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0篇
  免费   130篇
  国内免费   56篇
化学   35篇
晶体学   3篇
力学   17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520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很久以来,人们对光就进行了各种各样的研究。光的本性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长久以来困扰了很多有智之士。光的波动说笛卡儿(R.Descartes,1596~1650)就光的本性问题,在1637年提出两种假说。一种假说认为,光是类似于微粒的一种物质;另一种假说认为光是一种以“以太”为媒质的压力。虽然笛卡儿更强调媒介对光的影响和作用,但他的这两种假说为17世纪的微粒说和波动说的争论埋下了伏笔。17世纪中期,意大利的格里马第(F.Grimaldi,1618~1663)首先注意到衍射现象,这是光的波动理论的萌芽。  相似文献   
2.
王薇  张杰  赵刚 《物理学报》2006,55(1):287-293
利用辐射流体力学程序对三倍频纳秒激光与靶物质相互作用进行了模拟研究,得到了可以产生黑体辐射谱分布的激光等离子体X射线辐射靶的最佳厚度;数值模拟研究了黑体谱分布的X射线辐射场对等离子体系统平均离化度分布的影响,它有助于深入理解天体物理中吸积盘对它周围星际物质的离化影响. 关键词: 辐射流体力学 激光等离子体 X射线辐射 吸积盘 离化  相似文献   
3.
郑德香  张岩  沈京玲  张存林 《物理》2004,33(11):843-847
数字全息是随着现代计算机和CCD技术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全息成像技术.文章主要介绍数字全息技术的基本原理,数字全息重建中的主要方法以及数字全息技术以其独特的优点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物理光学薄膜干涉中的等倾干涉实验的新做法:使用激光、硫酸纸屏(或毛玻璃屏)和云母片代替汞灯、薄云母片产生干涉圆环纹,大大简化了实验条件和方法,并对光源和圆环纹的形成作了初步的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5.
柱形分布的电荷产生的电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超  周云松 《大学物理》2006,25(5):60-63
将无限长线电荷看成二维平面上的一个“源”,利用电势叠加原理计算了无限长柱形均匀分布的电荷产生的电势.这些柱体的截面电荷分布包括可解析表示和不可求解表示两种,后者可以通过数值计算给出结果.因此这种方法实际上可以计算任意截面柱形电荷分布的电势.通过计算,展示了各种电荷分布所产生电场的特性和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6.
周云松  王雪华  顾本源  王福合 《物理》2006,35(10):804-806
利用二维光子晶体的各向异性,结合原子的偶极辐射能量分布特点,提出通过改变原子的极化方向,可以使其自发辐射寿命显著地缩短或者延长,实现开关控制.发现在某些空间位置上,极化原子寿命的改变可高达33倍.  相似文献   
7.
用北京同步辐射489A-VUV束线作为连续光源测定了GGG:Nd~(3+)晶体的短波吸收光谱。用束线4B9A-WX作为光源激发GGG:Nd~(3+),测定了它的XEOL(X-ray excited optical luminescence)。  相似文献   
8.
牛顿环实验及其历史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牛顿环实验是大家熟悉的一种空气薄膜产生的等厚干涉实验,尽管实验原理并不复杂,却有不少著名物理学家从不同角度对它进行过细致研究,因而在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牛顿深入研究了这种实验现象,进行了精确测量,找出了环的直径分布规律;杨氏利用这一装置验证了位相跃变理论;阿喇戈由检验牛顿环的偏振状态,对微粒说理论提出了怀疑;斐索用牛顿环装置测定了纳黄双线的波长差.下面让我们看一下牛顿环实验的历史背景和作用.l最初的《顿环实验1665年胡克(RobertHooke)在他的著作中就描述了薄云母片、肥皂泡、吹制玻璃和两块压在一起…  相似文献   
9.
稀土离子(Gd3+,Eu3+)加载于纳米介孔ZrO2中的发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热合成法制备的高度有序多孔ZrO2具有规则六角排列,均匀纳米孔洞(约1.8nm),丰富的表面,界面态及比表面积和强的蓝-(近)紫外光发射,使其较常规体材料有更优异的性质,以稀土离子为探针,研究了Gd^3 ,Eu^3 在这些纳米微孔中的发光行为,结果表明,500摄氏度下,介孔ZrO2与稀土离子相作用并有效地将能量传递给稀土离子,增进稀土离子发光,而在ZrO2:Gd-Eu体系中,Gd^3 在ZrO2与Eu3 间起桥梁作用,使基质ZrO2→Eu^3 的能量传递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0.
中学物理教学中对“运动的独立性”与“力的独立作用原理”一直存在模糊认识,本文从物理学科结构的视角,深入分析了其实质内涵.同时,探讨了与之紧密相关的“平抛运动”教学的逻辑问题.最后指出了理清这些关系对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