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42篇
化学   249篇
物理学   3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61.
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SMSI)是多相催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对负载金属催化剂的稳定性和活性均有重要影响. 目前尽管有关Pt-TiO2体系的SMSI已有阐述, 但主要围绕载体的结构敏感性(晶面效应)、贵金属的粒径尺寸(尺寸效应)对SMSI的影响进行研究, 而TiO2的晶型对SMSI的形成是否存在影响目前尚未报道. 在本工作中, 选择青铜矿TiO2(B)为载体, 通过浸渍法负载Pt得到Pt-TiO2(B)催化剂, 并在H2、H2-O2氛围对其进行热处理. 研究结果表明, 500 ℃ 高温下H2处理不仅导致催化剂中载体由青铜矿变为锐钛矿, 而且引起载体迁移至Pt颗粒表面形成几何包覆. 当此催化剂再次经400 ℃ O2处理, Pt颗粒表面的包覆层消失, 呈现典型的SMSI行为. 借助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以及CO漫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CO-DRIFTS)结果分析, TiO2的晶型转变对SMSI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此外, 对不同气氛、温度下处理的Pt-TiO2进行了催化CO氧化性能研究, 结果证明SMSI产生的几何包覆以及载体的氧缺陷对催化CO氧化性能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 显然, 该工作丰富了Pt-TiO2体系的SMSI研究, 为其它载体晶相转变(或物相转变)可能诱导SMSI产生提供了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2.
杨强强  李川  于淑娴  范书华  王月霞  洪敏 《化学进展》2021,33(10):1900-1916
近年来,基于小干扰RNA(siRNA)的基因干扰技术从基因水平上调节与肿瘤产生多药耐药性相关的各种蛋白进而逆转化疗多药耐药性方面表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鉴于此,研究者们在RNA干扰与化疗药物的协同抗癌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游离的siRNA在无载体的情况下不易被细胞吸收,而且会被血浆和组织中内源性的核糖核酸酶降解,因此必须将siRNA负载在载体上才能有效应用于肿瘤治疗。鉴于纳米载体的安全、高效及靶向性等优点,人们已经发展出大量能同时负载siRNA及化疗药物的纳米复合体系。本文主要评述了近年来报道的一些纳米材料在共负载siRNA及化疗药物对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性方面的应用,以及研究中经常用到的一些逆转多药耐药的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163.
赵金秀  任祥  孙旭  张勇  魏琴  刘雪静  吴丹 《催化学报》2021,42(7):1096-1101,中插1-中插6
以清洁能源发电为动力的水分解技术是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制氢方法,可以缓解日益增长的能源消耗和公众高度关注的环境问题.水分解的氧化过程,即析氧反应(OER),是一个四电子-质子耦合反应,其动力学缓慢,是实现高效电解水的技术难题.以RuO2和IrO2为代表的贵金属氧化物表现出极高的催化活性,但受限于储量低及价格昂贵,很难广泛应用.因此,迫切需要开发出具有高效和持久活性的非贵金属电催化剂以解决动力学迟缓问题.钴元素储量丰富、价格低廉,同时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有望替代贵金属催化剂而在工业化电解水中大规模应用.尖晶石型氧化物(A2BO4)具有氧缺陷含量高,氧化态灵活,能形成氧化-还原对的特点,有利于提高催化剂的电化学活性.因此,Cr和Co合理协同制备A2BO4型催化剂可获得更好的催化剂性能.研究结果(Chem.Commun.,2018,54,4987?4990)表明,OER性能主要与催化剂表面OH?的吸收效率有关,过渡金属羟基氧化物(MOOH)是OER反应的主要活性物质.对A2BO4型催化剂进行阳极化处理,可以使其表面发生原子级相变,生成MOOH产物.因此,对电催化剂进行结构演化是提高其催化活性的一个重要策略.本文采用电化学阳极化处理,即在碱性环境下对Co2CrO4表面进行原位演化生成CoOOH/CrOOH,从而得到CoOOH/CrOOH-Co2CrO4.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氮气吸附-脱附等方法对催化剂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阳极化处理后,光滑的Co2CrO4表面生成了CoOOH/CrOOH褶皱,CoOOH/CrOOH和Co2CrO4的协同效应可以暴露出更多活性位点并加快电子的传输,明显提升析氧反应性能.在1.0 M NaOH中进行CoOOH/CrOOH-Co2CrO4电催化性能测试,循环伏安曲线结果表明,电流密度达到20 mA cm?2时,仅需过电位244 mV,转化频率是0.536 s?1,说明催化剂催化析氧反应性能优异.多步计时电流曲线以及长时间电流曲线表明催化剂稳定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4.
