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47篇
化学   33篇
晶体学   3篇
力学   19篇
综合类   4篇
数学   2篇
物理学   32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研究了铈及有害杂质含量对2090及8090铝锂合金薄板延伸率和再结晶状态的影响,得出了再结晶组织参数与板材横向延伸率之间的关系。Ce的微合金化作用在含一定量Fe、Si杂质的2090合金和含一定量Na、K杂质的8090合金中表现得比较明显,当各种杂质共存且含量较高时,Ce对8090合金的延伸率仍有一定的有利作用。随Ce及杂质含量变化,若两类合金的再结晶体积、粗晶体积及晶粒平均宽度增加,则其延伸率下降,随晶粒长宽比增加,2090合金的延伸率增加而8090合金的延伸率下降。  相似文献   
82.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were fabricated by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with acetylene as carbon source and titanate modified palygorskite as catalyst at high temperature. A part of as-grown nanotubes was partially filled with foreign material in the shape of nanowire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observations. The en-capsulated nanowires was single crystalline iron carbide upon selected area electron diffraction(SAED)patterns and X-ray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um (EDS) results. Thermal gravimetric analyses (TGA) on the as-grown samples indicated that the yield of carbon nanotubes was largest at 750℃ and the content of amorphous carbon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temperature. Furthermore, the growth mechanism was discussed 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 the paper.  相似文献   
83.
用化学复合镀技术制备了含有无机类富勒烯硫化钨纳米材料的Ni-P-(IF-WS_2) 复合镀层。用环-块摩擦实验测试了Ni-P-(IF-SW_2)的摩擦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 它比与Ni-P,Ni-P-(层状2H-WS_2)和Ni-P-石墨复合镀层具有更高的耐磨性能和更 低的摩擦系数。分析了无机类富勒烯纳米材料改善镀层摩擦学性能的机理。  相似文献   
84.
采用静电自组装方法,分两步合成Fe(OH)3/GO前驱体(GO:氧化石墨烯),再通过水热反应和600 ℃高纯氮气气氛下煅烧,获得了Fe3O4/石墨烯复合材料. 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拉曼(Raman)光谱等多种分析,发现该复合材料具有三维多孔石墨烯网络结构. 把合成的这种Fe3O4/石墨烯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其具有优良的电化学性能:首次放电容量为1390 mAh·g-1,50次循环后容量为819 mAh·g-1. 通过对比实验表明,三维石墨烯网络结构的形成对复合材料的电化学循环稳定性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85.
TiN/Ni—W复合涂层的滑动摩损特性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研究了3Cr2W8V基体上电刷镀Ni-W中间层和离子镀TiN复合涂层的滑动磨损特性,并分析了涂层的磨损机理。结果表明:由于TiN沉积过程中的温度效应,混合晶态的电刷镀Ni-W层发生晶化和析出强化,并形成界面扩散层,从而使TiN复合涂层的结合力和硬度明显提高,Ni-W中间层对TiN涂层起到有力的支撑作用,TiN/Ni-W复合涂层的耐磨性优于TiN单,层且明显优于3Cr2W8V基体和Ni-W涂层;涂层的主要磨损机制为磨粒磨损和疲劳剥落;当试验载荷为490N到980N时,涂层的磨损率上升,而当载荷从980N上升到1470N时,涂层的磨损率下降。这是由于磨损机制发生变化所致,前者以磨粒磨损为主,后者则以氧化磨损为主。  相似文献   
86.
在销-盘式摩控擦磨损试验机上进行了Cu-Zr-Zr合金的电滑动摩擦磨损试验,考察了时效处理对其力学和电磨损性能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磨损表面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表明:Cu-Cr-Zr合金的损随时效温度的升高逐渐降低,在500℃时达到最低值;随着时效温度的进一步升高,磨损率又开始增大,在电流作用下,合金的磨损机制主要有粘着磨损、磨粒磨损与电侵蚀磨损,在相同的摩擦磨损试验条件下,Cu-Cr-Zr合金的耐磨损性能明显优于Cu-Ag合金。  相似文献   
87.
