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3篇
化学   130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2篇
物理学   1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0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周婉蓉  孙巍  杨平辉 《化学进展》2018,30(11):1601-1614
Janus粒子是指表面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化学组成或性质的不对称粒子,目前Janus粒子的制备方法仍在发展中,同时也逐渐形成了Janus粒子在生物医药、催化、材料以及防污等领域功能化应用的研究重点。本文从Janus粒子制备和应用两个方面方法来介绍Janus粒子的研究进展。制备方法主要包括表面选择性修饰法、晶种生长法、微流控法、嵌段共聚物自组装法和电化学沉积法等。应用方面则着重介绍了Janus粒子在生物医药、界面催化、表面活性剂、复合材料、微米马达和防污等方面的功能化应用,并对Janus粒子未来的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82.
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示差扫描量热法、凝胶色谱法、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等现代分析测试手段对聚丁二烯一聚二甲硅氧烷嵌段共聚物,Poly(Dd-b-DMS),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oly(Bd-b-DMS)具有嵌段结构和微观相分离形态;研究了Poly(Bd-b-DMS)的成膜性及选择透气性,证明其具有较好的富氧性能;考察了铸膜条件、硫化条件对选择透气性的影响;初步讨论了微观结构与选择透气性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3.
测定了聚氯乙烯(PVC)-丁腈橡胶(NBR-29)-氯丁橡胶(CR)三元共混物的冲击性能和应力-应变行为,用动态力学分析、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研究了共混物的相容性和形态结构,结果表明,NBR-29对PVC,CR有良好的增容作用,三元共混物是部分相容的二相体系,具有良好的抗冲击性能。  相似文献   
84.
含氰基离子液体的合成、表征及流变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摘要合成、 表征了一系列新的含氰基咪唑类离子液体. 测定了该离子液体的密度、 熔点及溶解性等物理性质, 研究了其在稳态、 瞬态和动态条件下的流变行为. 结果表明, 当剪切速率在0.1~50 s-1范围内时, 其粘度不随剪切速率的变化而变化, 但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粘流活化能随取代基长度变化呈现规律性变化. 对于1-丁基-3-氰乙基咪唑六氟磷酸盐离子液体, 维持剪切速率不变时, 其剪切应力和粘度均不随时间变化, 且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在动态条件下, 在线性粘弹区, 复合粘度和损耗模量G″ 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关键词  相似文献   
85.
Suzuki芳基偶联反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Suzuki芳基偶联反应在机理、底物、催化剂、碱及反应条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6.
综述了聚合物注塑残余应力的研究进展,详细介绍计算残余应力所用的理论模型及其基本概念.注塑制品残余应力由两部分组成,并且有不同的测试方法,这些应力是造成制品翘曲变形的原因.对于残余流动应力,重点分析本构模型的发展和注塑控制方程的建立;对于残余热应力,则讨论了冷却过程中的相交问题,以及热粘弹性模型在应力分析中的应用;最后介绍测量残余应力的几种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87.
设计、合成并用红外光谱、1H NMR、元素分析表征了三种用于双光子吸收材料的二苯乙烯衍生物,4,4′-双(二苯氨基-反式-苯乙烯基)联苯(BPSBP),4,4′-双(二乙氨基-反式-苯乙烯基)联苯(BESBP)和4,4′-双(9-咔唑基-反式-苯乙烯基)联苯(BCSBP)。实验结果表明三者最强的单光子吸收出现在350~400 nm之间,且单光子吸收和荧光光谱中表现出明显的溶剂化显色效应,揭示了分子内对称电荷转移的本质,双光子荧光光谱则揭示了单光子和双光子吸收具有相同的发射机理。利用双光子上转换荧光法测试发现,三种双光子吸收材料在800 nm飞秒激光的激发下具有较大的吸收截面,分别为892,617和483 GM,这表明在双光子领域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8.
酸碱控制的卟啉-苝酰亚胺分子阵列荧光开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氯仿溶液中分子阵列N,N-二[对-5′-(间-10′,15′,20′-三苯基卟啉)基-苯基]-3,4:9,10-四羧基二酰亚胺(TrPP-PTCDI-TrPP)在不同浓度的三氟乙酸作用下荧光光谱的变化,质子化无金属卟啉的光致激发态成为各种激发态中相对稳定的物种,因此无论激发无金属卟啉基元(λ=439nm)还是酰亚胺基元(λ=491nm),分子阵列都表现出质子化无金属卟啉生色团的特征荧光发射,酸的引入使激发态下高效率的电荷转移衰变途径被关闭,辐射衰变途径被打开.在溶液中引入三乙胺去质子化使电荷转移衰变途径被打开而辐射衰变途径被关闭,因此分子阵列构成了一个通过酸碱控制的荧光开关.考虑到酸碱中和反应的方便性及分子阵列对不同波段光激发同时敏感的广谱性,该分子阵列开关具有特殊优势.  相似文献   
89.
采用二烯丙基双酚A醚 (DBAE)接枝聚乙烯 (DBAE g PE)作为聚碳酸酯 (PC) /聚乙烯 (PE)合金的增容剂 ,通过测试合金的冲击强度和裂纹扩展功 (G1C)发现 ,PC含量约为 15份时 ,被增容的合金出现超常的增韧现象 .对合金的断裂表面形态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 )观察发现 ,未增容的合金呈典型的脆性断裂 ,增容的合金在PC为 15份时 ,PC出现明显的塑性变形 ,形成纤维 .本文就此提出纤维化增韧机制 ,并结合结构模型用纤维化增韧机制初步解释了PC/PE合金的超常增韧现象 .  相似文献   
90.
贺爱华  姚薇  黄宝琛  焦书科 《化学学报》2001,59(10):1793-1797
采用TiCl4-MgCl2-Al(i-Bu)3体系催化丁二烯(Bd,M1)-异戊二烯(Ip,M2)共聚合成了高反式-1,4-结构的共聚物,用13^CNMR方法研究了共聚物的结构和组成分布,定量计算了共聚物二元组的浓度和数均序列长度,证明共聚物的序列分布服一级Markov模型,继而根据一张Markov模型预测了一次投料不同转化率下所得共聚物的链段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