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3篇
化学   130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2篇
物理学   1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0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示差扫描量热法,凝胶色谱法,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等现代分析测试手段对聚丁二烯-聚二甲硅氧烷嵌段共聚物,Poly(Bd-b-DMS),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oly(Bd-b-DMS)具有嵌段结构和微观相分离形态,研究了Poly(Bd-b-DMS)的成膜性及选择透气性,证明其具有较好的富氧性能,考察了铸膜条件,硫化条件对选择透气性的影响;初步讨论了微观结构与选择透气性的相  相似文献   
132.
就样品的比热在相变前后均是温度函数的一般情况 ,通过动态地模拟DTA测量样品所经历的整个相变过程 ,验证了DTA中该相变潜热公式及相应的面积方法的正确性。证明对于可逆相变 ,采用文章所建议的面积法 ,把升降温过程中测得的相变潜热取一算术平均值 ,可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样品内温度梯度及样品比热是温度函数所带来的测量误差  相似文献   
133.
《广州化学》2001,26(2):1-5
就不同升温速率和实际样品的不同热导率对差热分析(DTA)中高分子材科的玻璃化转变曲线的影响进行了MonteCarlo模拟研究,发现当所有样品刚完成玻璃化转变时,在Tg曲线中该特征点要低于Tg的转变中点.转变中点所对应的样品温度肯定要高于实际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如果以玻璃化转变曲线的转变中点所对应的样品温度作为该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那么,升温速率越快、样品的热导率越小,所测得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就越大,反之亦然.DTA测得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与升温速率间有很好的线性依赖关系,但与样品热导率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  相似文献   
134.
合成了含液晶基元侧基的二氨基化合物-3,5-二氨基苯甲酸-4′-联苯酯,并以3,3′-4,4′-二苯醚四羧酸二酐(ODPA)、二氨基二本醚(ODA)为共聚单体,制备了具仍液晶侧链原位复合自增强功能的新型聚酰亚胺(PI)薄膜材料,这种含液晶基元侧链的PI能溶 在极性非质子有机溶剂中,显示出良好的可加工性能,由于液晶基元侧链的原位复合自增强作用,该类膜材料显示出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在热台偏光显微镜下观察,该类聚合物在较高的温度区域内显示液晶行为,并呈现向相织构。  相似文献   
135.
本文通过加入过硫酸铵(APS)引发苯胺和丙烯酸(AA)在水溶液中的协同聚合反应,一步合成出具有中空结构的聚苯胺纳米管. 聚苯胺纳米管的外径平均为180 nm,内径约80 nm,其形成取决于苯胺与丙烯酸的摩尔比(X{ani/AA}). 当X{ani/AA}不超过1时,主要得到聚苯胺纳米管. 在三电极体系中测定了所制备的聚苯胺纳米管的电化学性能. 在1 mol/L H2SO4为电解液,电流密度为0.5 A/g的条件下,聚苯胺纳米管比电容高达436 F/g,是通常聚苯胺纳米片的七倍. 此外,在0.5 A/g的电流密度下进行500次充放电循环后,其比电容能够保持最初始的89.2%,表现出优异的充放电循环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6.
将改进的Flory状态方程理论(EOS)引入含“分子内链段排斥性相互作用”的高分子共混物中,研究含无规共聚物的三元共混体系聚苯乙烯(PS)/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苯乙烯-丙烯腈(SAN)无规共聚物的相行为,建立相应的适用于含无规共聚物三元共混体系Spinodal方程.用PS、PMMA、PAN的特征参数及其链段间相互作用参数分别计算相应共聚物的特征参数,由二元相互作用模型计算均聚物-共聚物间的相互作用能参数.在运用EOS理论研究三元均聚物共混体系相行为基础上,进一步预测PS/PMMA/SAN体系的相行为,计算并绘制不同温度下的Spinodal曲线并进行实验验证,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吻合.结果表明,EOS理论可以克服经典平均场理论的缺陷,成功描述含分子内排斥作用共混体系相行为与共聚物组成及温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7.
在常规注射过程中 ,难以获得超高性能的共混体系注射制件 ,已有的研究表明 ,采用高剪切注射 ,可以抬高共混体系的最低临界相容温度曲线 (LCST)的位置 ,增加相容性 .当熔体进入模具后 ,冷却的同时相容性下降 ,开始相分离 ,相分离程度发展到某一程度即可获得高性能的制件 .对于高密度聚乙烯 (HDPE)、聚丙烯 (PP)两组分均为结晶型聚合物的共混体系 ,由于其相形态与结晶形态相互制约、竞争 ,微相分离程度难以控制 ,因此对其液 液相形态与结晶过程的控制是获得共混物最终形态与性能的关键 .采用振动保压注射成型技术不仅对HDPE、PP各自力学性能有明显的自增强作用 ,而且对HDPE/PP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也有十分明显的改善 .DSC、WAXD、SEM结果表明共混体系拉伸强度的提高主要取决于试样中串晶数量和大分子链的定向程度 ,而冲击强度则主要取决于两组分微观的相分离程度 .研究结果表明 ,HDPE/PP含量为 92 / 8的试样拉伸强度为 97 1MPa,80 / 2 0试样的缺口冲击强度为 4 5 5kJ/m2 ,较静态试样分别提高 4 3倍和 9 5倍 .采用振动填充注射技术针对某一组分可以获得高强度、高韧性的共混制件 .  相似文献   
138.
几种采用熔体注射成型实现聚合物自增强的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当前常用的几种注射自增强方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介绍了高压注射法、拉伸流动法和剪切控制法等几种实现单向自增强的方法以及注射压制二步法、摆动注射法、旋转注射法和剪切控制法等实现双向自增强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9.
综述了一种建立在表面作用力孔流通模型基础上计算高分子多孔滤过膜孔径大小及分布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0.
浓乳液双相聚合方法制备异形聚合物粒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浓乳液双相聚合方法,成功制备了聚丙烯酸丁酯(PBA)的异形粒子,通过在连续相中引入聚合物隔层,大大提高了浓乳液聚合过程中的稳定性,探讨了隔层种类对浓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并研究了浓乳液分散相体积分数和交联剂用量对PBA粒子异形程度的影响,并结果表明,浓乳液双相聚合过程中,分散相体积分数越高,交联剂用量越高,PBA粒子的异形程度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