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6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62篇
化学   705篇
晶体学   2篇
力学   1篇
综合类   23篇
物理学   11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PME-GC-MS)对炼油厂废水中痕量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进行了定性分析,简化了预处理过程,总分析时间为1h左右.对比处理前后的废水样品的MS定性结果,为废水处理工艺的评价以及有机物降解机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Nd3+诱导番茄叶,测定其对番茄叶挥发性物质组成和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番茄叶经60 mg.L-1Nd3+诱导120 h后,挥发性物质的总含量较对照组的增加57%;氧合脂类、萜类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的含量分别较对照组的提高73%,38%和32%。含量最高组分(E)-2-己烯醛较对照组的提高74%。含量显著性提高的组分还包括萜类化合物的β-水芹烯和α-石竹烯,芳香族化合物的丁子香酚,分别较对照组的提高129%,65%和309%。不同浓度的Nd3+均可促进挥发性物质的释放,且随诱导时间呈不同的变化趋势。一定浓度的Nd3+还可诱导番茄叶活性氧的释放以及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力的提高。说明Nd3+可能通过提高番茄叶挥发性物质的含量,以增强其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3.
运用微滴溶剂萃取-气相色谱-微池电子捕获检测器联用技术(SDE-GC-μECD)对水中挥发性卤代烃(vHH)的分析进行了可行性探讨,优化了微滴溶剂萃取技术的多种影响因素.方法在0.1~20μg/L之间呈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1~0.999 8,相对标准偏差在1.2%~4.6%之间,加标回收率在83%~117%之间.该方法所用的有机溶剂很少(1~2 μL),装置简便,是值得推广的绿色环保、高效的前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4.
肉苁蓉挥发性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报道了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肉苁蓉挥发性物质,测得肉苁蓉挥发油的含量为3.5%;利用GC/MS法分离确认出24种化学成分;用峰面积归一化法得出各化学成分在挥发油中的相对百分含量,其中主要成分为丁香酚,占总挥发油的83.60%;又用单离子法分离出丁香酚,并用IR,EI-MS法对其进行分析确认。  相似文献   
5.
在微波辐射下,不用任何有机溶剂和无机载体,苯亚磺酸钠和卤代烃能迅速发生反应生成相应的S-烃基化产物。  相似文献   
6.
用量化学UMP2方法,在6-311++G**基组水平上研究了CH_2X(X=H,FCI)与臭氧反 应机理,全参数优化了反应过程中反应物、中间体、过渡态和产物的内何构型,在 UQCISD(T)/6-311++G**水平上计算了它们的能量,并对它们进行了振动分析,以 确定中间体和过渡态的直实性。从CH_2X(X=H,FCI)与O_3的反应机理的研究结果看 ,它们与O_3反应的活性都比较强,相对而言,活性大小顺序为CH_2F>CH_3> CH_2CI,也就是说,CH_2F自由基与臭氧间的反应活性最强,对大气臭氧的损耗将 是最大的。同时研究还发现CH_2X(X=H,FCI)系列自由基与O_3的反应都是强放热反 应。  相似文献   
7.
催化燃烧是目前最有效的处理挥发性有机物(VOCs)技术之一. 本文从催化剂活性组分、催化剂载体、有效组分颗粒大小、水蒸汽的影响及催化燃烧反应中的积碳等几个方面, 对近年来催化燃烧处理VOCs的研究进行了总结. 分析表明: 贵金属催化剂的研究主要着重于选择有效的载体和双组分贵金属催化剂; 非贵金属催化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活性的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钙钛矿和尖晶石型等催化剂的研制, 还有这些活性组分粒径大小及载体对催化燃烧VOCs反应活性的影响;此外, 在实际应用中,水蒸汽和催化剂积碳失活等问题对催化燃烧VOCs的反应也有很大影响. 本文的评述将为选择合适的催化燃烧技术处理VOCs污染物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8.
催化燃烧是目前最有效的处理挥发性有机物(VOCs)技术之一. 本文从催化剂活性组分、催化剂载体、有效组分颗粒大小、水蒸汽的影响及催化燃烧反应中的积碳等几个方面, 对近年来催化燃烧处理VOCs的研究进行了总结. 分析表明: 贵金属催化剂的研究主要着重于选择有效的载体和双组分贵金属催化剂; 非贵金属催化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活性的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钙钛矿和尖晶石型等催化剂的研制, 还有这些活性组分粒径大小及载体对催化燃烧VOCs反应活性的影响;此外, 在实际应用中,水蒸汽和催化剂积碳失活等问题对催化燃烧VOCs的反应也有很大影响. 本文的评述将为选择合适的催化燃烧技术处理VOCs污染物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9.
C18固相萃取膜适宜处理大体积地下水样现场采样而且易于运输、贮存。利用C18固相膜萃取以及GC/MS联用的方法对地下水中痕量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进行了萃取以及定性、定量分析。优化了固相膜萃取的地下水采样量和浓缩体积。有机氯农药和多环芳烃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5%~110.1%、90.3%~115.1%;方法检出限达到10^-9g/L;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5%。本方法用于北京地区地下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分析,并给出地下水样C18固相膜萃取的GC/MS测定结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高聚物TenaxTA动态吸附,一级热解吸/毛细管气相色谱法联用测定室内空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优化了热解吸温度和热解吸时间,建立了苯、甲苯、乙酸正丁酯、乙苯、对二甲苯、苯乙烯、邻二甲苯、正十一烷等8种典型有机污染物的外标定量曲线,各化合物线性范围为103,相关系数R为0.9983~0.9999,最低检出浓度可达2×10-4mg/m3;考察了方法的重复性、热解吸率和残留率,并分析了实际空气样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