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169篇
化学   196篇
晶体学   7篇
力学   15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8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61.
使用DFT和TD-DFT方法研究配合物[PcRu(RPy)(Py-COOH)](Pc为酞菁;Py为吡啶;R分别代表COOH,CN,H,Me和OMe)以及它们的单、双电子氧化衍生物的电子结构和吸收光谱,分析表明中性配合物分子要比其氧化态更适合做染料.计算配合物在350 nm处有一个较强的Soret高能吸收带,而在600 nm的Q带吸收相对较弱.这些电子光谱被指认为酞菁环内的π→π*跃迁和Ru→Py-COOH电荷转移.由于染料是通过轴向吡啶上的羧酸与半导体光阳极相联接,所以配合物的π→π*跃迁对随后的电子注入没有贡献;加之该类配合物在400~580 nm可见光区无吸收,解释了该类配合物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2.
选用4种商品化的具有不同熔体流动速率的低密度聚乙烯(LDPE),利用高温凝胶渗透色谱仪(HT-GPC)、碳核磁共振谱仪(13C NM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流变仪研究其链结构特点及其流变性能。 按照相对分子质量的差异分成两组,D-1和Q-1,D-3和Y-1,每组的两个样品具有相近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13C NMR的结果表明,4种LDPE都既含有短链支化又含有长链支化,且短链支化含量均高于长链支化含量;而短链支化中丁基含量最多。 连续自成核退火热分级(SSA)结果表明,树脂中均含有不同长度的可结晶的亚甲基序列,即每种树脂分子链内的短链支化分布不均匀。 探讨了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亚甲基序列长度及其分布、支化含量、结晶度等因素对树脂熔融行为、流变行为和薄膜力学性能的影响,发现Q-1的低相对分子质量尾端和Y-1的长链支化含量均影响熔体流动速率,平均亚甲基序列长度决定熔融峰的位置,结晶度直接影响薄膜的力学性能。 基于上述结果,建立结构与性能的关联。  相似文献   
163.
在国产六面顶压机上,采用温度梯度法,在5.6 GPa,1200—1400?C的高压高温条件下,裂晶问题频繁出现的合成周期内,围绕裂晶现象开展了Ib型宝石级金刚石单晶的生长研究,系统考察了降温工艺对宝石级金刚石单晶品质的影响.针对宝石级金刚石单晶常见的裂纹缺陷,借助于扫描电子显微镜,分别对优质金刚石单晶和存在裂纹金刚石单晶的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利用微区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测试手段,对上述两类晶体的N杂质含量分别进行了测试,依据测试结果,对裂晶出现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分别采用传统断电降温和缓慢降温工艺,考察了晶体生长结束后的降温工艺对宝石级金刚石单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缓慢降温工艺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有效抑制裂晶问题出现.另外,从宝石级金刚石单晶品质和单晶受到的外应力两个方面着手,分别对裂晶出现的机理和采用缓慢降温工艺有效解决裂晶问题的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4.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广义梯度近似方法和赝势平面波法,对多铁材料BiFeO3的铁电反铁磁相和可能的高温顺电相的电子结构进行了第一性原理研究.计算验证了BiFeO3基态为G型反铁磁有序,Fe离子的理论磁矩与实验值相符.铁电相变发生后,Bi-6s态和6p态发生了电荷转移,Bi-6s电子的作用更加明显.Born有效电荷的研究表明铁电畸变主要表现为Bi原子的位移,并且电极化强度计算值很好地符合薄膜实验结果.部分态密度的计算表明Bi-6p态的成键轨道与反键轨道间的能量劈裂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铁电性 铁电畸变 反铁磁性  相似文献   
165.
