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8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1830篇
化学   3521篇
晶体学   34篇
力学   3篇
综合类   60篇
物理学   27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72篇
  2013年   186篇
  2012年   141篇
  2011年   151篇
  2010年   158篇
  2009年   183篇
  2008年   182篇
  2007年   170篇
  2006年   163篇
  2005年   146篇
  2004年   154篇
  2003年   162篇
  2002年   161篇
  2001年   155篇
  2000年   94篇
  1999年   101篇
  1998年   81篇
  1997年   87篇
  1996年   93篇
  1995年   88篇
  1994年   72篇
  1993年   81篇
  1992年   70篇
  1991年   66篇
  1990年   67篇
  1989年   66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15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3类手性配体d-10-樟脑磺酸及其衍生物,α-(-)-羟蒎酮及其衍生物,又恶唑啉6衍生物分别与铜(Ⅱ)形成手性铜配合物,催化重氮乙酸酯与1,1-二苯乙烯或异丁烯的环丙烷化加成反应,得到光学活性环丙羧酸酯,不对称诱导最高可达95%e.e.。  相似文献   
102.
三氮唑类化合物具有很强的生物活性[1,2],尤其是利用5 氨基 1H 1,2,4 三氨唑 3 羧酸为原料制得的Schiff碱具有较强的生根性能和较好的细胞分裂活性[3,4]本文以5 氨基 1H 1,2,4 三氨唑 3 羧酸为原料,经Sandmeyer反应将 NH2转变 Cl、 Br、 I和 CN。其合成路线如下:1 实验部分1 1 仪器与试剂Impact 420型傅里叶红外光谱仪;HP8452A二极管阵列紫外/可见光光度计;PE 2400型元素自动分析仪:XL 200MHz超导核磁共振仪;M 80AGC/MS质谱仪。5 氨基 1H 1,2,4 三氮唑 3 羧酸(工业纯,武汉中储鹤翔新技术有限公司,纯度95%以上),其余试剂均…  相似文献   
103.
利用纯电化学手段获得了具有较强表面增强拉曼活性的镍电极, 改进了原有的镍电极表面预处理方法. 结果表明, 在0.5 mol/L的NaClO4溶液中, 结合电化学阶跃技术和循环伏安技术, 可以得到合适的粗糙镍电极; 同时, 还得到了探针分子吡啶在该粗糙镍电极表面随电极电位变化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 此时谱峰强度获得了极大的增强; 还研究了粗糙镍电极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像, 并估算出其SERS增强因子约为104, 此结果比以前的镍电极表面粗糙方法所能达到的增强因子高一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104.
南蛇藤倍半萜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南蛇藤(Celastrus angulatus)的种子中分得三个新的倍半萜化合物(1~3)。它们的结构经紫外、红外、质谱及二维核磁谱确定为1β-乙酰氧基-8α-苯甲酰氧基-9β, 13-二(β-吡啶甲酰氧基)-β-二氢沉香呋喃(1)-1β, 2β-二羟基-6α-乙酰氧基-8β, 9β-二苯甲酰氧基-β-二氢沉香呋喃(2)和1β, 2β, 8β, 9β-四苯甲酰氧基-6α-乙酰氧基-β-二氢沉香呋喃(3)。  相似文献   
105.
研究了聚环氧乙烷(PEO)/聚2-乙烯基吡啶(P2VP)的共混物分别经LiCLO4、四氰基代苯醌二甲烷(TCNQ)及两者共同掺杂后其共混物的离子、电子及混合导电率,当PEO与P2VP的重量比分别为6/4、5/5及4/6时,共混物的混合导电率大于相应的离子及电子导电率的总和,呈现协同效应,从共混物外观的研究发现LiCLO4能作为PEO/P2VP共混体系的增容剂。  相似文献   
106.
杜家声 《应用化学》1995,12(5):58-61
研究了由4,4'-癸二酰-双-(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DBPMP,简作H2A),氧化三辛基膦(TOPO),吡啶(Py)组成的三元体系从硝酸溶液中对铀的协同萃取,斜率法确定萃合物组成为UO2A.TOPO.Py,制取了固体协萃配合物,并用元素分析、IR及HNMR等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07.
羧酸铜催化反应的研究——Ⅰ.羧酸铜催化醛肟转变为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在多种羧酸铜催化下,醛肟在含有氰基的溶剂中(如CH_3CN、CH_3OCH_2CH_2CN等),均可脱水转变成相应的腈。反应条件温和,产率较高。具有不同空间和电性效应取代基的羧酸铜对反应的产率影响不大。实验中还发现溶剂乙腈参与了上述反应。  相似文献   
108.
以3-氨基吡嗪-2-羧酸为原料,经酯化反应、亲电反应和重氮化反应合成了3-氟-6-碘吡嗪-2-羧酸甲酯(1),总收率62.34%,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MS确证,用X-单晶衍射法测定了化合物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1(CCDC: 1986368)属单斜晶系,空间群C2/c,晶胞参数a=17.6566(5) Å, b=4.74850(10) Å,c=19.6368(6) Å,β=95.6540(10)°,V=1638.39(8) Å3,Z=8,Rgt(F)=0.0173,wRref(F2)=0.0465,F(000)=1056,μ=3.885 mm-1  相似文献   
109.
配体形状对多吡啶铜(Ⅱ)配合物与DNA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合成了一系列含有平面配体的Cu(Ⅱ)多吡啶配合物[Cu(IP)2]2+、[Cu(PIP)2]2+、[Cu(DPPZ)2]2+和[Cu(HPIP)2]2+,用吸收光谱、CD光谱和粘度等方法研究了这些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的作用。结果表明配体上的取代基及配体的平面性对这些四面体配合物与DNA的结合强弱产生一定的影响。[Cu(DPPZ)2]2+与DNA的结合较强,而[Cu(HPIP)2]2+与DNA的结合较弱。CD光谱显示配合物[Cu(DPPZ)2]2+、[Cu(PIP)2]2+和[Cu(HPIP)2]2+的加入会导致DNA的CD光谱减弱。而[Cu(IP)2]2+的加入则会使DNA的CD光谱增强。同时,[Cu(IP)2]2+与DNA结合后,还会引起一定程度的DNA构型转换,即DNA从B型转换成Z型。  相似文献   
110.
本文利用单羧基二茂铁Fc-COOH和1,1′-二羧基二茂铁HOOC-Fc-COOH作为配体分别合成了双核铈配合物Ce2(FcCOO)6 (1)和二维层状配位聚合物Ce2(OOC-Fc-COO)3(2),测定了两种配合物的晶体结构。配合物1中的金属铈离子为九配位结构,分别与周围的羧基二茂铁上的氧原子和作为辅助配体的水分子配位,茂铁间的π-π相互作用将配合物1的二聚体单元连结在一起形成二维的网状结构。配合物2中的金属铈离子亦为九配位结构,分别与周围的羧基二茂铁上的氧原子,作为辅助配体的水分子和甲醇配位形成类似于配合物1的二聚体单元,1,1′-二羧基二茂铁HOOC-Fc-COOH作为桥基配体将二聚体单元连结在一起,形成二维网状的配位聚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