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0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1616篇
化学   2647篇
晶体学   3篇
力学   7篇
综合类   38篇
数学   4篇
物理学   16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132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126篇
  2008年   127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111篇
  2004年   127篇
  2003年   111篇
  2002年   122篇
  2001年   139篇
  2000年   116篇
  1999年   93篇
  1998年   105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83篇
  1995年   86篇
  1994年   87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58篇
  1991年   68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81.
用旋转粘度计研究了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三元共聚物水性交联体系的流变性,考察了树脂含量、金属鳌合物含量和氨水水化对其流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元共聚物水性交联体系呈非牛顿流体流变行为,具有剪切变稀特性;随树脂含量或鳌合物含量增加,体系的增稠能力得以增强;水化不仅可改善体系的增稠性能,而且可增强体系的非牛顿流变性。  相似文献   
82.
83.
本文研究了苯乙烯-异戊二烯两嵌段共聚物在CHCl_3中的折光指数浓度增量(dn/dc)和紫外吸收光谱。嵌段共聚物dn/dc具有很好的加和性,可以测定嵌段共聚物的组成。紫外吸收光谱的结果表明,除低苯乙烯含量的样品外,其它嵌段共聚物都显示明显的紫外增色性(UV hyperchromism)。因此UV和UV-RI双检测GPC不会得到可靠的嵌段共聚物组成数据。这种增色现象与其特征的紫外吸收谱图紧密关联  相似文献   
84.
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苯乙烯(S)在氯化聚乙烯(CPE)存在下进行悬浮溶胀接枝共聚,考察了CPE对MMA/S共聚动力学行为的影响.CPE提高了聚合体系的粘度,使自动加速提前,扩散因素增加,对共聚有阻滞作用.CPE是链转移剂,使MMA/S共聚物分子量降低.CPE对MMA的吸附渗透优于对S的吸附,造成接技部分与非接技部分组成的差异.CPE含量、溶胀时间、转化率、硫酸用量对共聚组成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85.
聚氯乙烯—丁腈橡胶—氯丁橡胶三元共混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聚氯乙烯(PVC)-丁脯橡胶(NBR-29)-氯丁橡胶(CR)三元共混物的冲击性能和应力-应变行为,用动态力分析、扫描电和透射电镜研究了共混物的相容性和形态结构。结果表明,NBR-29对PVC,CR有良好的增容作用,三元共混物是部分相容的二相体系,具有良好的抗冲击性能。  相似文献   
86.
丁二烯-2-乙基-2-噁唑啉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阴离子转阳离子的机理转移聚合方法 ,两步合成了丁二烯 2 乙基 2 唑啉二嵌段共聚物 (PBd b PEOx) ;第一步阴离子聚合丁二烯 ,然后使其带上端功能基团 ;第二步是 2 乙基 2 唑啉的阳离子开环聚合 .对产物用IR ,1HNMR ,GPC ,DMA ,TEM和SAXS等手段进行了广泛的结构表征 .结果表明 ,所得嵌段共聚物具有较高分子量和窄的分子量分布 ,而且其中的聚丁二烯段中的 1 ,4 结构含量可通过反应条件的控制来调节 .  相似文献   
87.
利用三光气合成了Nε-苄氧羰基赖氨酸酸酐(Lys(z)-NCA),并用双端氨基聚乙二醇做引发剂,在DMF中引发Lys(z)-NCA聚合,合成了聚(Nε-苄氧羰基赖氨酸)-聚乙二醇-聚(Nε-苄氧羰基赖氨酸)三嵌段共聚物.利用IR、1H NMR、DSC和GPC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这种方法能够合成分子量可控、分子量分布窄(Ip=1.06)的嵌段共聚物,产率95.4%.  相似文献   
88.
采用含偶氮基的聚苯乙烯预聚物(PS ACPC)作为引发剂,合成了苯乙烯(St)分别与甲基丙烯酸(MAA)、甲基丙烯酸(β 羟丙酯)(HPMA)的嵌段共聚物,考察了PS ACPC引发第二单体的聚合反应行为,以及影响第二单体转化率和均聚物含量、共聚物组成的因素.用溶解性、凝胶渗透色谱(GPC)、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NMR)、动态接触角(DCA)等表征了嵌段共聚物.  相似文献   
89.
聚己内酯聚醚嵌段共聚物和共混物的表面性质对其药物释放行为的影响王卫华,贝建中,王智峰,王身国(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北京100080)关键词聚己内酯聚醚嵌段共聚物,共混物,电子能谱,表面性质,药物释放行为聚己内醋(PCL)具有优良的药物通透性和生物相容...  相似文献   
90.
多嵌段聚氨酯大孔共聚物的制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嵌段聚酯大孔共聚物经缩聚和加聚反应分步聚合得到,并利用FTIR,DSC,SEM和BET等对其结构、形态结构和孔结构进行了比较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该聚合物为微相分离且可能存在三种微区结构的多嵌段共聚物,其干态下的比表面积有10-250m^2/g之间,平均孔径在100-350A左右,在聚合温度下,接近于聚氨酯θ条件的溶剂为最佳致孔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