杜菲  李旭  黄祖飞  李昂  王春忠  陈岗 《物理学报》2009,58(1):541-545
对反尖晶石结构的LiNiVO4的磁学性质的研究表明:高温顺磁区研究表明材料存在自旋-轨道耦合作用;在低温区,由于其Li+/Ni2+无序占据八面体间隙位置,从而导致该材料几何失措效应的抑制;相应地体系呈现短程反铁磁有序态, Neel温度为35K. 关键词: 4')" href="#">LiNiVO4 自旋-轨道耦合 短程反铁磁有序 几何失措  相似文献   
166.
 采用金刚石对顶砧高压装置,在室温下对正辛烷(C8H18)进行了原位高压拉曼光谱研究,实验的最高压力为13GPa。在实验的压力范围内,正辛烷的拉曼峰位随压力的升高均向高频移动,峰强逐渐减弱,峰形变宽。常态为液态的正辛烷在0.8 GPa时,拉曼频移随压力的变化曲线出现了拐点,发生了液-固相变;在6.8 GPa时,伴随着原拉曼峰的消失或劈裂,以及新拉曼峰的出现,此时正辛烷可能发生了固-固相变。该相变压力低于已有的低碳数正烃烷的压致相变结果。正烃烷的压致相变压力点,具有随着结构链长的增加,其相变压力降低的规律。  相似文献   
167.
 利用强流脉冲电子束(HCPEB)装置对多晶纯镍进行轰击,采用X射线衍射及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技术,详细分析了受轰击样品的变形组织与结构。通过分析建立了强流脉冲电子束诱发的应力特征与变形结构之间的关系,并对目前现有的几种应力波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讨论。实验结果表明:强流脉冲电子束能够在材料表层诱发约5GPa的应力,造成纯镍表面发生孪生塑性变形。除了热膨胀引起的表层横向准静态热应力外,强流脉冲电子束产生的等离子体脉冲爆炸可以直接诱发幅值很高的冲击应力波,二者的共同作用是引起表层微观结构变化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68.
通过特定的焙烧过程制备了不含碳酸根的Mg-Al型层状双金属氧化物. 该层状双金属氧化物在废水中可水解为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 从而能够通过四级串联吸附处理的方式将模拟核电厂含硼废水中的硼浓度由初始的2000 mg/L显著降低至10 mg/L, 满足内陆拟建核电厂需要将含硼废水硼浓度处理至30 mg/L以下的技术要求. 在pH=10.61, 固液比为1/40 g/mL, 吸附温度为20 ℃条件下, 吸附剂的硼吸附量可高达39.64 mg/g. 此外, 还在分子层次上讨论了中间氧化物的形成机理以及其水解生成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的机理, 探讨了核电厂高浓度含硼废水的pH值、 初始硼浓度、 吸附剂用量和搅拌时间等条件对吸附剂硼吸附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9.
利用机械合金化和放电等离子快速烧结法制备C/Cu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仪、显微硬度计、销-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复合粉末和烧结体的组织结构、硬度、干摩擦条件下的摩擦磨损性能及其磨损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C/Cu复合粉末尺寸随球磨时间的延长明显细化,C在Cu中形成过饱和固溶体;放电等离子烧结体组织致密、细小且均匀,随着碳含量增加,烧结体的硬度与密度减小;相对电解粗铜烧结样品而言,C/Cu复合材料表现出较低的摩擦系数和良好耐磨性,其磨损机制主要为粘着磨损和剥层磨损.  相似文献   
170.
热挤压态Al—Si—Pb轴承合金的摩擦学行为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王军  安健 《摩擦学学报》2002,22(4):268-272
研究了热挤压对搅拌铸造 Al- Si- Pb合金组织与机械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热挤压可以显著改善合金铸态组织 ,降低气孔率 ,提高机械性能 ;随着铅含量增加 ,合金的摩擦系数与磨损率显著下降 ,尤其铅含量为 2 0 %与 2 5 %的合金抗咬合性能明显提高 .对其磨损表面的光学与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表明 ,磨损表面了形成由 Al2 O3、Fe2 O3和 Pb的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润滑膜 ,这是其抗咬合性能得以改善的直接原因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