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1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337篇
化学   714篇
晶体学   2篇
力学   9篇
综合类   6篇
物理学   5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51.
采用溶胶凝胶法与等体积浸渍相结合制备了一系列以粘土为载体的K-Co-Mo催化剂. 采用XRD、N2等温吸脱附、H26+的还原,但对Mo4+和Co2+的还原没有明显的影响. 催化剂经还原后,在其表面生成了一种更低价态的Moδ+(1<δ<4)物种,被认为是合成醇的活性中心. 与非负载催化剂相比,粘土担载的K-Co-Mo具有更高的合成醇性能. 负载型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活性物种分散度,并且其介孔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合成醇反应中间体的滞留时间,从而促进了低碳醇的生成. 经773 K还原的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活性,其原因可为催化剂表面具有较高含量的Moδ+物种.  相似文献   
52.
采用含氮双膦配体与无水氯化钴反应可制得一系列相应的(P^N^P)钴配合物,并研究了该系列钴配合物对苯乙烯聚合的催化性能.在助催化剂倍半氯化乙基铝(EASC)的活化下,该系列钴配合物对甲苯中的苯乙烯溶液聚合表现出高的催化活性(可达5.44×105g(PS)·mol-1(Co)·h-1).通过对不同苯乙烯单体用量、助催化剂用量(Al/Co摩尔比)、聚合温度以及催化剂的配体环境等的研究,详细考察了这些因素对聚合反应和聚合产物性能的影响.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GPC)和核磁共振碳谱(13C-NMR)表征了所得聚合产物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和微观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所得聚苯乙烯具有较低的分子量(Mn=2000~5900)和较窄的分子量分布(1.75~2.05),其微观结构是无规的.  相似文献   
53.
采用共浸渍法制备了不同Ce含量的Ce-Cu-Co/CNTs催化剂,考察了其在合成气制低碳醇反应中的催化性能,借助X射线衍射(XRD)、程序升温还原(H2-TPR)、N2吸脱附实验(BET)、透射电镜(TEM)和CO程序升温脱附(CO-TPD)对这些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Ce的质量分数为3%时,低碳醇的时空收率和选择性达到最高,分别为696.4 mg?g-1?h-1和59.7%,其中乙醇占总醇的46.8%,适量Ce的添加能提高Cu物种在催化剂上的分散度和催化剂的还原性能,能显著地增加催化剂吸附CO的能力,促进合成醇活性位的形成,进而明显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总醇的选择性.研究表明,将具有高活性和高碳链增长能力的CuCo基催化剂与碳纳米管的限域效应结合,可实现缩窄产物分布、大幅度提高乙醇选择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54.
顾一丹  李继文  宋卫林  张祥民 《色谱》2014,32(2):204-209
采用离子色谱建立了合成气制烯烃(SGTO)水相产物和油相产物中C1~C6有机酸的测定方法。对分离条件进行了优化,使用标准样品测定了线性范围和工作曲线,考察了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确定了SGTO油相产物样品的碱洗条件,并对SGTO水相产物和油相产物样品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C1~C6有机酸的质量浓度在各自配制的质量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标准溶液的回收率测定表明回收率在95.6%~104.3%之间,5次重复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在0.4%~3.6%之间,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精密度。SGTO油相产物中的加标回收率在91.1%~96.8%之间,5次重复测定的RSD为0.7%~2.3%,准确性可以满足实际分析的需要。实际SGTO水相产物和油相产物中C1~C6有机酸的分析结果表明,SGTO水相产物中C2~C4有机酸含量较高,而SGTO油相产物中C4~C6有机酸含量较高。本研究对SGTO反应研究、催化剂制备、工艺优化以及设备材料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5.
Nanostructured -y-A12O3 with high surface area and mesoporous structure was synthesized by sol-gel method and employed as catalyst support for nickel catalysts in methane reforming with carbon dioxide. The prepared sampl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D, N2 adsorption-desorption, TPR, TPO, TPH, NH3-TPD and SEM techniques. The BET analysis showed a high surface area of 204 m2.g-1 and a narrow pore-size distribution centered at a diameter of 5.5 nm for catalyst support. The BET results revealed that addition of lanthanum oxide to aluminum oxide decreased the specific surface area. In addition, TPR results showed that addition of lanthanum oxide increased the reducibility of nickel catalyst. The catalytic evaluation results showed an increase in methane conversion with increasing lanthanum oxide to 3 mol% and further increase in lanthanum content decreased the catalytic activity. TPO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coke deposition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lanthanum oxide to 3 mol%. SEM and TPH analyses confirmed the formation of whisker type carbon over the spent catalysts. Addition of steam and Oxide to drv reformin feed increased the methane conversion and led to carbon free ooeration in combined orocesses.  相似文献   
56.
