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化学   55篇
综合类   2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8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41.
薄层扫描法测定挥发大蒜油中的大蒜辣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挥发大蒜油在薄层板上分离出的最大斑点的化学成分用红外光谱法定性,用薄层扫描法定量。大蒜辣素在0.667-1.112μg范围内峰面积和质量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88),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98.4%,RSD=0.59%(n=5)。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简便、快捷、准确。  相似文献   
42.
超临界CO2用于蒜酶失活和大蒜SOD的保留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超临界CO2用于蒜酶失活和大蒜SOD的保留张骊向智敏樊建康刘淑香(杭州商学院食品系310012)陈关喜(浙江大学中心实验室杭州310027)大蒜(garlic)为百合科葱属植物植蒜(aliumsatirumL.)的地下鳞茎。大蒜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  相似文献   
43.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蒜及其制品中的大蒜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人工合成的大蒜素做为标准品,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直接测定大蒜及其制品中的大蒜素含量的方法。使用Sphcrisob ODS2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60+40,检测波长254nm,进样体积25μL。大蒜素最小检测量为 2.0 mg/L,相对标准偏差为2.8%,回收率为90.4%~103.0%,线性范围为 0~120mg/L  相似文献   
44.
大蒜中抗坏血酸的半微分伏发法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树波  袁倬斌 《分析化学》1997,25(3):338-340
将工作电极直接插入大蒜瓣中,采用半微分伏安法研究了抗坏血酸的测定方法。用微铂盘电极作为工作电极,在ph6.8的磷酸氢二钠-柠檬酸介质中,抗坏血酸在7.0×10^-2-3.2×10^2mg/L范围内与半微分伏安曲线阳极峰的峰高呈线性关系,其最低检出浓度为4.9×10^2mg/L。  相似文献   
45.
本文给出了大蒜挥发油中五种有机硫化合物的质谱图,通过质谱图解析,确定它们分别是1,2,3,4-四硫代环庚烷,1,2,3,4,5-五硫代环辛烷,二烯丙基四硫醚,二丙烯基四硫醚,5-烯丙基-1,2,3,4-四硫代环庚烷。  相似文献   
46.
AQC柱前衍生化RP-HPLC法测定蒜氨酸及其有关物质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耀佐  杭太俊  纪宇  张正行 《色谱》2008,26(2):242-245
采用6-氨基喹啉-N-(羟基琥珀酰亚胺基)氨基甲酸酯(6-aminoquinolyl -N- Hydroxysuccinimide Carbamate ,AQC)为柱前衍生化试剂,建立了AQC柱前衍生化RP-HPLC法测定蒜氨酸及其有关物质的含量。该衍生化方法反应瞬间完成,衍生化产物稳定。色谱条件为:Kromasil C18柱(250mm×4.6mm,5mm),流动相A为0.1%乙酸铵(含0.03%乙酸),流动相B为水-乙腈(40∶60),线性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48nm。蒜氨酸在1.1719~1500μg /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 日内、日间精密度良好(RSD <1.8%,n=5), 加样回收率为99.1%(RSD1.9%,n=5),检测限为3ng,该方法准确、方便、快速。  相似文献   
47.
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和共聚焦显微拉曼光谱技术,比较分析了大蒜主要功能活性成分前体蒜氨酸和甲基蒜氨酸粉末纯品的红外和拉曼谱。在3 200~2 800 cm-1和1 700~200 cm-1波段检测到显著的红外和拉曼吸收峰,其中蒜氨酸在3 080,1 617,1 582,1 496,1 418,1 342,1 301,919 cm-1处有8个较强的红外吸收峰,以及在3 088,1 636,1 404,1 290,1 051,790,745,693,588 cm-1处有9个较强的拉曼振动峰,可作为蒜氨酸的特征峰;甲基蒜氨酸在1 644,1 481,1 395,1 370,1 233,1 068,1 004,892 cm-1处有8个较强的红外吸收峰,以及在1 644,1 310,1 073,1 011,998,893,846,702,676 cm-1处有9个较强的拉曼振动峰,可作为甲基蒜氨酸的特征峰。蒜氨酸和同系物甲基蒜氨酸的红外及拉曼光谱具有明显差异,红外及拉曼光谱技术为蒜氨酸及其同系物的快速、 简便的分析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48.
采用宽径毛细管柱(直径0.53 mm),低温进样及较慢的升温程序条件(5℃/min)对大蒜提取物进行GC-MS分析,并与标准样品对照结果一致.在本实验条件下,从大蒜中检测出9种硫代亚磺酸酯,分析了大蒜挥发性气味的主要成份,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49.
烯丙基硫化物由于弱极性不电离,本实验利用Ag 柱后诱导电离对大蒜粉剂中的含硫化合物进行质谱定性,并以二烯丙基三硫醚为参比,对各种二烯丙基含硫化合物进行定量测定。采用甲醇-水梯度洗脱,色谱柱为W aters Symm etry C18(3.9 mm×150 mm,5μm)柱,流动相流速为0.5 mL/m in,30 m in实现良好分离。将1 mmol/L AgNO3衍生试剂以5μL/m in流速注入柱后管路,毛细管电压3 kV,正离子电离方式质谱检测。结果表明,含硫化合物的色谱行为符合“硫数规律”(lgk′=0.4276 0.0364n,r=0.9910);利用该类化合物摩尔吸光系数与二烯丙基三硫醚相近的原理,进行大蒜粉剂中含硫化合物定量分析,比硫酸钡重量法和银量定硫法更合理。  相似文献   
50.
郑屏  盛旋  丁袁生  胡艳云 《色谱》2006,24(4):351-353
采用冷溶剂提取新鲜大蒜中的有机硫化合物,结合冷柱头程序升温进样,对大蒜原始组分进行了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该法实现了从提取到色谱分离的“冷过程”,因而可以准确地鉴定大蒜提取液在热分解前的原始组分。分析结果表明, 在大蒜提取液中含有3-乙烯基-1,2-二硫杂-5-环己烯及其异构体2-乙烯基-1,3-二硫杂-4-环己烯两种主要组分以及少量 的S-甲基甲烷硫代亚磺酸酯、二烯丙基二硫醚、二烯丙基三硫醚。对大蒜的冷溶剂提取液和水蒸气蒸馏提取的大蒜油中 的有机硫化合物进行了比较,对一些主要有机硫化合物的形成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