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7篇
化学   209篇
晶体学   1篇
综合类   3篇
物理学   2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植酸基材料(PAC)和植酸镁基复合材料(PA-Mg),并用扫描电镜(SEM), X射线衍射(XRD),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PAC和PA-Mg进行了表征。分别采用循环伏安法(CV)和交流阻抗法(EIS)探究了2种材料的电化学性能,采用微分脉冲伏安法(DPV)探究了2种材料对双酚A(BPA)的响应。结果表明,相比PAC, PA-Mg表现出更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分别以PA-Mg和PAC为修饰材料,以玻碳电极(GCE)为基底电极构建PA-Mg/GCE和PAC/GCE。PA-Mg/GCE对BPA的响应电流值是PAC/GCE的2.2倍。PA-Mg/GCE在最佳检测条件下对BPA的线性响应范围为0.8~50μmol/L,检出限为0.1μmol/L,相关系数为0.996。将PA-Mg/GCE用于模拟废水中BPA浓度的测定,加标回收率在92.5%~101.5%之间。  相似文献   
22.
建立了固相萃取、七氟丁酸酐在线衍生、气相色谱_质谱联用仪(电子轰击电离源)测定二氨基甲苯的方法.实验选择了最佳的衍生化试剂,并对其用量、衍生化时间进行了考察.另外还选择了合适的pH、固相萃取柱填料的用量等.该方法对二氨基甲苯的检测限为0.1μg/L,回收率在80.4%~99.1%之间.  相似文献   
23.
将Ti N纳米粉体与Ta Cl5正丁醇饱和溶液混合制得中间层涂覆液,通过热分解法在不同焙烧温度下得到了含有中间层的Ti/(Ti-Tax)O2/Ir O2电极,并与相同工艺下得到的传统Ti/Ir O2电极进行对比分析.采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制备的电极进行了表征,通过循环伏安曲线、极化曲线和恒流加速寿命测试等电化学手段对电极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引入中间层可以使Ti/(Ti-Tax)O2/Ir O2电极400℃低温焙烧样品表层Ir O2结晶发育更好,得到了通常高温下才具有的典型龟裂纹形貌;相对于500℃高温焙烧样品,其在海水中的电化学活性表面积提高近6倍,在4℃和100 m A/cm2电流密度下的电极电位(1.37 V)降低100 m V,催化性能得到显著提高;同时加速寿命相对于传统的Ti/Ir O2电极提高10倍以上,是一种适用于低温海水环境的、具有较高活性和耐久性的新型阳极.  相似文献   
24.
p-溴苯甲醛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采用间接电氧化法生产p-溴苯甲醛操作简单,经济效益好且污染少。电合成产物含量的分析对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至关重要。芳醛分析常用的方法有2,4-二硝基苯肼重量法和盐酸羟胺滴定法。重量法费时,重现性差,化学滴定法终点突跃不明显。文献报道了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芳醛效果良好。卤代芳醛沸点较高,本文采用高温气化和程序升温分离测定少溴苯甲醛,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25.
荧光检测海水介质中的一氧化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2,3-二氨基萘(DAN)与一氧化氮(NO)在海水介质中生成荧光性2,3-萘酚三唑(NAT)来测定海水中NO.确定了荧光法测定NO的条件(λex=383 nm,λem=410 nm)、温度和时间对DAN捕集NO的影响,以及DAN溶液对捕集NO的影响.测得NO浓度与其荧光强度之间呈线性关系,线性范围1.4~1400 nmol/L, r=0.9985,P<0.0001;检出限1 nmol/L (S/N=3);相对标准偏差1.63%(14 nmol/L NO);不存在介质干扰.同样条件下与NaOH为介质的荧光法相比,本方法将检出限提高了1个数量级.结合吹扫-捕集检测出青岛石老人(36°05′46″ N; 120°29′40″ E)海水中NO浓度为(0.12±0.01) nmol/L,可用于监测硝普钠在海水中释放NO的规律.  相似文献   
26.
