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34篇
  免费   2858篇
  国内免费   1608篇
化学   10455篇
晶体学   347篇
力学   917篇
综合类   102篇
数学   2293篇
物理学   8986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28篇
  2022年   451篇
  2021年   596篇
  2020年   672篇
  2019年   587篇
  2018年   550篇
  2017年   695篇
  2016年   801篇
  2015年   673篇
  2014年   1047篇
  2013年   1689篇
  2012年   1051篇
  2011年   1227篇
  2010年   935篇
  2009年   1278篇
  2008年   1313篇
  2007年   1256篇
  2006年   1147篇
  2005年   930篇
  2004年   748篇
  2003年   626篇
  2002年   725篇
  2001年   569篇
  2000年   553篇
  1999年   463篇
  1998年   385篇
  1997年   333篇
  1996年   302篇
  1995年   249篇
  1994年   227篇
  1993年   185篇
  1992年   162篇
  1991年   69篇
  1990年   74篇
  1989年   59篇
  1988年   55篇
  1987年   38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35篇
  1984年   31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23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15篇
  1978年   9篇
  1976年   8篇
  1975年   5篇
  1973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941.
酒石酸铅锆的制备、表征及其燃烧催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酒石酸、硝酸氧锆和硝酸铅为原料,合成出了双金属盐酒石酸铅锆,采用有机元素分析、X射线荧光光谱和FTIR对其进行了表征。在程序升温条件下,利用TG/DTG、DSC、固相原位反应池/FTIR联用技术,研究了酒石酸铅锆的热行为和热分解机理,描述了酒石酸铅锆的热分解过程,分析得出其最终分解产物为ZrO2、PbO和C。利用螺压工艺制备了含酒石酸铅锆的推进剂样品,研究了酒石酸铅锆对双基系推进剂燃烧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其燃烧催化作用。结果表明,酒石酸铅锆对双基系推进剂的燃烧具有良好的催化作用,是一种高效的燃烧催化剂;酒石酸铅锆热分解的最终产物PbO是催化燃烧的主要活性物质,推进剂燃烧过程中形成了氧化铅-铅循环催化体系,而锆和碳则起辅助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942.
用溶胶凝胶法和喷雾干燥技术在云母微粉表面包覆了不同nW/nV的掺钨V2O5溶胶,分别采用热分解和碳热还原得到了掺钨VO2/云母复合粉体。通过XRD、SEM对复合粉体进行了物相组成、微观形貌的表征。将复合粉体添加到紫外光固化树脂中形成复合薄膜,通过FTIR测试了复合薄膜相变过程中的红外透过率图谱,并通过DSC测试了复合粉体的相变温度(Tt)。结果表明两种热处理方法均得到了VO2(M),VO2晶体以蠕虫状附着在云母表面,同时钨的掺入使云母表面的VO2颗粒更加细小。不同掺杂量的复合粉体均表现出较优异的热致变色性能,相变前后在2 200 cm-1波数处的红外透过率变化量(ΔTr)均超过20%。随着nW/nV增加,复合粉体的ΔTr逐渐减小,Tt逐步降低,同时相变陡然性减缓。  相似文献   
943.
合成和表征了一种苯并噻唑类的荧光探针(YH1),并用光谱法研究了它对不同金属离子的响应。结果表明:YH1对Hg2+显示出好的选择性和灵敏度,与Hg2+作用后,在紫外光的激发下它的溶液颜色由蓝色变为无色。在1.4~8.8 μmol·L-1浓度的范围内,YH1的荧光强度与Hg2+浓度有线性关系,其对Hg2+的检出限为0.56 μmol·L-1。此外,YH1可跨过细胞膜,细胞毒性低,还可应用于HeLa活细胞中对Hg2+进行荧光成像。  相似文献   
944.
在甲醇中三苄基氯化锡与3,4-二甲氧基苯甲酸发生脱烃基反应,合成了梯形四核有机锡氧簇合物[(μ-O)(μ-OMe)(L)Sn2(CH2Ph)4]2(HL=(MeO)2C6H3CO2H),经UV、IR、元素分析及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结构。该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体学参数:a=1.2256(5)nm,b=1.2294(5)nm,c=1.3780(5)nm,α=69.784(7)°,β=68.568(7)°,γ=72.926(7)°,V=1.7801(12)nm3,Z=1,Dc=1.549g·cm-3,μ(Mo )=1.447mm-1,F(000)=832,R1=0.0261,wR2=0.0606。晶体结构分析表明:整个分子是以Sn2O2四元环为中心的对称结构,中心锡原子呈五配位畸变三角双锥构型。晶体中,两相邻的配合物分子经C-H咅作用组成一维带状结构。利用量子化学G03W软件,在LANL2DZ基组对配合物的稳定性、前沿分子轨道组成及能量进行研究。热重分析表明,配合物在128℃以下能稳定存在。此外,还研究了该配合物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945.
