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35篇
化学   191篇
物理学   3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71.
GC-CI-MS-SIM方法诊断新生儿苯丙酮尿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苯丙酮尿症 (PKU)的发病原因是患者苯丙氨酸羟化酶的缺陷 ,从而导致体内苯丙氨酸 (Phe)不能正常代谢为酪氨酸 (Tyr) ,前者在体内大量堆积并氧化为有害的苯丙酮酸 .PKU是目前筛查范围最广的氨基酸代谢遗传疾病 ,全世界每年约有一千万婴儿接受 PKU筛查 ;在中国 PKU也是卫生部要求重点筛查的病种[1] .目前常规筛查方法是细菌抑制法 (BIA) ,它的特点是费用低、速度慢、容易产生假阳性 ;Chace等 [2 ,3] 报道了 MS- MS方法筛查新生儿 PKU.曲峻等 [4 ] 发展了 Chace的方法 ,采用 HPLC与MS- MS联用方法 (LC- MS- MS)筛查新生儿 PK…  相似文献   
72.
金属离子导致的丝素蛋白的构象转变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蚕丝和蜘蛛丝的优异力学性能一直是科学家们关注的课题^[1-3]。近年来,在蚕丝蛋白结构及其构象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许多进展^[3-5]。在蚕的腺体中丝素蛋白的构象为silk I(主要是无规线团为主,还有少量的β-转角,α螺旋等),而在纤维状的丝中为silk Ⅱ(主要是β折叠)。金属离子在蚕叶丝过程中的作用也一直是一个人们关心的问题。Chen等^[6]在研究丝胶(包附在丝素蛋白表层的另外一种蛋白)时发现,在一定pH条件下,Ni^2 离子通过四配位的螯合作用诱导丝素蛋白β折叠的形成。并且,Viney等^[7]根据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MS)技术推测Ca^2 的增加能使β折叠的形成加速。  相似文献   
73.
通过2 9Si,2 7Al和113CdMASNMR谱 ,观察到如下结果 :( 1)在NaYβ笼内形成的CdO和CdS簇 ,它们的113Cd化学位移分别为 115 .0和 10 0 .0这些值接近于体相CdO的化学位移 83 .5 ,而远离体相CdS的化学位移 5 83 .8,因此它们的构型应归属为体相CdO的立方岩盐构型 ,而不属于体相CdS的配位数为 4的闪锌矿构型 .( 2 )CdO -NaY硫化时 ,NaY的骨架脱铝原子 ,脱铝原子使 β笼的窗口扩大 ,这有利于直径大于 β笼窗口的硫原子 (或H2 S)进入 β笼对CdO[或Cd(OH) +]硫化  相似文献   
74.
GC-MS方法诊断新生儿苯丙酮尿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甲醇提取血样中的苯丙氨酸(Phe)、酪氨酸(Tyr),提取液离心去蛋白质,用正丁醇将其中的苯丙氨酸和酪氨酸丁酯比,再用三氟醋酸酐酰化后进行GC-MS分析,测定Phe,Tyr特征离子峰面积,用外标法计算出Phe和Tyr的摩尔浓度,根据Phe和Tyr摩尔浓度比值来诊断新生儿苯丙酮尿症(PKU)。  相似文献   
75.
聚合物共混是制备新材料的有效方法,共混物的相容性是影响材料性能的决定性因素.研究表明,共混物中引入氢键能增加组分聚合物间的相容性.聚碳酸异丙烯[Poly(propylene carbonate),PPC]是一种新材料,它合成经济,且能生物降解,但PPC的低玻璃化转变温度和非晶性使其实际应用受到很大限制.若将PPC与其它聚合物共混制备成高分子共混物,能有效获得新性能.  相似文献   
76.
pH值对丝素蛋白构象转变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模仿家蚕吐丝过程中伴随丝素蛋白自然脱水的纤维化过程,研究了再生丝素蛋白在各种pH值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体系中自然干燥脱水成膜后的构象转变.利用激光拉曼散射光谱及其二维相关光谱,定性分析了丝素蛋白酰胺区(1600~1700cm-1)散射峰的相关组成及结构.在此基础上,利用13CCP-MAS固体核磁共振谱对丝素蛋白丙氨酸Cβ峰(δ14.5~22)进行了解析拟合.从而确定了体系中与Silk及Silk构象相关的组成含量与pH值的关系.结果表明,pH=5.2的酸性溶液有利于蚕丝丝素蛋白从Silk向Silk构象转变,而中性与碱性溶液(pH=6.9和8.0)则对丝素蛋白的构象转变影响甚小.  相似文献   
77.
硒的化学与生物形态分析综述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其特殊的生理,生化功能不仅取决于硒的总浓度水平,而且同不同化学生物形态下硒的存在密切相关,硒的分析研究在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医药科学等领域日益活跃。本文就近年来在硒分析方面发表的有关文献,从样品的采集条件,储存条件,消解过程,总量测定,特别是应用各种联用技术进行硒化物形态分析等诸方面,作出较系统全面的综述。  相似文献   
78.
