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29篇
  免费   584篇
  国内免费   784篇
化学   1493篇
晶体学   54篇
力学   659篇
综合类   133篇
数学   1221篇
物理学   1437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31篇
  2022年   136篇
  2021年   149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120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136篇
  2016年   126篇
  2015年   170篇
  2014年   262篇
  2013年   191篇
  2012年   252篇
  2011年   227篇
  2010年   216篇
  2009年   220篇
  2008年   256篇
  2007年   211篇
  2006年   171篇
  2005年   158篇
  2004年   156篇
  2003年   138篇
  2002年   159篇
  2001年   151篇
  2000年   133篇
  1999年   96篇
  1998年   108篇
  1997年   95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71篇
  1991年   78篇
  1990年   58篇
  1989年   63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2 毫秒
161.
新型[1+1]Schiff碱大环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硫酸催化作用下,采用前体二醛1,7-二(2’-甲酰苯基)-4-氮-1,7-二氧-4-(4’-对甲苯磺酸基)庚烷(1)和1,7-二(2’-甲酰苯基)-1,4,7三氧庚烷(2)与二胺化合物N,N’-(2-胺基苯基)-2,6-二甲酰亚胺吡啶(3)分别进行缩合,得到[1+1]Schiff碱大环化合物4和5,并用元素分析、1H NMR、IR和质谱等对大环化合物4和5进行表征.同时用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2个前体和2个Schiff碱大环的晶体结构.单晶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2个大环化合物分子中,分子内氢键作用导致整个分子呈现为一扭曲"8"字形构型,分子内一对苯环之间的π-π相互作用进一步稳定其分子的扭曲结构.其紫外研究结果显示,大环化合物4和5对镧(III)离子具有选择性识别作用.  相似文献   
162.
合成了新颖的有机-无机杂化超分子化合物,[(4-IA-NH3).(18-crown-6)]2.(Cu2Cl6)(1),4-IA-NH3=对碘苯胺离子,18-crown-6=18-冠-6。并通过红外光谱、粉末衍射、热重分析和单晶结构分析对化合物进行了充分表征。在转子定子型的超分子化合物1中,[(4-IA-NH3).(18-crown-6)]-超分子阳离子和(Cu2Cl6)2-阴离子交错堆积形成包合物结构。变温介电常数测量表明,在130~450 K范围内没有相变引起的介电异样。大环醚的热无序运动及由此引起的氢键偶极瞬间变化使得化合物在低频500 Hz和高温350 K以上具有较高的介电常数并伴随高的介电损耗。  相似文献   
163.
合成并表征了2个不对称大环双核铜配合物[Cu2(L1)Cl2]·CH3CN(1)和[Cu2(L2)Br2]·CH3CN·H2O(2)。配合物与CT-DNA的作用通过紫外-可见光谱,粘度实验,圆二色谱和凝胶电泳实验进行了研究。紫外-可见光谱的结果表明配合物与DNA的结合常数分别为6.2×105和7.2×105,圆二色谱的实验表明配合物能与DNA较好的结合,粘度实验表明配合物与DNA的结合为非典型的插入模式,凝胶电泳实验显示配合物通过氧化机理对DNA有较强的切割活性。  相似文献   
164.
为了降低传感器网络数据流汇聚时的能源消耗,提出了一种基于回归的能源有效数据流汇聚算法。首先,将传感器节点分为活跃节点和能源有效节点。然后,以活跃节点为中心点将所有节点进行聚类,并应用回归方法通过活跃节点的数据流对能源有效节点的数据进行预测。接下来,通过节点预测值的累积误差不断修正活跃节点集。最后,应用活跃节点的数据流信息对能源有效节点的数据进行预测。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与其它相关算法相比具有更好的预测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5.
在磷酸催化作用下,采用前体二胺N,N’-(2-胺基苯基)-2,6-二甲酰亚胺吡啶(1)和前体二醛1,4-二(2’-甲酰苯氧基)丁烷(2)进行缩合作用得到[1+1]Schiff碱大环化合物3,进一步将Schiff碱大环3还原得到饱和大环4.并采用1H NMR,IR,质谱和元素分析等技术对大环3和4的组成进行了表征.采用X射线单晶衍射技术测定了Schiff碱大环3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大环3具有扭曲的"8"字形结构.采用UV-vis光谱滴定技术对大环与系列阴离子的键合作用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Schiff碱大环3对F-离子有明显的选择性识别作用,并测定了该配位反应的配位比和平衡常数.  相似文献   
166.
蛋白质的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及化学生物学研究中,凝胶电泳是常见且重要的分析手段。然而其背后所蕴含的一众有关蛋白质结构及功能的知识点长期被国内外本科相关专业教学忽略。从探讨蛋白质凝胶电泳的分子量指示物的筛选标准出发,分析比较了几类常见的分子量指示物,并基于一级结构和高级结构的稳定性对分子量条带用蛋白质的筛选提出了一些合理的推论。  相似文献   
167.
利用组合生物合成策略构建了人工杂合多环特特拉姆酸大环内酰胺(PoTeM)基因簇,并从异源表达重组菌株SR111-cbmA-OX1-cftC中分离得到2个PoTeM类化合物preikarugamycin (1)和clifednamide K (2).通过核磁共振和高分辨质谱分析确定化合物1为ikarugamycin生物合成中间体,化合物2为结构新颖的5/6双环PoTeM.采用滤纸片法测定了化合物1和2的抗细菌和抗真菌活性,结果显示二者在20μg载药量下均无抗菌活性.采用噻唑蓝比色法(MTT)测定了化合物1和2的细胞毒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1对人肝癌细胞HepG-2和人乳腺癌细胞MCF-7具有较强细胞毒活性,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3.34和2.72μmol/L,化合物2对测试细胞株无明显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168.
金属锂具有超高的理论容量(3860 mAh·g-1)和低氧化还原电位(-3.04 V vs.标准氢电极),是极具吸引力的下一代高能量密度电池的负极材料。然而,循环过程中的体积膨胀、锂枝晶生长和“死锂”等问题严重的限制了其实际应用。合理设计三维骨架调控金属锂的成核行为是抑制锂枝晶生长的有效策略。本文中,我们发展了一种“软硬双模板”的方法合成了兼具大孔和介孔的三维碳-碳化钛(Three-dimensional macro-/mesoporous C-TiC,表示为3DMM-C-TiC)复合材料。多级孔道为金属锂的沉积提供了足够的空间,缓冲充放电中巨大的体积变化。此外,TiC的引入显著增强多孔骨架的导电性,改善锂金属的成核行为,促进金属锂的均匀成核和沉积,抑制锂枝晶生长。3DMM-C-TiC||Li电池测试表明,在循环300圈以后,库伦效率仍保持在98%以上。此外,所得材料与LiFePO4 (LFP)组成的全电池也表现出优异的倍率和循环性能。本工作为无枝晶锂金属负极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9.
王晶 《化学教育》2022,43(17):19-23
对《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物质的性质与应用”学习主题进行解读,该主题体现核心素养发展的具体化要求,包括以大概念为统领的主题内容结构和要求、明确核心素养表现期望的学业要求以及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提示建议等。  相似文献   
170.
林晓霞 《化学教育》2022,43(21):73-79
以高中化学“羧酸”一节为例,以大概念“化学源自生活,结构决定性质”为引领,结合系列真实情境,将乙酸的性质、羧酸的性质、羧酸衍生物的性质结构化地整合在一起,螺旋上升式地实施教学,顺应学生学习心理,促进学生学科知识结构化和认知结构化的建立,凸显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厚植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也促进教师的二次成长,达到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