本文通过3,6-二肼基-1,2,4,5-四嗪(DHT)分别与高氯酸和硝酸反应得到2种高氮含能离子盐,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技术对它们的结构进行了表征。(DHT)(NO3)2(1)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胞参数:a=1.300 0(6) nm,b=0.834 9(3) nm,c=1.018 7(5) nm,β=118.89(5)°,Z=4;(DHT)(ClO4)2(2)属于正交晶系,P21212空间群,晶胞参数:a=0.980 4(4) nm,b=1.074 7(4) nm,c=0.532 5(2) nm,Z=2。采用DSC和TG-DTG技术研究了这两种含能离子盐的热分解机理,并对这两种含能离子盐的非等温动力学、爆热及感度进行了测试分析。研究表明这两种含能离子盐在敏感型含能材料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46.
水热法合成了2个配合物{[Cu2(L)2(tp)]·2H2O}n(1)和[CuL(ClO4)]n(2)(L=4-羧酸-2,2':6',2"-三联吡啶,H2tp=对苯二甲酸)。对其晶体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12都通过配体和金属离子组装成一维链结构;配合物1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并通过链间的氢键作用形成三维的网状结构;配合物2通过链与链间的氢键作用形成二维的层状结构。对其热稳定性和荧光性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47.
以三(4-溴苯)胺、4-氨基苯硼酸频哪醇酯、4-二乙氨基水杨醛和三氟化硼乙醚溶液为原料,经过Suzuki偶联反应、缩合反应和配位反应,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三枝结构的三苯胺有机硼配合物(TPAB),使用 1H和 13C NMR对 TPAB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详细研究了TPAB溶液和固体态的光物理性能以及不同的外部条件对其发光性能的影响。发现 TPAB溶液和固体态都具有较强的荧光发射,在四氢呋喃溶液中的吸收峰位于 417 nm,发射峰位于 548 nm,荧光量子产率为 40.49%,荧光寿命为 1.72 ns;TPAB 固体的荧光发射峰位于 582 nm,荧光量子产率为 11.43%,荧光寿命为 0.72ns,表明TPAB具有优良的双光发光性能。此外,TPAB具有良好的发光稳定性,不受pH、金属离子、氨基酸和压力的影响。基于化合物优异的发光性能,将其应用于荧光细胞成像,在肝癌细胞(HepG2)中表现出良好的单光子和双光子荧光成像效果。  相似文献   
948.
基于铑(Ⅲ)与2-(5-溴-2-吡啶偶氮)-5-二甲氨基苯胺(5-Br-PADMA)的高灵敏显色反应,建立了激光热透镜光谱法测定痕量铑的新方法。实验表明,在pH 3.6~6.0的HAc-NaAc缓冲介质中,Rh(Ⅲ)与5-Br-PADMA显色形成紫红色铑络合物;继续以1.2 mol/L HClO4酸化后,可转变为另一种具有较高吸收特性的绿蓝色质子化型体,其最大吸收波长位于612 nm处,与所用He-Ne激光器的输出激光波长(632.8 nm)能较好匹配。铑的质量浓度在5~140μg/L范围内与热透镜信号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S/N=3)为1.1μg/L。该方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用于铑炭催化剂中痕量铑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949.
杜建华  宋荣君  李斌 《合成化学》2013,21(5):615-618
以甲基含氢硅油为氢源,在浓硫酸催化下经水解共聚缩合合成了甲基苯基含氢硅油(1),其结构和热稳定性经1H NMR,FT-IR和TGA表征。结果表明,1失重5%的温度为337.42℃。  相似文献   
950.
Low band gap D‐A conjugated PNs consisting of 2‐ethylhexyl cyclopentadithiophene co‐polymerized with 2,1,3‐benzothiadiazole (for nano‐PCPDTBT) or 2,1,3‐benzoselenadiazole (for nano‐PCPDTBSe) have been developed. The PNs are stable in aqueous media and showed no significant toxicity up to 1 mg · mL?1. Upon exposure to 808 nm light, the PNs generated temperatures above 50 °C. Photothermal ablation studies of the PNs with RKO and HCT116 colorectal cancer cells were performed. At concentrations above 100 µg · mL?1 for nano‐PCPDTBSe, cell viability was less than 20%, while at concentrations above 62 µg · mL?1 for nano‐PCPDTBT, cell viability was less than 10%. The results of this work demonstrate that low band gap D‐A conjugated polymers 1) can be formed into nanoparticles that are stable in aqueous media; 2) are non‐toxic until stimulated by IR light and 3) have a high photothermal efficienc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