为应对世界能源格局的巨大变化,追求高效绿色能源技术研究始终是一个热点.通常,电化学水分解被认为是最有潜力的环境友好型能量转换策略之一.氧气释放反应(OER)作为水分解的必要过程依赖于低成本高效电催化剂的发展.目前,贵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铱/氧化钌)被认为是碱性溶液中最高效的OER催化剂.然而,高成本、稀缺性和不稳定性阻碍了它们的广泛应用.因此,探索成本低廉且高效的OER电催化剂成为现今工作的重点.以过渡金属为基础的催化剂因其天然丰度、较高的催化活性、低廉的成本和较好的循环稳定性受到人们的青睐.其中,包括氢氧化镍、氧化镍、硫化镍、磷化镍等在内的镍基化合物是最有代表性的研究对象.到目前为止,已有很多工作对镍基材料进行优化来增强其电子导电性和电化学活性面积,从而大大提高了OER催化性能.但是,这些非阵列的镍基材料由于物质团聚导致反应活性位点被覆盖,??g?遫圃?h??圃???遫圃????圃}圃j?遫圃????}圃悍?遫圃?h??圃肍???遫圃f???灚圃肏?遫圃??悐?肐????遫圃同时平面或者粉末状的结构使得材料表面与电解液的接触面积有限,因而催化性能受到限制.相比之下,无粘合剂的3D多孔镍结构通过增加可接触面积和电化学活性位点来改善电催化活性,交联结构也为电子传输和离子扩散提供了更丰富和更短的传输通道,从而提高了催化剂的导电性,有利于电催化性能的提高.本文通过简便的一步电沉积方法合理地设计了具有交联多孔结构的3D镍阵列作为碱性溶液中自支撑的高效OER电催化剂.SEM图清晰地展示了3D多孔镍阵列的形貌特征.3D镍与基底结合紧密且均匀有序地生长,表现出高度交联分支的多孔结构,样品由许多直径为0.5–1.5μm的镍颗粒构成,阵列的孔洞直径为5–10μm.对3D多孔镍阵列的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利用TEM和XRD对样品进行了微观结构和物相的进一步表征,发现镍分支由200–400 nm的纳米颗粒组成.通过晶面间距、电子选区衍射和XRD图谱确定合成了镍的纯相,并与泡沫镍的形貌和物相进行了对比.样品的电催化性能测试表明,与泡沫镍相比, 3D多孔镍表现出优越的OER电催化性能,具有较低的过电位(50 mA cm~(–2)时为496 mV)、较小的Tafel斜率(43m V dec~(–1))、较小的电阻、较大的电化学活性面积以及碱性溶液中的长期稳定性(24小时后无衰变).同时,我们在对3D多孔镍催化性能提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本文提出的合理设计策略可为其他先进3D多孔材料的构建以及电催化剂的改进提供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88.
固结压强对纳米PbF2的相变和离子电导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惰性气体蒸发-真空原位固结法制备了直径为10 mm、厚度为1~2 mm的具有清洁界面的纳米PbF2块体材料,原位固结压强为0.3~1.8 GPa。采用X射线衍射和复阻抗谱方法,研究了固结压强对纳米PbF2物相组成、晶粒度和离子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压强下,纳米β-PbF2比粗晶β-PbF2更易于向α-PbF2转化;随着压强增大,样品中低电导率的α-PbF2相不断增加,导致离子电导率下降。压强引起的连续相变使晶粒度缓慢长大。由于晶粒细小,纳米α-PbF2的离子电导率比粗晶α-PbF2提高约一个数量级,与粗晶β-PbF2相当。  相似文献   
89.
金属表面磷化膜着色工艺的研究Ⅱ.着色条件对彩色磷化膜性能的影响温绍国翁志学*潘祖仁黄志明楼芬丽刘辉(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杭州310027)(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杭州)关键词水溶性丙烯酸树脂,磷化膜,着色1996-12-11收稿,1997...  相似文献   
90.
陈昂  智宇  戴希  鲍亚华  杨敬思 《物理学报》1994,43(12):2038-2044
报道了超导陶瓷YBa2Cu36+δ与铁电陶瓷BaTiO3进行复合的结果。研究了该复合功能陶瓷的物相、(超)导电性和低温电阻温度特性。结果表明,采用合理的合成工艺,可得到呈现混和分布的两相复合功能陶瓷材料;该复合材料的电导特征符合三维渗流导电行为,发现在较高YBa2Cu36+δ含量时,样品呈超导电性,并对此作了初步讨论。 关键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