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6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482篇
化学   843篇
晶体学   2篇
综合类   19篇
物理学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6 毫秒
21.
22.
Two new dicyanamide coordination polymers, {Mn(dmpz)[N(CN)2]2}2 (1) and {Cu(dmpz)[N(CN)2]2}2 (2)(dmpz=3,5-dimethylpyrazole), were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single 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and IR spectroscopy. In 1 and 2 the metal ions have two different coordination modes, where one is coordinated to four dicyanamide anions and two monodentate dmpz molecules to form a slightly distorted octahedral geometry, while the other adopts octahedral geometry, surrounded by four nitrile N atoms and two amide N atoms of the dicyanamide anions. Both complexes contain two alternating chains that are parallel to each other.  相似文献   
23.
通过1-苯基-3-甲基-4-氯乙酰基-吡唑啉酮-5 (PMCP) 和4-甲基氨基硫脲 (MTSC) 缩合, 形成了一种新的双杂环化合物 (PMCP-MTSC)。利用元素分析与单晶X-射线衍射进行了表征。 该化合物(C14H15N5OS)属单斜晶系, P21 空间群, 晶体学参数为 a = 7.634(1), b = 11.639(2), c = 8.150(2) ? ?= 98.13(1), V = 716.9(2) ?, Z = 2, Dc = 1.396 g/cm3, (MoKa) = 0.232 mm-1, F(000) = 316, Mr = 301.37。结构由直接法解出,共收集3114个衍射点,其中I > 2(I)的独立衍射点有2453个,用全矩阵最小二乘法修正,最终偏离因子:R = 0.0294, wR = 0.0738。结构分析表明: 该化合物以酮式存在,分子间通过氢键作用(N(5)H…O)连接起来并形成一维链状结构。  相似文献   
24.
本文报道了1,6-双[4'-(1'-苯基-3'-甲基-5'-氧代)吡唑啉基]-1,6-已酮与铀、钍固体配合物的组成。从红外光谱、质子核磁共振谱、差热曲线及微分热重曲线的数据, 得到了其配位状态方面信息。  相似文献   
25.
设计合成了两种新型的以聚吡唑硼酸盐、氨基酸为配体的钒氧配合物VO[phCH2CH(NH2)COO][HB(pz)3](1)和VO(3,5-Me2pz)[HB(3,5-Me2pz)3](CH3COO)(2). 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并利用单晶X射线衍射技术解析了它们的结构. 非等温热分解动力学研究表明, 配合物1和2的热分解反应都是分两步进行的. 通过计算, 配合物1热分解的第一步反应的可能机理为成核与生长(n=1/4); 第二步反应的可能机理为化学反应. 其非等温动力学方程分别为, dα/dT=(A/β)e-E/RT(1/4)(1-α)[-ln(1-α)]-3 和dα/dT=(A/β)e-E/RT(1-α)2. 分解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分别是223.52 和331.94 kJ·mol-1; 指前因子ln(A/s-1)分别是49.67 和57.50. 配合物2 热分解的第一步反应的可能机理为化学反应; 第二步反应的可能机理为成核与生长(n=1/2). 其非等温动力学方程分别为, dα/dT=(A/β)e-E/RT(1-α)2, 和dα/dT=(A/β)e-E/RT(1/2)(1-α)[-ln(1-α)]-1. 分解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分别是300.56 和444.72 kJ·mol-1; 指前因子ln(A/s-1)分别是75.53 和92.50.  相似文献   
26.
27.
The organic nanoparticles of a blue-light-emitting molecule, 1,3-diphenyl-5-(9-anthryl)-2-pyrazuline, were prepared by reprecipitation method using acetonitrile as the solvent for the molecular precursor. Three morphologies, spherical, doughnut-shaped and cubic, could be observed on the silicon substrate forthe nanoparfides by the volume-controlled addition of acetonitrile. The evolution of particle morphology as a function of acetonitrile addition was attributed to the variation of the growth habits of the particles in the different environment. The nanoparticles exhibit the novel photoluminescence spectra as compared to those of monomer and the bulk crystals.  相似文献   
28.
以L-脯氨酸为绿色催化剂,3-甲基-5-吡唑酮(或1-苯基取代物)和芳醛及丙二腈为原料,就微波辅助的一锅法成环缩合反应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乙醇/水为溶剂,催化剂用量10mol%,微波功率300W和80℃下反应10~15 min,即可得到4H-吡喃并[2,3-c]吡唑类化合物(4a~4j),合成收率达85~94%。该方法具有产率高、反应时间短、操作简单等优点。  相似文献   
29.
金属引导的多功能杂环配体配位形式的超分子自组装体系的研究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非常活跃的研究方向[1 ̄4]。吡唑作为桥联配体用于组装环状超分子结构的报道很多,主要集中在直线型的一价Ag"、Au"、Co"、Cu"等[5,6]以及二价Ni!、Cu!、Co!、Zn!、Cd!、Fe!等[7 ̄9],但是与二价Pd![10 ̄12]和Pt![13 ̄15]的组装的报道较少。由于Pd!和Pt!通过吡唑桥联后,会产生较强的金属-金属相互作用,因而产生一些新颖的物理和化学性能[11,15]。在已知文献报道中[11,14,15],吡唑上的N-H质子都要在强碱的作用下才能去除,然后以桥联形式同金属配位,并且所得环…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