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25篇
  免费   3321篇
  国内免费   14699篇
化学   24932篇
晶体学   553篇
力学   774篇
综合类   720篇
数学   2778篇
物理学   8188篇
  2024年   145篇
  2023年   507篇
  2022年   518篇
  2021年   553篇
  2020年   503篇
  2019年   593篇
  2018年   432篇
  2017年   629篇
  2016年   708篇
  2015年   745篇
  2014年   1528篇
  2013年   1870篇
  2012年   1211篇
  2011年   1450篇
  2010年   1369篇
  2009年   1616篇
  2008年   1764篇
  2007年   1633篇
  2006年   1687篇
  2005年   1653篇
  2004年   1747篇
  2003年   1556篇
  2002年   1454篇
  2001年   1335篇
  2000年   1087篇
  1999年   1000篇
  1998年   1012篇
  1997年   943篇
  1996年   1001篇
  1995年   940篇
  1994年   740篇
  1993年   648篇
  1992年   828篇
  1991年   719篇
  1990年   677篇
  1989年   619篇
  1988年   204篇
  1987年   124篇
  1986年   79篇
  1985年   52篇
  1984年   30篇
  1983年   26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研究了配合物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过渡态配合物结构 ,电子迁移轨道及反应速率。  相似文献   
52.
我们给出了德摩根一致代数可伪度量化的一个充分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53.
54.
磺酸双氢麦角毒碱(Co-dergocrine mesvlate,Hydergine)又名喜得镇、舒脑宁,我国将其列为国家基本药物.目前,测定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的分析方法,主要有荧光分光光度法、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免疫分析法,但未见文献报道过化学发光法测定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的研究.作者发现,在碱性条件下,过氧化氢直接氧化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不会产生化学发光,但当高碘酸钾和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混合反应后,再加过氧化氢氧化会产生较强的化学发光,且发光强度与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测定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的新体系.  相似文献   
55.
医学上常用吊瓶式输液器给病人输液 ,而且往往是双瓶串起来进行 .在输液的过程中 ,涉及到许多中学数学和物理的知识 ,下面是笔者在研究性学习中 ,讨论的一个数理问题 .图 1 双瓶输液图例 1 如果我们将A瓶内装入普通盐水 ,B瓶内装入药液 ,在两瓶如图 1连接情况下输液 ,那么 ,药液先从B瓶下面连接的软管中流入A瓶中 ,经混合后 ,液体再从A瓶下面的针管中流出 ,结果是B瓶内液体先流完 .试问 :当B瓶内液体流完时 ,从A瓶下面流出的液体浓度为多少 ?解析 为了使问题简化 ,我们假设A瓶内的液体是没有溶质的液体 ,B瓶内的液体全部是溶质…  相似文献   
56.
提出了在聚乙烯醇存在下,Fe(Ⅲ)-磺基水杨酸-甲基紫三元配合物光度法测定Fe(Ⅲ)的方法.该法灵敏度高(ε=3.44×105L@mol-1@cm-1),选择性及精密度均好,用于水中痕量铁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57.
朱伟  沈祯祺 《中国物理 C》2005,29(2):109-114
通过协变和非协变的方法研究了领头对数近似(LLA)下扭度为4的QCD演化方程中的胶子重组函数的性质.指出了GLRMQ方程中的胶子重组函数并不适用.讨论了避免红外发散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用于高扭度下演化核和系数函数的推导.  相似文献   
58.
59.
介绍了一种基于Apollo信号控制台的核四极矩共振(NQR)炸药探测方法,描述了系统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和实现方法,并给出了对RDX的测试试验结果. 试验表明该方法可实现对RDX信号的探测.  相似文献   
60.
Zn(BTZ)2白色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合成及其器件制备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PCl3为脱水剂,将邻氨基硫酚与水杨酸脱水环化合成出2-(2-羟基苯基)苯并噻唑,并进一步将所得产物与乙酸锌反应合成出2-(2-羟基苯基)苯并噻唑螯合锌(Zn(BTZ)2)材料。以该配合物作为发光层制备出结构为ITO/PVK:TPD/Zn(BTZ)2/Al近白色电致发光器件,其色坐标位于白场之内(x=0.242,y=0.359),在驱动电压为16V时,亮度达3200cdm2,对应的量子效率为0.32%。进一步在Zn(BTZ)2中掺入橙红色染料Rubrene,制成ITO/PVK:TPD/Zn(BTZ)2:Rubrene/Al结构器件,实现了纯白色发光(色坐标值:x=0.324,y=0.343),非常接近于白色等能点,且量子效率达0.47%。最后对上述器件的发光和电学性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