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2篇
  免费   290篇
  国内免费   871篇
化学   1696篇
晶体学   45篇
力学   45篇
综合类   149篇
数学   127篇
物理学   681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04篇
  2022年   113篇
  2021年   101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100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129篇
  2012年   151篇
  2011年   142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19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采用双表面活性剂模板(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的混合物)分解法制备了不同原子比(nLa+nCo)/(nLa+nCo+nZr)和不同温度焙烧的系列介孔混合氧化物催化剂La-Co-Zr-O。运用XRD、N2吸附/脱附、XPS和H2-TPR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以CO和C3H8氧化为模型反应,考察了组分配比和焙烧温度等参数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比表面积和孔径测试结果表明,样品具有很高的比表面积(108~266 m2·g-1)和分布集中的孔径(3.4~3.9 nm),Zr含量较高的样品比表面积较大。XRD结果表明,样品中的活性组分钴物种主要以Co3O4形式存在;XPS和H2-TPR结果表明,样品中可还原的晶格氧的数量、活动度以及表面钴原子浓度均与催化剂对CO和C3H8的氧化性能密切相关。原子比为0.5的样品中,较多的晶格氧易于在相对低温下还原;而原子比为0.7的样品表面钴原子浓度较高,这使得两样品均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经650 ℃焙烧的样品仍保持较高的比表面积(108 m2·g-1)和分布集中的介孔孔径(最可几孔径约3.8 nm),且催化活性下降幅度也很小,表明该系列介孔催化剂具有优良的抗烧结能力和介孔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32.
刘华  许珊  王晓来 《分子催化》2005,(4):301-307
以硝酸钴和硝酸铈为前驱物,SBA-15为硬模板,利用双溶剂法制备了Co3O4-CeO2介孔复合氧化物,通过X-射线衍射、N2吸脱附测试、程序升温还原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技术对活性组分及载体进行了表征,并且与浸渍法和共沉淀法所制备的催化剂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浸渍法和共沉淀法,采用双溶剂法制备的介孔Co3O4-CeO2复合氧化物具有均匀的介孔结构、较小的颗粒尺寸、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高的活性组分分散度。此外,CO氧化脱除评价显示与常规的共沉淀法和浸渍法所制备的催化剂相比该介孔复合氧化物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和选择性,其高活性主要归因于较高的比表面积和活性组分的高分散度。  相似文献   
33.
采用UHF及UMP_2方法,对~1Σ~+Ni─CO分子簇的成键机制进行了从头算研究。计算表明,在σ空间,Ni~1S(d~(10))导出态的主要成键特征是CO5σ→Ni4s的授键作用;而Ni~1D(d~9s~1)导出态的主要特征是4sp_σ极化。在~1Σ~+Ni─CO分子簇中总的成键机制是:d~(10)导出态中π反馈作用大于σ授键作用;而d~9s~1导出态中σ授键作用强于π反馈作用。由于接受配键机制一定伴随着轨道之间的重叠,因而为了给出合理的M─L作用分析,进行补偿计算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34.
红外光谱法研究噻吩与CO和NO在Co—Mo/Al2O3上的共吸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勤  张慧 《燃料化学学报》1991,19(4):333-338
  相似文献   
35.
太阳红外光谱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信息,其中CO 4.6μm波段是具有代表性的分子谱带,其形成于温度极小区附近,对研究太阳物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获得CO 4.6μm波段太阳单色像,本文建立了一套全反射太阳红外成像观测系统。该系统采用定天镜跟踪引光,通过成像反射镜将太阳成像于3~5μm波段红外相机的焦平面上,该相机采用的是国产HgCdTe焦平面阵列器件。同时,为提高信噪比,提出了一种有效计算平场提取观测目标的方法,并利用该方法获得了CO 4.6μm波段的太阳单色像。  相似文献   
36.
37.
三效催化剂作用下的NO+CO催化反应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O与CO在Pt/Rh/Pd及载体组成的三效催化剂上的氧化还原应用是控制汽车尾气对空气污染的一个关键反应,这一反应随着近年来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而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综述了NO及CO在Pt,Rh,Pd上的吸附及反应机理的实验及理论研究现状,总结得出:在三效催化剂对NO CO的催化反应中,Pt,Pd对CO的催化氧化起主要作用,而Rh对NO的解离有很好的活化作用。  相似文献   
38.
用柠檬酸络合法制备了La1-xSrxCo1-yZryO3氧化催化剂,研究了其钙钛矿结构的生成温度,在连续流动的反应体系上测定了催化剂的CO氧化活性,用CO还原测定了晶格氧活动度, IR光谱研究了CO的吸附物种.结果表明, La1-xSrxCo1-yZryO3具有很高的CO催化氧化活性,活性中心是表面吸附的氧物种(O2-或 O-)和Con+离子.  相似文献   
39.
尹蕊  邬冰  高颖 《燃料化学学报》2006,34(4):475-478
用化学沉积法制备炭载Pt(Pt/C)和以活性炭与石墨作混合载体的Pt(Pt/CG)催化剂。实验结果表明,活性炭与石墨质量比影响Pt/CG催化剂对乙醇氧化的电催化活性。当活性炭与石墨的质量比为15∶1时,制得的Pt/CG催化剂对乙醇氧化的电催化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40.
尹蕊  刘双全  邬冰  高颖 《无机化学学报》2006,22(11):2118-2122
由于乙醇最有可能成为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的替代燃料,因此近年来。对乙醇的电化学氧化及直接乙醇燃料电池的研究已引起人们的很大兴趣。甲醇毒性较大并且易透过Nafion膜进入阴极造成阴极的混合电位而影响DMFC的阴极性能.这是制约DMFC走向实用化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此人们在致力于研究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同时.也寻求其它的小分子醇作为甲醇的替代燃料。乙醇是除甲醇以外最简单的醇.它来源广泛.无毒,是可再生和环保型能源.并且也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和反应活性。但是乙醇在电极上的完全氧化因涉及到C-C键的断裂要比甲醇困难.阳极反应动力学过程也比较缓慢。到目前为止铂基催化剂仍然是乙醇氧化最好的催化剂.虽然也有使用非铂催化剂研究乙醇的电氧化,但催化活性远不如铂基催化剂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