以硝酸亚铈(Ce(NO33·6H2O)和正硅酸四乙酯(C8H20O4Si)为前驱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系列具有大比表面积的xCeO2-(1-x)SiO2(x = 0,0.25,0.50,0.75,1)复合氧化物载体,然后浸渍活性组分Ni制得用于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的Ni催化剂。运用N2物理吸附-脱附、X射线粉末衍射、扫描电镜、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氢程序升温还原、氨程序升温脱附和热重等手段对所得催化剂的组织结构、还原性、表面酸性和积炭行为等进行了表征;同时考察了催化剂的组成、焙烧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对催化剂在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中催化性能的影响。表征结果表明,该系列Ni/CeO2-SiO2催化剂具有大比表面积,CeO2晶粒较小,NiO的分散性好且易被还原,表面酸性弱,不容易积炭。当Ce/Si摩尔比为1:1,活性组分Ni的质量分数为10%,焙烧温度为700℃时,所制备的Ni/CeO2-SiO2催化剂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最高的CH4转化率(~84%)和对产物CO及H2的选择性(>87%)。  相似文献   
57.
王玉珏  胡敏  李晓  徐楠 《化学进展》2020,32(5):627-641
大气颗粒物中棕色碳(BrC)在近紫外波段具有强吸光性,并因其显著的气候效应被广泛关注。BrC组成、来源、演变和光学性质的不确定性是造成气候模型估算气溶胶辐射强迫不确定性的重要因素。本文综述了大气颗粒物中BrC的化学组成、来源和生成机制,聚焦分子水平上BrC组成、二次生成机制和吸光间的关联。大气颗粒物中BrC的主要类别包括有机溶剂(甲醇)提取的碳质组分、水溶性有机碳及类腐殖质; 分子水平上,硝基芳香烃和含氮杂环有机物是BrC的主要发色团。BrC的来源包括生物质等不完全燃烧一次排放和挥发性有机物氧化二次生成; 二次生成途径主要包括人为源芳香烃氧化生成硝基芳香烃等含氮组分、羰基化合物与铵/胺反应生成含氮杂环组分或低聚物。前体物和反应条件影响二次生成BrC的组成和吸光性质; BrC在大气传输过程中还会发生“光漂白”现象。在分子水平上识别和阐明BrC的发色团、二次生成机制及其演变过程是未来该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8.
59.
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蔬菜中含氮杂环农药残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固相萃取(SPE)气相色谱-质谱(GC-MS)同时测定蔬菜中敌菌灵、噻菌灵、氟虫腈和噻嗪酮4种含氮杂环农药残留量的分析方法.蔬菜样品用乙腈匀浆提取后经弗罗里硅(Florisil)固相萃取柱净化.采用GC-MS检测,在选择离子检测(SIM)模式下以特征离子定量,用全扫描(SCAN)方法确证.方法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53)和重现性(峰面积RSD≤9.1%),最低检出限(S/N=3)在3.6~1.8×10-4μg/mL之间,4种农药添加回收率在76.1%~116.4%之间,RSD≤9.8%,用于实际样品菜心的检测,结果满意.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可作为测定各种蔬菜基质中含氮杂环农药残留量的确证方法.  相似文献   
60.
采用大气压等离子体射流,以CH4和CO2直接作为放电气体进行常压下重整制合成气的实验研究,考察了等离子体射流的放电特征及放电距离、放电功率、原料气配比和流量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等离子体具有放电稳定、均匀的特征。重整反应的主要产物为合成气,只有少量的H2O和积炭生成。优化的反应条件为放电距离为9mm,CH4和CO2的摩尔比为4/6。当原料气流量为1000mL/min,放电功率为88.4W时,CH4和CO2的最高转化率为分别为94.99%和87.23%。甲烷和二氧化碳的转化率随放电功率的增加而增加,随流量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