将有序介孔碳(OMC)分散于壳聚糖(CTS)溶液中,修饰在玻碳电极表面,制成有序介孔碳-壳聚糖修饰玻碳电极(OMC-CTS-GCE),研究了钯(Ⅱ)在该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探讨了电极反应机理,对测定条件进行了一系列优化,提出了一种测定痕量钯(Ⅱ)的方法。在0.1mol·L-1乙酸钠-0.1mol·L-1的盐酸缓冲溶液中(p H=4.5),钯(Ⅱ)在OMC-CTS-GCE电极上,于0.49 V处产生一灵敏的溶出峰,峰电流与钯(Ⅱ)的浓度在2.0×10-6~1.8×10-4mol·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S/N=3)为1.5×10-6mol·L-1,方法应用于矿样中痕量钯(Ⅱ)的测定,结果同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AAS)的测定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6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中痕量元素的含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综述了近十年来催化动力学光度法在食品分析中对痕量元素进行测定的研究情况,并对催化动力学光度法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前景和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6.
二溴羟基卟啉与核酸相互作用的光谱行为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研究了meso-4(3,5-二溴-4-羟基苯基)卟啉(T(DBHP)P)与小牛胸腺DNA (ct DNA)相互作用的光谱行为,探讨了以T(DBHP)P作为光谱探针测定核酸的最佳条件及作用机理。在 pH 4.92 HAc-NaAc缓冲液中,T(DBHP)P在最大吸收波长425 nm处的吸收峰强度显著下降,且下降程度与ct DNA含量呈线性关系,ct DNA含量在0.20~1.80 μg·mL-1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检出限为0.024 μg·mL-1。实验中发现Tween-80微乳液的加入能显著增加体系的灵敏度。同时,用摩尔比法测定了DNA与卟啉的结合数为21,并初步探讨了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67.
研究了用碳粉、碳酸钙、氧化铜和氧化铍作缓冲剂同时测定钛基复合材料中的镍、铁、钼、锰和硼的发射光谱法,选择铍作内标线,不需分离、不需化学处理,直接压样于杯形的石墨电极中,具有简便、快速、准确。对测定条件、干扰因素进行了研究,从而建立测定镍、铁、钼、锰和硼的新方法。镍、铁、钼、锰和硼的分析线分别为300.36,248.33,315.82,260.57和249.68 nm,内标线选择为铍的298.61 nm,镍、铁、钼、锰和硼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03%~0.30%;0.001%~0.20%;0.003%~0.30%;0.001%~0.20%;0.001%~0.20%。镍、铁、钼、锰和硼的检测限分别0.003%,0.001%,0.003%,0.001%,0.001%,其回收率在95.80%~104.8%范围内,当n=9时,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5%。用于样品的测定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8.
在无盐时,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壬基酚聚氧乙烯(10)醚(TX-100)的复配体系中只有混合胶束存在, 而盐的加入即可以引发体系中囊泡的自发形成, 这使得囊泡的形成变得更加简单. 引发机理可以归因于盐对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极性头双电层的压缩作用, 减少了极性头的面积, 加上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参与使得堆积参数P增加, 导致了半径更大的聚集体的形成. 制作了SDBS/TX-100/盐水拟三元相图, 通过目测和表面张力的变化确定了囊泡形成的带状区域, 并用负染色电镜(TEM)对囊泡进行了表征, 同时测定了盐度以及相同盐度下表面活性剂浓度对囊泡粒径的影响, 发现囊泡的粒径随着盐度的增加而增加, 而在同一盐度下, 囊泡的粒径基本不受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9.
铁表面组装磷酸三乙酯缓蚀功能分子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一种新型的自组装成膜物质—磷酸三乙酯(TEP).实验发现,TEP自组装膜能有效抑制铁在0.5mol.L-1硫酸溶液中的腐蚀.电化学测试显示,组装时间对成膜效果产生影响.在最初较短的组装时间内,TEP自组装膜的缓蚀效率随组装时间延长而快速增加,之后增加速率减慢直至恒定.  相似文献   
170.
分别合成了以三羟甲基丙烷和季戊四醇为核的超支化聚(胺-酯),并对其进行了红外测定、羟值测定、粘度测定等表征。采用化学键合方法将其涂于毛细管内壁,并测定涂层柱的电渗流以及对碱性蛋白质的分离能力,结果表明,涂层柱能有效地抑制碱性蛋白质在毛细管内壁上的吸附,大大降低电渗流;以三羟甲基丙烷为核的超支化聚(胺-酯)涂层柱的塔板数达105/m,而以季戊四醇为核的超支化聚(胺-酯)涂层柱的分离柱效更高,塔板数达107/m。实验结果表明这两类涂层柱都具有较好的分离效果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