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5篇
  免费   446篇
  国内免费   557篇
化学   1702篇
晶体学   35篇
力学   141篇
综合类   77篇
数学   255篇
物理学   1288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95篇
  2022年   129篇
  2021年   138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195篇
  2013年   138篇
  2012年   187篇
  2011年   195篇
  2010年   129篇
  2009年   134篇
  2008年   176篇
  2007年   152篇
  2006年   138篇
  2005年   142篇
  2004年   131篇
  2003年   111篇
  2002年   107篇
  2001年   104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设计并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方法 (ATRP)合成了核壳型多羟基多臂星状超支化聚合物刷 .以 2 溴异丁基酰溴封端的超支化聚 (3 乙基 3 羟甲基氧杂环丁烷 ) (HP Br)作为大分子引发剂 ,采用Cu(I)Br和N ,N ,N′ ,N′ ,N″ 五甲基二乙基三胺 (PMDETA)催化体系 ,在丁酮与丙醇的混和溶液中 ,通过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的ATRP溶液聚合 ,得到了一系列含有大量羟基的多臂星状超支化聚合物刷 (HP g PHEMA) ,并考察了其羟基的活性 ,发现羟基还可以与苯甲酰氯发生反应 .产物的结构和热性能用1 H NMR、FTIR、GPC、TGA、DSC等进行了表征和测试 .  相似文献   
42.
泡沫铅对VRLA电池负极活性物质结构及性能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0引言随着36V/42V汽车电源系统的提出,新一轮汽车用电池的竞争不断加剧。从目前情况看,铅酸电池由于具有成本低廉,使用可靠,原材料来源丰富,铅回收率可高达98%等优点,因此成为电动车电源最实际的选择之一[1]。但作为电动车用电池,需要克服其比能量低、充电接受能力差和负极硫酸盐化等缺点。为此各国科学家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最近报道用铸造多孔体作为敞口铅酸电池的集流体,它的比表面积为14cm2·cm-3,正极活性物质利用率上升到50%,远高于传统的铸造板栅[2]。在铅酸电池集流体研究领域里另一个重大进步,就是以R V C(R etic-ulated V i…  相似文献   
43.
44.
将偏最小二乘法(PLS)用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分析,同时测定水溶液中苯酚、对甲氧基苯酚和α-萘酚三种组分,并将此方法用于研究苯酚、对甲氧基苯酚和α-萘酚在水溶液中的竞争吸附.结果表明:合成样本的回收率在96%~107.6%之间,结果比较令人满意.采用PLS法计算三种酚类物质吸附后的平衡浓度和吸附量,其结果与采用LCA(Langmuir Competitive Adsorption)模型预测的结果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45.
论测量不确定度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讨论了测量不确定度的基本概念及应用。分析了误差和不确定度两个概念的区别,探讨了不确定度及分量的评定方法。  相似文献   
46.
天然多溴代羟基二苯醚类化合物是存在于海洋海绵体中的一类抑菌活性物质,国内外学者对此类物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发现他们具有良好的抑菌性,能有效抑制多种有害菌[1-4]的生长.  相似文献   
47.
利用电动势法得到了牛血清白蛋白(BSA)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相互作用的结合等温线. 通过四阶导数紫外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相互作用过程中芳香族氨基酸残基微环境极性的变化. 通过研究发现, 随着SDS浓度的逐渐增大, SDS在BSA上的平均结合数(v)逐渐增大, 色氨酸(Trp)残基所处微环境的极性在减弱后保持基本不变, 酪氨酸残基所处微环境的极性在明显增强后稍有减弱, 苯丙氨酸残基所处微环境的极性略有增强. 结果表明, 当v由0增大到14时, SDS主要结合在BSA的Trp-213附近并逐渐形成聚集体, 从而诱导BSA由结构域ⅡA 开始逐渐展开. 此后, SDS呈正协同作用的特点与BSA 结合, v急剧增大. 当v约为302 时, SDS在BSA上的结合基本达到饱和, BSA的构象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48.
岩兰草油掺伪物质的GC—MS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GC-MS方法分别在极性柱和非极性柱上对3种国外拒收的岩兰草油样品与未掺伪样品进行了比较,确定了主要的掺伪物质为邻苯二甲酸二乙酯,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得其掺伪物质的含量。为岩兰草油的检测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9.
为了寻找新的有效光敏材料,设计了一系列新型氮杂2-β萘基苯并恶唑分子,用改进的PPP-SCF-CI方法,对设计分子的第一激发单线态,三线态,振子强度和跃迁矩等光物理性质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筛选出了一些新型的具有特殊光物理特性的分子,并预测了有可能产生新型氮杂2-β萘基苯并恶唑分子类光敏感功能材料的取代基部位。  相似文献   
50.
本标准物质系合金钢。主要成份有碳、硅、锰、磷、硫、铬、镍、钼、钒,同时还含有锡、铅、砷、锑、铋等微量元素,每种元素成份都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它可作为量值传递和仲裁分析的依据,同时也可用于校验分析仪器与分析方法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