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16篇
化学   267篇
晶体学   1篇
物理学   2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41.
配位有机硅在聚醚氨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直接从无定型二氧化硅出发,与乙二醇、氢氧化钾反应,生成高反应活性的五配位硅钾络合物,并以此为原料与2-氯乙醇反应制备双羟基四配位有机硅单体,该单体作为扩连剂再与异氰酸酯基封端的聚醚或聚酯进行低温溶液缩聚反应合成含硅聚醚氨酯,经红外光谱,热重分析,胶渗透色法测定分子量等对合成的物质作了结构表征,热重分析表明该聚合物的耐热性能有所提高,胶渗透色谱法测定分子量高于10万。  相似文献   
42.
卟啉化合物与核酸的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彭小彬  梁世强 《化学进展》2001,13(5):360-367
本文综述了卟啉化合物与核酸相互作用时的结合模式、光谱方法和重要的应用研究, 并对该领域的研究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43.
李艳莉  古国榜  钟理  胡希明  苏坤明 《分析化学》2001,29(11):1280-1283
用经典硅胶柱色谱法对石油亚砜 (PSO)进行预分离。PSO被分成 4个馏分 (分别记为PSO1,PSO2 ,PSO3和PSO4)。所用的流动相及洗脱顺序 :苯、二氯甲烷、甲醇 二氯甲烷 (1∶1体积比 )、甲醇。经预分离后 ,PSO中的亚砜成分主要富集在馏分PSO3和PSO2中。用高效制备液相色谱法对这两馏分作进一步的分离和纯化。PSO2的色谱条件是 :色谱柱 μ BondapakC1 85 7mm× 30 0mm ;流动相为二氯甲烷、环己烷、甲醇混合液 ,收集经纯化后的组分PSO2g2 2 ;PSO3被分离为 7个馏分 ,其色谱条件为 :色谱柱μ BondapakC1 85 7mm× 30 0mm ;流动相为 70 %~ 10 0 %甲醇 水 ;梯度洗脱其流量为 80mL min ;进样量为80mL 次 (PSO3用 70 %甲醇 水稀释 10倍 )。取其中较纯的馏分PSO3c ,PSO3e ,PSO3g作进一步的色谱纯化 ,色谱条件为C1 8半制备色谱柱 7.8mm× 30 0mm ;流速 :2 0mL min ;流动相 :甲醇 水 70∶ 30 ,V/V(PSO3c)″80∶2 0 ,V V(PSO3e) ;85∶15 ,V V(PSO3g) ;检测器UV 2 5 4nm  相似文献   
44.
陶瓷基钛掺杂硅胶块体吸附剂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陶瓷纤维纸为基材, 顺次经水玻璃、酸性硫酸氧钛溶液浸渍共沉淀制得新型蜂窝状陶瓷基钛掺杂硅胶块体吸附剂. FTIR谱在波数954 cm-1附近的特征吸收峰表明钛掺杂硅胶中存在Si-O-Ti键; XRD谱显示掺杂材料为无定型非晶相材料; SEM显示钛掺杂硅胶粒子较好地分散在陶瓷纤维表面及其空隙中; 用EDS及XPS揭示了材料的组成和钛原子含量, 根据钛掺杂前后XPS中Si2p, O1s, Ti2p 3/2电子结合能变化以及29Si MAS NMR中硅原子化学位移差异, 进一步表明钛原子替代硅原子进入了四面体骨架; BET分析显示掺杂材料以中孔为主. 与硅胶相比, 由于钛掺杂, 其比表面积、孔容增大, 吸附性能、耐热性能增强.  相似文献   
45.
蛋白质光谱探针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评述了自2000年来蛋白质光谱探针的研究进展,评述的内容包括对蛋白质光谱探针的分类、蛋白质与探针分子相互作用模型、相互作用力以及蛋白质分子的构象研究四个方面,对未来蛋白质光谱探针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6.
为了进一步探明葡萄糖在铂电极上的氧化机理,用循环伏安法(CV)在-0.9~0.4 V(相对于饱和甘汞参比电极)内研究了葡萄糖在铂电极上催化氧化行为,首次详细报道了葡萄糖在电化学氧化过程中的电位振荡现象,并用电流扫描法表征了葡萄糖的电位振荡情况.电流扫描结果表明,在较慢的电流扫描速度下,电极过程出现了明显的电位振荡.说明电极上产生了毒化中间物,电位振荡是由于毒化中间物在电极上的吸附和在高电位下氧化除去引起的.  相似文献   
47.
铬(Ⅲ)离子的阴极还原过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铬(Ⅲ)离子在水溶液中以稳定的d~2sp~3型配位铬离子的形式存在,氧化和还原惰性都高,配体阴离子对其阴极还原行为的影响明显,曾引起不少研究者的兴趣。当前由于人们对环保问题的注意,对三价铬电镀已引起重视并开展一定的研究。此种镀液多为硫酸盐、氯化物和硫氰酸盐等溶液,故用现代电化学方法对三价铬离子在这类溶液中的阴极还原行为进行研究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48.
反胶束萃取蛋白质中静电相互作用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双球坐标系中,求解了描述蛋白质位于反胶束水池中偏心位置时所形成扩散双电层的非线性Poisson-Boltzmann方程,同时也求解了蛋白质与反胶束单独存在时,以及蛋白质位于反胶束水池中心位置时所形成扩散双电层的上述方程。求解时,在反胶束内表面处使用了非线性的电荷调节边界条件,基于上述数值解,应有和自由能方法,计算了蛋白南被萃取进入反胶束水池过程中的静电相互作用能量,在此基础上,就反胶束水池中的耦  相似文献   
49.
镧锆涂覆石墨管的制备及其在测定地面水中痕量锰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奇藩  周淑贞 《分析化学》1992,20(4):407-409
本文研究La和Zr混合溶液涂覆石墨管的方法,并将其和涂La石墨管在性能、工作条件进行多方面的比较。结果表明,La-Zr涂覆石墨管能够提高某些元素的测定灵敏度、灰化温度,稳定性和使用寿命。本文还研究了采用La-Zr石墨管测定地面水中痕量锰的分析条件及其他离子的干扰试验。  相似文献   
50.
为了合成具有优良电化学性能的Ni系列碱性电池氢氧化镍正极活性物质,本文以硫酸镍和硫酸铝以及硝酸镍和硝酸铝为原料,在搅拌及同时超声波作用的条件下,用共沉淀方法合成了Al含量为Ni含量30(mol)%~50(mol)%的高Al含量的NiAl层状双氢氧化物(HACNiAlLDHs)。用XRD技术表征了HACNiAlLDHs样品的晶体结构特征;采用粉末微电极循环伏安(CV)技术研究了典型HACNiAlLDHs样品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合成的HACNiAlLDHs样品为αNi(OH)2;观察到HACNiAlLDHs电极在反向扫描过程中的“第2个还原电流峰”,该还原峰可能为γNiOOH—→αNi(OH)2的还原电流和γNiOOH—→αNi(OH)2还原“滞后”的电流的重叠电流峰;Al3 以及SO42-杂质离子对“第2个还原电流峰”的出现起到重要作用;SO42-在电化学反应过程中使γNiOOH的还原“滞后”,并使得αNi(OH)2在碱性介质中更加稳定;以硝酸盐为原料合成的LNHACNiAlLDHs样品具有优良的电化学性能,如可逆性、电极活性物质利用率、放电性能、循环性能和析氧过电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