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75篇
化学   200篇
晶体学   3篇
力学   6篇
综合类   14篇
物理学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41.
为了提高酰胺类局部麻醉药利多卡因的经皮渗透量,采取乙醇注入法制备了利多卡因醇质体,正交实验得到其最优制备工艺:卵磷脂与利多卡因质量比1∶1,乙醇体积分数40%,温度30℃,超声时间3min.该法制得利多卡因醇质体的平均包封率为(75.93±5.07)%.将该醇质体制成含裸药5%的凝胶,皮肤刺激性实验和体外透皮实验结果显示该凝胶对豚鼠皮肤无刺激性、无致敏性.该凝胶6h的体外累计渗透量为241.968μg.cm-2,6h的渗透速率(40.331μg.cm-2.h-1)为裸药凝胶渗透速率的7.71倍.  相似文献   
42.
利用气质联用仪(GC-MS)分析了乳木果油所含的油脂成分.结果显示乳木果油的7个主要成分及含量按保留时间排序依次是:月桂酸1.589%、肉豆蔻酸3.075%、棕榈酸70.286%、十九烷酸0.822%、11-二十碳烯酸3.958%、花生酸16.506%、山俞酸1.371%.体外透皮实验结果显示,乳木果油能够显著增加经皮给药制剂的皮肤透过率,氮酮组和乳木果油组对利多卡因的累积透皮量分别为794.84μg和1 144.95μg,累积透皮率分别为7.95%和11.4%,后者对模型药利多卡因的体外促渗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前者.  相似文献   
43.
姚思  胡越  王凯  樊超  万春杰 《合成化学》2016,24(12):1098-1101
以对甲氧基苯甲醛和氯乙酸甲酯为原料,经Darzens缩合、环氧开环、酒石酸拆分、环合、N-烃基化、O-乙酰化、成盐等7步反应制得地尔硫卓盐酸盐,其结构经 1H NMR,IR, MS(ESI)和元素分析确证。  相似文献   
44.
通过液相离子交换法制备CuY型分子筛,并利用正交实验得到了制备过程中交换时间、交换温度、铜离子浓度的最佳条件。系统研究了CuY分子筛的焙烧温度、吸附时间、吸附温度对其吸附脱除模拟油中二苯并噻吩(DBT)的影响。采用XRD、ICP及BET比表面积分别对不同CuY分子筛的骨架结构及阳离子负载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二次交换后,分子筛已达到交换平衡,最佳焙烧温度为450℃,温度过高会破坏分子筛的骨架结构;分子筛上的吸附水对其吸附脱除二苯并噻吩的能力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5.
采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聚合制备了具有硫醇端基的聚甲基丙烯酸叔丁酯(PtBMA),通过其水解得到具有pH刺激响应的聚甲基丙烯酸(PMAA)。利用硫醇端基与金之间的强耦合作用获得了聚甲基丙烯酸单层修饰的金纳米粒子(PMAA-GNPs)催化体系。利用UV-Vis光谱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研究了PMAA-GNPs催化剂在不同pH值下的分散状态。以NaBH4还原对硝基苯酚的反应,验证了此催化体系的pH响应性。结果表明,调节体系的pH值为酸性,PMAA塌缩和包覆在金纳米粒子(GNPs)的表面,引起GNPs的聚集,从而降低了催化效率。反之,在碱性环境中,在PMAA链的排斥作用下,GNPs能较好的分散,提高催化效率。  相似文献   
46.
纤维素经离子液体预处理酶解糖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振  代辉  王键吉 《应用化学》2009,26(9):1111-1113
利用离子液体氯化1-丁基-3-甲基-咪唑([C4mim]Cl)进行纤维素预处理。实验表明,纤维素经离子液体预处理后聚合度下降;糖化速度随预处理温度增加呈现先增大后下降的趋势,在90℃出现最大值;延长预处理时间和采用乙醇作为沉淀剂,可促进酶解糖化。与未处理的纤维素相比,经离子液体预处理后纤维素的糖化速度可提高70%。根据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纤维素出现了明显的解聚。  相似文献   
47.
以对-溴甲苯、对苯二酚、1-溴己烷、1,4-对苯二异氰酸酯等为原料, 通过Williamson反应、溴化反应、格氏反应、氧化反应、Suzuki反应等一系列反应合成了用于合成梯形聚合物的两种重要单体: 2,5-二[4′-N-(1,1-二羟甲基)丙胺基甲酰苯基]-1,4二己氧基苯和2,5-二{4′-N-[1,1-二(对异氰酸酯基苯胺甲酸酯基)丙胺基甲酰苯基]}-1,4二己氧基苯, 并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和质谱(MS)等手段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  相似文献   
48.
以乙二胺和丙烯酸异辛酯为原料,甲醇为溶剂,在无催化剂条件下,经迈克尔加成反应合成了低代的树枝状化合物.探讨了反应条件对产率的影响,发现适宜的条件为:n(乙二胺)∶n(丙烯酸异辛酯)=1∶5.0~6.5,反应温度为5~10℃,反应时间为48 h左右,产率可达55%.  相似文献   
49.
单氢钌配合物与水和2,2,2-三氟乙醇的作用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原位1H和31P NMR对单氢钌配合物TpRu(PPh3)(CH3CN)H [Tp=hydrotris(pyrazolyl)borate]与H2O和酸性HOCH2CF3的反应进行了研究, 结果显示相应的反应产物分别是TpRu(PPh3)(CH3CN)(OH) 和TpRu(PPh3)(CH3CN)(OCH2CF3). 观察到反应过程中Ru-H…HOH和Ru-H…HOCH2CF3分子间的氢键作用. 提出了生成TpRu(PPh3)(CH3CN)(OH)和TpRu(PPh3)(CH3CN)(OCH2CF3)的不同作用机理. 在水存在下, TpRu(PPh3)(CH3CN)H 与H2O反应, 经过中间体TpRu(PPh3)(H2O)H和TpRu(PPh3)(OH)(η2-H2)生成产物TpRu(PPh3)(CH3CN)(OH). 而TpRu(PPh3)(CH3CN)H与酸性HOCH2CF3反应时, 单氢配体被质子化形成中间体[TpRu(PPh3)(CH3CN)- (η2-H2)](OCH2CF3), 进而转变成产物TpRu(PPh3)(CH3CN)(OCH2CF3). TpRu(PPh3)(CH3CN)(OCH2CF3)与H2作用, 经中间体TpRu(PPh3)(HOCH2CF3)H生成TpRu(PPh3)(η2-H2)H.  相似文献   
50.
呋喃丹的薄层扫描定量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双波长反射吸收薄层扫描法对呋喃丹进行了定量分析方法的研究。方法的线性范围为2~200μg,线性相关系数为0.997;呋喃丹的检出限为0.3μg,回收率为96.94%~100.38%,相对标准偏差为1.73%。本方法快速、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