合成了3种铕(Ⅲ)与牛磺酸缩水杨醛席夫碱配合物[(Eu(Tsal)L(NO3)] ·2H2O(Tsal :席夫碱配体,L1:1,10-邻菲咯啉,L2:2-氨基吡啶,L3:2,2′-联吡啶),并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采用荧光光谱法和粘度法研究了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模式.实验结果表明,3种配合物对DNA均有不同强度的插入作用,其插入能力在一定范围内与配合物的浓度正相关,且与配合物分子适宜的平面性有关,3种配合物对DNA插入能力顺序为:[Eu(Tsal)L1(NO3)]·2H2O>[Eu (Tsal)L3(NO3)]·2H2O>[Eu(Tsal)L2(NO3)]·2H2O.  相似文献   
27.
本文以Al和10%体积比Al2O3的混合粉末为原料,使用便携式低压冷喷涂设备,在Q235碳钢基体上喷涂了Al涂层. 测试涂层自腐蚀电位及动电位极化曲线,结合扫描电镜观察涂层表面及截面微观形貌,研究了低压冷喷涂Al涂层在海水中电化学腐蚀行为,并与高压冷喷涂和热喷涂铝涂层的耐蚀性比较. 结果表明,低压冷喷涂铝涂层结构较为致密,其耐蚀性比高压冷喷涂铝涂层的略低,而明显优于热喷涂铝涂层.  相似文献   
28.
探讨了核苷类化合物指纹图谱用于不同海洋动物药真伪鉴别的可行性, 为贵重动物药的鉴别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采用亲水色谱-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HILIC-ESI-TOF/MS)对不同海洋动物药中的16种核苷类化合物进行分析, 构建了基于16种核苷类化合物的特征指纹图谱, 结合相似度分析和聚类分析, 用于不同海洋动物药的鉴别. 结果表明, 基于核苷类化合物HILIC-ESI-TOF/MS分析的指纹图谱能反映不同海洋动物药各自的固有特征, 结合相似度分析和聚类分析可实现对不同海洋动物药的正确区分. 说明核苷类化合物指纹图谱有望成为动物药鉴别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9.
新型不对称双季铵盐缓蚀剂在HCl中对Q235钢的缓蚀行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宋伟伟  张静  杜敏 《化学学报》2011,69(16):1851-1857
采用静态失重法、极化曲线法和交流阻抗法研究了自制的含咪唑啉环不对称双季铵盐缓蚀剂(DBA)在1 mol•L-1 HCl介质中对Q235钢的缓蚀性能, 并探讨了其在Q235钢表面的吸附行为. 结果表明, 缓蚀效率随DBA浓度增加而增大, 在25~55 ℃的实验温度范围内, 浓度为2.89×10-4 mol•L-1时, 缓蚀效率均在90%以上, 且缓蚀效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极化曲线测试显示DBA是一种阴极抑制为主的混合型缓蚀剂. 缓蚀剂在Q235钢表面的吸附过程为吸热过程, 其在Q235钢表面的吸附遵循Langmuir等温式, 属于化学吸附. 最后采用量子化学方法对DBA的缓蚀机理做了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30.
根据2007年4月南黄海区块(SYS)表层海水中二氧化碳分压(pCO2)的连续走航数据,结合水温(T)、盐度(S)、叶绿素 (Chla)以及pH的同步观测资料,对该海域pCO2分布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分析结果表明:春季南黄海pCO2的范围在365.2~734.9 μatm之间,平均值为548.0 μatm;最高值出现在121.5°E,33.4°N海域,最低值出现在123°E,32.3°N海域。受海水中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的综合影响,pCO2的分布存在较大的不均匀性,总体上表现为西部高于东部,中间高于南北两边;在苏北浅滩和鲁南海区,pCO2与水温的变化呈正相关关系,与盐度的大小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而在长江入海口变化趋势则相反;此外,在整个调查海区pCO2与叶绿素、pH基本上呈负相关关系。研究将两台检测器串联进行互校,同时利用二氧化碳标准气体对其中一台仪器进行全程校准,可连续不间断观测海水和大气中的pCO2。该方法操作简单,获得的数据准确可靠,可为节能减排能力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