用分子束外延生长了23周期的Ge_xSi_(1-x)/Si超晶格,用计算机控制的衍射仪(Cu K_α辐射)测量了X射线衍射曲线,共观察到13级超晶格结构的衍射峰。超晶格的周期和Ge平均含量可以根据考虑折射修正的布喇格定律得出。用光学多层膜反射理论分析衍射曲线可以确定超晶格的结构参数,第2级衍射峰与第一级峰的强度比对应于超晶格两种材料的相对厚度变化非常灵敏,通过比较实验和计算的I_2/I-1值,可以确定Si,Ge_xSi_(1-x)层的厚度以及合金组份x。用光学多层膜反射理谁计算得到的衍射曲线与实验曲线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79.
用固体^13C核磁共振技术研究黄县褐煤的化学结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似文献   
80.
本文报道一种孔道三维相互连通锐钛矿TiO2-SiO2纳米复合介孔材料的制备.该介孔材料是以两维六方有序结构、直孔道、锐钛矿70TiO2-30SiO2-950纳米复合介孔材料(于950oC晶化2 h)为前驱体, NaOH为SiO2的刻蚀剂,通过“在孔壁内造孔”的方法获得.我们的策略是采用温和的造孔条件,如稀NaOH溶液,合适的温度与固/液比等.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和低温N2吸附等技术对样品的介孔结构进行了系统表征.结果表明,墙内孔的密度非常高,孔径均一(平均尺寸3.6 nm),且在三维网络高度连通原孔道,但介孔结构仍保持其完整性.锐钛矿纳米晶粒的结晶度和大小在墙内造孔前后基本保持不变.该材料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0.303 min–1)与亚甲基蓝(0.757 min–1)的活性相当高,此活性分别是其母体材料的5.1和5.3倍,甚至是Degussa P25光催化剂的16.5和24.1倍.这充分表明三维连通孔道结构对活性的大幅提高起了关键作用.孔道三维连通式锐钛矿TiO2-SiO2纳米复合介孔材料对上述污染物展现出意想不到的高降解活性,显著高于迄今已报道的金属氧化物基介孔材料对上述污染物的降解活性.更重要的是,该光催化剂具有相当高的稳定性和重复使用性.相信,本方法将为具有超高性能的孔道三维相互连通其它金属氧化物基介孔材料的制备铺平了道路.
  小角XRD结果表明,母体材料的孔道是两维六方有序结构,在孔壁内造孔之后,样品原有的介孔结构仍保持其规整性.宽角XRD结果显示,二氧化钛的晶相是锐钛矿,晶粒尺寸为10.8 nm.造新孔之后,锐钛矿纳米晶粒的结晶度和大小与母体样品的相比变化不大. TEM结果显示,母体样品的孔壁内没有孔.孔道是两维六方有序排列的直孔道,孔径大小均一(平均尺寸4.1 nm).高分辨透射电镜(TEM)观察揭示,锐钛矿纳米晶粒(平均大小11.3 nm)在孔壁内随机排列,并与无定形SiO2纳米颗粒相互连接,相间共存,形成类似“砖块?水泥砂浆”砌成的孔壁,这种独特的复合骨架结构赋予其很高的稳定性.当一些SiO2纳米颗粒被去除之后, TEM观察显示,孔壁内有密集分布的孔,这些孔取向随机,并在三维方向连通原孔道,但介孔骨架结构仍保持其完整性.墙内孔的大小范围很窄(3.1?4.3 nm),平均大小为3.6 nm.高分辨TEM观察显示,锐钛矿晶粒大小与母体材料内的相比基本未变.上述结果与XRD结果一致.低温N2吸附表征结果显示,母体样品内只有一种孔道,孔径为4.0 nm.去除部分SiO2后的样品内有两种孔道,孔径分别是3.4和4.1 nm.这些结果与TEM的观察吻合.罗丹明B与亚甲基蓝在造孔前后样品内扩散速率评价结果显示,其在三维连通孔道内的扩散速率很高,大约是其母体材料内的5倍以上.这表明相互连通的孔道网络结构非常有利于客体分子在其内扩散.光催化降解性能评价结果显示,罗丹明B与亚甲基蓝在相互连通孔道内降解的速率相当高,分别是其在不连通孔道内的5.1和5.3倍.这充分证明孔道三维相互连通对活性的大幅提高起了关键作用.我们对材料的稳定性和重复使用性作了评价,经过10次循环使用孔道三维相互连通锐钛矿TiO2-SiO2纳米复合介孔材料,其吸附与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的性能变化不大.这充分证明本文制备的孔道连通复合介孔材料的性能是相当稳定的和可重复使用的.该方法可用于制备具有超高性能的孔道三维相互连通其它金属氧化物基介孔材料,如Nb2O5, Ta2O5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