂之间分子对接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4-苯胺喹唑啉类抑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模式,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三维结构通过同源蛋白模建的方法得到,而抑制剂和靶酶结合复合物结构则通过分子力学和分子动力学结合的方法计算得到。从模拟结果得到的抑制剂和靶酶之间的相互作用模式表明范德华相互作用、疏水相互作用以及氢键相互作用对抑制剂的活性都有重要的影响,抑制剂的苯胺部分位于活性口袋的底部,能够与受体残基的非极性侧链产生很强的范德华和疏水相互作用,抑制剂双环上的取代基团也能和活性口袋外部的部分残基形成一定的范德华和疏水性相互作用,而抑制剂喹唑啉环上的氮原子能和周围的残基形成较强的氢键相互作用,对抑制剂的活性有较大的影响,计算得到抑制剂和靶酶之间的非键相互作用能以及抑制剂和靶酶之间的相互作用信息能够很好地解释抑制剂活性和结构的关系,为全新抑制剂的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结构信息。  相似文献   
124.
研究了金鸡纳碱与丙烯酰胺的自由基共聚反应。发现在氯仿/乙醇混合溶剂中采用硫酸奎宁作为金鸡纳碱共聚单体可以合成收率和金鸡纳碱含量均较高的新型水溶性共聚物。对共聚物用元素分析、核磁共振、粘度和旋光度测定等方法进行表征,发现在假定丙烯酰胺链节为非光活性的条件下共聚物中金鸡纳碱链节的比旋光度随聚合配方中金鸡纳碱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25.
在人工双层膜囊泡表面, 构建了一个通过人工受体的分子识别行为控制酶反应活性的超分子体系. 体系以生物体细胞信号转导系统为模拟原型, 由作为受体的烷基胺、被受体识别的信号分子吡哆醛衍生物、乳酸脱氢酶、受体和酶之间的媒介物Cu2+以及作为体系载体的合成肽脂囊泡五个成分构成.通过UV-vis光谱法及动态光散射测定对体系进行了评价, 结果表明: 随着受体疏水参数增大, 其对信号分子的识别能力增强, 二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通过信号分子与囊泡表面静电相互作用的研究表明信号分子具有选择性; 媒介物与信号分子–受体可形成化学计量比为1∶2的配合物, 其形成能力比媒介物与酶的结合能力更强.作为结论, 体系中烷基胺受体对磷酸吡哆醛信号分子的识别有效控制了处于囊泡表面的乳酸脱氢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26.
OFORKA  N. C. MKPENIE  V. N. 《中国化学》2007,25(6):869-871
A new method for the synthesis of azo Schiff an base ligand in which the azo and azomethine groups are coordination sites was developed through a Schiff base precursor. The precursor, N-4-methoxybenzylidene-3-hydroxyphenylamine (SB) derived from 3-aminophenol was regioselectively coupled with a diazonium ion para to the hydroxyl group of the amine component of the Schiff base. The para selectivity was controlled by the directing effect of the hydroxyl group. The ligand and its nickel(Ⅱ) complex were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es, IR and UV-Vis spectroscopy. The analytical and spectral data supported the mononuclear formulation of the complex with metal to ligand ratio (M : L = 1 : 2) and suggested a square planar geometry for the complex.  相似文献   
127.
综述了络合阴离子的杯芳烃受体, 详细介绍了连有金属和Lewis酸的杯芳烃阴离子受体, 连有酰胺、脲、多胺的杯芳烃和杯吡咯等含氢键受体的阴离子受体, 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8.
The title complex Cu[C5H3N(CCH3=N-C6H5)2]2(PF6)2 has been synthesized by reaction of Schiff base C5H3N(CCH3=N-C6H5)2 and cupric sulfate in toluene solution. The crystal structure was determined by X-ray diffraction method and the chemical formula weight of the complex is 1041.85. The crystal structure belongs to triclinic system with space group P1 and cell parameters: a=12.6470(10)?, b=14.123(2)?, c=15.613(2)?;α=66.150(10)°,β=79.470(10)°,γ=78.290(10)°, V=2481.6(5)?3, Z=2, Dc=1.394Mg·m-3 and F(000)=1064. The final R[I >2σ(I)]:R1=0.0668, wR2=0.1927; R(all data): R1=0.1133, wR2=0.2357. The Cu(Ⅱ) was coordinated by six nitrogen, at the same time the Cu(Ⅱ) formed a distorted octahedron, besides the angles and planes of this compound were discussed . The result of kinetics of 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indicated that the first step of it is 2 series chemical reactions, the function of machanism is f(a)=(1-a)2, and the activation energy is 144.64E/kJ. CCDC: 180872.  相似文献   
129.
MMM分子筛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以碱溶液处理ZSM-5分子筛,得到了含微孔及介孔的MFI结构分子筛(简称MMM),并采用XRD,XRF,SEM,XPS和低温氮吸附等技术对分子筛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通过改变处理碱的浓度可以得到具有不同物化性能的MMM分子筛,其化学组成、介孔及微孔的大小和多少,及分子筛晶体上n(Al)/n(Si)均随碱浓度的变化而变化,随着碱浓度的增加,分子筛部分微孔结构遭到破坏,介孔的数量增加,孔径增大,n(Al)/n(Si)增大.碱处理脱硅的过程包括脱除晶粒间的无定形物质,脱除分子筛表面的硅及脱除分子筛体相硅等步骤,硅脱除以后形成了介孔.  相似文献   
130.
A new mononuclear gadolinium complex [Gd(NO3)·L](NO3)2 of Schiff base cryptand was obtained by condensation of tris (2-aminoethyl)amine with 2,6-diformyl phenol in template procedure. The complex was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IR, and x-ray single crystal diffraction analysis. Gadolinium is nine-coordinate in trigonal tricapped prism with five oxygen atoms from three phenols and a bidentate nitrate group, and four nitrogen atoms from three imino C=N bonds and a tertiary amine in the cryptand. The complex crystallized in triclinic system space group P1, a=1.0839(2) nm, b=1.2600(4) nm, c=1.7595(4) nm, α=82.09(2)°, β=89.22(2)°, γ=84.06(2)°, V=2.367(2) nm3, Z=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