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9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89篇
化学   1614篇
晶体学   3篇
力学   3篇
综合类   13篇
数学   7篇
物理学   138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142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111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141篇
  2009年   164篇
  2008年   134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建立了苹果和土壤中阿维菌素残留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方法,并且应用本方法研究产自泰安、西安及北京的苹果和土壤中阿维菌素的代谢规律.样品经乙腈萃取后,用饱和NaCl盐析分层,静置30 min后,旋转蒸发浓缩,氨基柱净化,应用UPLC-MS/MS选择多反应监测(MRM)正离子模式扫描测定.本方法最低检出浓度(LOQ)为1.0 μg/kg(S/N=10);在2.0~100.0 μg/L范围内阿维菌素的峰强度与质量浓度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4).3个添加水平(1.0, 10和100 μg/kg)的平均回收率在79.2%~96.1%,相对标准偏差3.18%~9.14%.田间测定试验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在苹果中的原始沉积量为11.8~18.4 μg/kg,在土壤中的原始沉积量为44.7~54.8 μg/kg,代谢速率快,在苹果中的半衰期为2.35~3.84 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4.58~6.45 d.  相似文献   
92.
建立了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SPE-HPLC)测定水果中农药单甲脒残留量的检测方法.用HCl溶液将样品中单甲脒转化为盐酸盐并溶于水中,在碱性条件下用乙腈提取,经碱性氧化铝固相萃取柱净化.采用C18柱(250 mm×4.6 mm,5 μm)分离,以甲醇-0.01 mol/L乙酸铵溶液(50∶ 50, V/V)为流动相,在254 nm下检测.本方法可以将单甲脒与基质良好分离,在0.01~10 mg/L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R2=0.9999);检出浓度为0.0013 mg/kg,回收率为80.7%~95.3%,相对标准偏差小于7%,可用于水果中单甲脒残留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93.
利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三聚氰胺(MEL)和Cu2+与8-苯胺-1-萘磺酸(ANS)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MEL和Cu2+均对ANS有荧光猝灭作用,且猝灭机理均为静态猝灭.计算了表观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Cu2+的引入使得MEL猝灭ANS荧光的效果急剧增强,体系的相对荧光峰强与MEL浓度(1×10-10~1×10-5 mol/L)的对数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三聚氰胺的检出限为3.8×10-11 mol/L.紫外、荧光、三维荧光光谱的结果表明,MEL及Cu2+对ANS的荧光猝灭为协同作用,三者形成了三元络合物.本研究建立了荧光光谱检测超痕量三聚氰胺的新方法,为奶粉、乳制品中三聚氰胺的检测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94.
运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了三聚氰胺对儿童尿液代谢的影响.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UPLC/TOF-MS)法分析儿童尿样的代谢指纹图谱,质谱数据采用MarkerLynx软件处理,然后使用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分析病例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的代谢物谱差异,并通过变量重要性投影(VIP)选取潜在的生物标志物,结合质谱同位素分析和数据库检索对潜在的生物标志物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三聚氰胺通过肾结石导致的物理性损伤干扰了柠檬酸代谢.代谢组学法能够应用于三聚氰胺导致的代谢异常的研究及三聚氰胺导致肾损伤的无创检测.  相似文献   
95.
建立了一种基于胶束增敏缔合反应水相测定乳制品中三聚氰胺的分光光度法,研究了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形成的胶束体系中,茜素红(AR)阴离子与三聚氰胺阳离子反应产物的紫外-可见光谱特性。实验发现,加入三聚氰胺后,体系λmax由426nm红移到516nm,加入SDS对缔合物有显著的增稳、增敏效应。三聚氰胺质量浓度在1.9~25mg/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缔合物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6.9×103L.mol-1.cm-1。本方法用于液态奶及奶粉中三聚氰胺的测定,回收率分别为94.5%~104.8%和95.5%~100.4%,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6%~2.2%和1.7%~2.6%。考察了酸效应、胶束对体系的作用机理,发现三聚氰胺与AR缔合物之间主要是通过静电引力和疏水作用力相结合。  相似文献   
96.
荧光法快速检测有机磷农药残留总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pH4.60的B-R缓冲溶液中,中性红(NR)与一定浓度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发生荧光增强反应,在该体系中加入有机磷农药后,在激发波长560 nm,发射波长604 nm处体系的荧光强度明显降低,且降低程度与有机磷农药的加入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范围和检出限分别为0.024~0.40 mg/L,0.014 mg/L。据此建立了测定有机磷农药残留总量的新方法。方法已用于面粉和土壤中有机磷农药残留总量的检测,回收率在92.0%~100.5%之间,RSD在1.1~1.9%之间。  相似文献   
97.
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蔬菜中24种有机磷农药残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了蔬菜中24种有机磷类农药残留气相色谱同时分析的方法。样品用含0.1%乙酸的乙腈提取,净化采用分散固相萃取的方式:在提取液中加入C18(ODS)、石墨炭黑、PSA等吸附剂粉末进行净化,采用DB-1701(30 m×0.32 mm×0.25μm)毛细管柱分离,FPD(P)检测。24种农药的质量分数在0.002~0.05 mg/kg时,回收率在80.1%~102.1%之间、RDS为1.4%~5.1%。各农药的检测限为:三硫磷、三唑磷为0.004 mg/kg、苯硫磷为0.01 mg/kg,其它21种为0.002 mg/kg。  相似文献   
98.
以甲醛为交联剂,以三聚氰胺、三乙烯四胺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的三聚氰胺-甲醛-三乙烯四胺(MF-TETA)分离树脂,研究了MF-TETA分离树脂对痕量银的分离富集性能,探讨了MF-TETA分离树脂对银的吸附原理与最佳条件。在pH6.0、温度为35℃的条件下,试液中的银可被MF-TETA树脂定量吸附,其静态饱和吸附容量为32 mg/g,吸附在树脂上的银可用10 mL0.05 mol/L HNO3完全洗脱,洗脱液中的银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AAS)测定。该法对银的检出限为16 ng/mL(3σ,n=11),线性范围为0.05~5mg/mL,RSD=2.2%,回收率在95.8%~102.0%之间,方法可用于中草药中痕量银的测定。  相似文献   
99.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质谱(LC-MS/MS)检测水产品中喹乙醇代谢物3甲-基-喹恶啉-2羧-酸(MQCA)的残留分析方法。样品先用Protease蛋白酶酶解,然后用乙酸乙酯萃取目标物,氮气吹干后用流动相溶解残渣,以甲醇、乙腈和0.1%甲酸溶液作为流动相,液相色谱串联电喷雾质谱在正离子模式下测定。MQCA在1~100μg/k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在2、4、8μg/kg3个添加水平上,回收率在82.5%~87.5%,相对标准偏差为4.5%~5.1%(n=6),定量限为1μg/kg。方法已用于水产品中喹乙醇代谢物的残留分析。  相似文献   
100.
三聚氰胺能够与荧光素在水溶液中发生作用,使荧光素的荧光强度增强,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荧光强度与三聚氰胺的浓度成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一种新的测定奶制品中三聚氰胺的荧光分析方法。方法的回归方程为ΔI=178.2ρ(10-6g/L),r=0.9977,线性范围5.00×10-7~1.00×10-5g/L,RSD为1.9%(n=10),检出限为9.85×10-8g/L。采用该方法测定奶粉和液态奶中三聚氰胺的含量,测得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5.1%和95.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